農業保險給興安盟扎賚特旗農民發展種養業系上"保險繩"
鉅亨網新聞中心
農民只有保住“吃飯家伙”,方能增收致富。大田、林地、肉牛、奶羊、生豬、蔬菜都是農民朋友的生存之本,多年以來,他們“有收無收靠天,收多收少靠人”,命運并非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曾經,扎賚特旗的農民唯恐干旱“渴”死他們的“秧苗”,害怕山洪“沖”了他們的莊稼,養豬戶憂心病魔“奪“走他們的大肥豬……
現在好了,農業保險給農民朋友吃了一顆“定心丸” ,給農民發展種養殖業系上了一根保險繩。有了農業保險,農民朋友可以大膽去“養”、放心去種。這不,巴彥扎拉嘎工作部五星村村民蘇福杰家100畝旱地去年遭旱災減產后,不但沒有“血本無歸”,還收到了 800多塊錢的保險理賠。
買保險政府“出大頭”
去年,在巴彥扎拉嘎工作部政府的組織下,蘇福杰購買了安華保險公司的旱地玉米保單。原本每畝需要交10元保險費,但蘇福杰只拿出了2塊錢,剩余的8塊錢旗政府替他出了。
根據作物和土地的不同,參加政策性保險的農民一般每畝地只交10%,其余90%全部由旗財政支付。2009年全旗農作物投保費達8900萬,其中財政補貼8000萬。
用蘇福杰的話說,這是沾了實施的“政策性農業保險”的光。不光是他,巴彥扎拉嘎工作部好幾千農民都沾了這個好政策的光,把“身家性命”托付給了保險機構,都只花了小錢,占了大便宜。
買保險群眾“放寬心”
從2007年開展農業保險試點工作以來至2009年,扎賚特旗20個蘇木鄉鎮。4個國有林場,190多個嘎查村,79805戶參加了政策性農業保險,涉及玉米、大豆、葵花、馬鈴薯四個農作物品種,參保農業作物面積438.6萬畝。就在2009年,扎賚特旗自然災害較為嚴重,受災面積大、范圍廣、災害品種多,特別是7、8月份在全旗范圍發生的旱災,造成農作物大面積減產,災情形勢及其嚴重。災情發生后,安華農業保險內蒙古分公司組織多路理賠人員深入受災地區進行現場勘測定損,并及時匯總受災情況、理賠金額,為理賠工作順利開展做好準備,建立了理賠綠色通道,采取“一卡通“形式將賠款發放到受在農戶手中,幫助農戶恢復生產、保障正常的生活,為7萬多農戶投保農民挽回經濟損失5731.96萬元。
廣大受益于農業政策性保險的種植戶表示,以前,一遇到旱災、水災、雹災,心如刀割,但卻毫無辦法,自從有了保險,冰雹掉下來也能睡安穩覺了,今年還要繼續參加農業保險,以防萬一啊。
種養業保險為農民保駕
給農民朋友的“吃飯家伙”上保險的做法由來已久。農業畜牧業的迅速壯大,風險也如影隨形。扎賚特旗不僅在種植業上積極引導農民參加保險,而且在大力發展生豬產業以來,扎賚特旗就開始給能繁母豬、奶牛等項目上保險,辦了保險,農業牧業即使遭遇絕收之災,農民還是有錢拿。花錢少,好處大,種養殖戶們紛紛掏出兜中的“零錢”來補保單的零頭,個個“吃”上了這顆“定心丸”。僅 2009年,全旗共投保奶牛4695頭,賠償554頭284萬元,投保能繁母豬9503頭,賠償2112頭212萬元。扎賚特旗把政策性保險這個惠農政策送給農民,真可謂雪中送炭。
為確保政策性農業保險理賠工作落到實處,讓全旗農民享受到政策性農業保險補償,扎賚特旗還組織政府辦、公安、法院、檢察院、財政局、保險公司人員成立督查組,在全旗范圍內對農業保險理賠資金到位情況進行監督檢查。而且,在繼續做好政策性保險工作,積極爭取蔬菜大棚等保險項目的同時,扎旗旗委政府還將繼續實施貧困戶農業保險補貼機制,投入專項資金100萬元,為5萬貧困人口的50萬畝耕地投入農業保險列入為民辦好的十件實事之一。
農業保險是發展現代農業的必由之路。現在,扎賚特旗已經形成了“政府引導、政策支持、市場運作、農民自愿“的政策性農業保險機制,為日益發展的農牧業保駕護航。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