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鉅亨看世界─黃金傳教士

鉅亨網劉祥航



Thomas Kaplan (圖取自網路)

黃金價格連漲了 9 年,不免有人時時警告,小心黃金會出現泡沫。不過對紐約出生的億萬富翁 Thomas Kaplan 來說,不但市場上未形成泡沫,真正的「牛市」恐怕都還沒開始。


Kaplan 說:「我不是個黃金狂熱分子,不過有時候,我感覺自己像個傳道者。」他表示,他很驚訝發現,其實要找人投資黃金很難,人們其實沒有什麼「黃金最能保值」這類傳統觀念。「這個情況告訴我,和一些人的主張相反,我們並不處於黃金泡沫,甚至,我們都還未開始真正的牛市。」

非典型經理人

據《BusinessWeek》報導,47 歲的紐約富豪 Kaplan 畢業於牛津大學歷史系,目前擔任 Tigris Financial Group 集團主集。他的言談舉止,炯異於其他華爾街的人士。做為投資人,他不認同 MBA,有自己獨特的想法,他說:「我的做法更重質性,而非量化數據。」

Kaplan 看來不合傳統,卻也不乏志同道合人士,George Soros 及 John Paulson 也都投進大筆資金進入金市,並且和他一起投資總部設在溫哥華的礦業公司  NovaGold Resources。現在看來, Kaplan 看好黃金似乎是天縱英明,金價已經連 9 年上漲,在 6 月 21 日時,達到歷史新高每盎司 1256.30 美元。雖然之後小幅下挫,但現階段分析師看好,無論經濟好壞,黃金明年可能達到每盎司 1500 美元高價,當然,Kaplan 也是認為還有一波好行情的一員。

Kaplan 認為,黃金會飆上高價,並非因經濟不佳所致,而在於黃金本身就是良好的貨幣,因此帶來大量的需求。

Kaplan 的觀點,現在反而成為市場主流想法,黃金投資不再是一小群炒手在玩的遊戲,而是一個受重視的投資領域。不過,Kaplan 現在衝得更前,他不只投資黃金,更跨足開採黃金礦業,要倍增他的回報。

跨足黃金開採

不過開採金礦有雙重風險,包括粹鍊的成本、品質及不確定性,還有市場價格的波動。不只金價高低,礦業公司的股價還受到這些風險因素影響。例如,今年以來金價漲了 13%,但是彭博礦業指數,卻下跌 9.7%。而且,金價也和其他投資一樣,沒有什麼一定漲的道理,在這 9 年上漲之前,黃金走了 20 年的熊市。要是大家對全球經濟發展重拾信心,黃金價格可能又會回到低迷。

Kaplan 認為這種情況不會發生,因此他還是樂於埋首在羅馬尼亞這裡金礦的開採。他擁有加拿大礦業公司 Gabriel Resources 18%的股份,這家公司正計畫在羅馬尼亞這個礦區重新開採,這裡被認為是歐洲最大的金礦產地,預估共可生產 1000 萬盎司,價值超過 120 億美元。另外,還可以產出 4770 萬盎司的白銀。但這裡也存在一個問題,這裡的經濟慘遭凶狠掠奪,失業率高達 80%,有些居民以激烈手段,抵制開採可能對環境的破壞。

雖然有反對的阻力,不過這裡的生產潛力還是吸引投資人的眼光,其中也包括 Kaplan 向來欽佩的富豪 Paulson。Kaplan 說:「如果他一直堅持對黃金的信仰,他可能已經是全美首富,我樂於見到此事發生。」

[NT:PAGE=$]

Kaplan 當然自己也是黃金的信徒,不過他也有自己的困擾。一方面,他希望擴展他的礦產帝國,但另一方面,他有著自己對環保的堅持,他自己的另一項志業,就在保護黑豹、美洲虎及老虎等動物的棲息地。

得遇貴人相助

Kaplan 生涯的重要轉折,發生在 1988 年,他為了完成牛津大學的論文,而前往以色列。在那裡,他認識 2 位後來對他影響巨大的人,一位是他之後的妻子 Daphne Recanati,也是現在 3 個小孩的母親。Kaplan 表示,她的直覺非常準,因此他投資之前,會再和妻子確認。另一位,則是著名的以色列投資人 Avi Tiomkin。

Tiomkin 非常欣賞 Kaplan 的眼光,在海珊入侵科威特之前,Kaplan 就準確預測到這件事。當時,大家覺得阿拉伯人不會彼此攻擊,Tiomkin 說:「這和所有人的預測相反,非常讓人意外。」

Kaplan 之後往來在牛津大學和以色列,在妻子於1991年進入紐約大學之後,他們搬回美國。Kaplan 接受 Tiomkin 之邀,成為投資合夥人,1993 年,Tiomkin 決定專注在個人以色列的投資後,把紐約公司交給 Kaplan,Kaplan 依循個人想法,在白銀、天然氣,以及最後在黃金的投資上,都有傑出表現。

兩人之後仍維持密切連繫,後來又決定避免都待在同一家公司。Tiomkin 在操作多家避險基金後,於 2008 年,擔任 Tigris 首席分析師,並為《Forbes》寫作了「歐元已死(demise of the euro)」的著名文章。

看重天然資源

Kaplan 推崇,是著名的熊市追隨者 Marc Faber 在 1993 年,讓他注意到天然資源的投資。Fabor 長期以來都主張,對抗各國中央銀行愚昧的貨幣政策,貴金屬是最佳的防禦武器。這讓 Kaplan 創立了Apex 白銀礦業,開採玻利維亞的白銀,而早期為 Apex 提供資金的,正是索羅斯投資基金。

Kaplan 把過去那套做法,延用在目前對金礦的開採。他讓現在的居民遷離,在附近重建一個新城鎮。當時 Apex 共花了 1200 萬美元,遷移了 200 人,以及墓地與教堂。他表示,他們一磚一瓦重建了新城鎮,讓新城成為繁榮的代表。Kaplan 在 2004 年辭去 Apex 的 CEO 一職,4年後這家公司破產,並於 2009 年申請破產保護。

Kaplan 近來專注在黃金,不過他並未忘情白銀。他透過底下的投資公司,買下礦產公司 Sunshine Mine。1884 年成立的 Sunshine 曾有輝煌時刻,在 2001 年關閉,2007 年又重新開始業務。重新啟動礦業,就必須面對經濟及環境的議題,Kaplan 讓 Tigris 總裁 Mark Wallace 開始公司的重整,將風險降到最小,解決法律訴訟,排除對公司不利的各項因素。

Kaplan 本人則著力其他議題,他在 2006 年創立非營利組織 Panthera,從事大型貓科動物的保育,並和國際野生保護協會合作,要讓印度、緬甸、中國等地,老虎數量在未來 10 年增加 50%,並成功勸說動物學家 Alan  Rabinowitz 擔任基金會總裁。而基金會也成功創建「genetic corridors」計畫,以讓這些大型貓科動物,可以不受限人為邊界,在環境中自由活動。

[NT:PAGE=$]

Kaplan 清楚,他的事業和環保其實有所衝突。而他認為,環境保護總是第一位,並表示,他保護的土地,遠超過採礦引起的破壞。他的地質學家將決定一個地方是否適合開採,如果當地不適合開採,他就放棄。他要他們以常識和審美觀來判斷,「把審美觀扯進來似乎很瘋狂,但最終道德的努力會獲得勝利。」

開採仍有波折

他在沒有通知其他人情況下,親自來到羅馬尼亞,和幾名地質學者同事進行開礦地的考查,以了解此地生態過去被破壞的情況。這裡的生態破壞,自羅馬帝國圖拉真征服這裡之後就開始。

儘管生態已遭嚴重破壞,當地居民對開礦仍持反對立場,認為開採用的氰化物會危及環境,包括鄰近的匈牙利,而匈牙利同樣持反對立場。Kaplan 則認為,過去幾百年的開採,這裡的環境已被嚴重蹂躝,河川中有高成分的琉化物。而此時開採新金礦,反而可以幫助這裡由過去開採的損傷中進行修復。

帶領抗爭運動的是一個非營利組織 Alburnus Maior,他們認為重新開採不但會破壞史蹟,也會迫使 740 個農場及 140 戶居民必須搬遷。他們表示,還有另外 40 個非營利組織,支持這項抗爭活動,他們希望透過旅遊、農業及小規模的工業,包括手工藝產品,來振興經濟,而非靠採礦。並強調,他們會以各種合法手段爭取,同時,也向歐洲議會遊說,來支持他們。

部分居民拒絕售出他們的土地,包括 79 歲的退休教師 Rozalia Drumus。她說:「我們有自己的小村莊,但是一些人過於貪財,黃金是個惹人厭的東西。」

Kaplan 為他的計畫辯護,並認為這是幫助羅馬尼亞最佳的方式。他說:「那些要求保護殘破的景觀,放棄真正美好經濟的未來,而保留貧窮經濟的說法,是不公平的。這是要讓當地人,在他們買不起靴子的時候,能有長足的進步。」

今年 6 月,羅馬尼亞環境部表示,政府可能會重新審視開採計畫,這代表公眾的討論至少還要持續數月。就算最後取得政府同意開採,要到能真正採得黃金,又得至少 1 年。對此,Kaplan 則維持冷靜,他說:「人們總感覺黃金是情緒性的東西,但是,當他們去除這個神祕外衣後,真正去審視黃金是什麼,以及它所代表的機會,然後,他們會說:『我們應該去買一些』。之後,這個問題就會變成-「我們該去那裡才能取得黃金?」」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