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A股港股

萬達兩大核心員工被傳離職 王健林的文化帝國不靠人?

鉅亨網新聞中心


原標題:萬達+傳奇打包募資100億背后:傳葉寧李寧將離職,王健林的“文化帝國”不靠“人”?

來源公眾號:娛樂資本論


除夕前的幾天,一份《萬達影業融資推介書》已經在影視圈的多個微信群里流傳,這份bp傳達出一個清晰的信號:萬達影視、傳奇影業將“打包上市”,並且在上市之前,先募資100億。

除夕前的幾天,一份《萬達影業融資推介書》已經在影視圈的多個微信群里流傳,這份bp傳達出一個清晰的信號:萬達影視、傳奇影業將“打包上市”,並且在上市之前,先募資100億。

這應該是中國電影史上最大規模的募資計劃,100億現金,已經相當於中國電影全年票房的四分之一。萬達影業還承諾,如果1年內上市不成功,萬達將回購這部分股份,並給予15%的回報率。

小娛一方面感嘆,如此大手筆,又一家“電影巨無霸”即將誕生,這無疑將有利於中國電影話語權的進一步加強;但另一方面,方方面面的資訊顯示,萬達影業的這次百億募資,似乎還有更多的故事:

1、核心高管離任:有傳言稱,萬達文化產業集團副總裁葉寧、五洲發行總經理李寧都將從萬達離職,而這二位都算是萬達在制片、發行領域的兩位“大佬”;

2、萬達與傳奇的合並尚待美國反壟斷部門的調查,並且,傳奇影業作為海外資產,能否裝入a股上市公司,此前似乎並無先例;

3、萬達在五洲發行持股比例不足50%,五洲未來能否真正跟上市公司並表,仍有疑問。

承諾按15%收益回購,這是一筆穩賺不賠的買賣

今年1月,萬達並購傳奇影業的發布會上,王健林曾有這樣的表態:“萬達在今年或者說很快,就要啟動電影制作、發行這個領域的資本化動作,或者說叫ipo”。有媒體評論稱,傳奇影業這個時候加入,無疑是為萬達的財富故事增加了極其亮麗的元素。

此次pre-ipo,萬達正是將萬達影視和傳奇影業合並在一起對外融資。 根據萬達的測算,預計2016年萬達影視營收10億,凈利潤3億;傳奇影業營收39億,凈利潤8億。萬達影業在2016年的累計凈利潤11億元(以上數據均為人民幣)。(萬達還稱,由於傳奇影業管理層對2016年到2020年的業績做倍數擔保承諾,未來業績相對可控。) 根據萬達的測算,預計2016年萬達影視營收10億,凈利潤3億;傳奇影業營收39億,凈利潤8億。萬達影業在2016年的累計凈利潤11億元(以上數據均為人民幣)。(萬達還稱,由於傳奇影業管理層對2016年到2020年的業績做倍數擔保承諾,未來業績相對可控。)

在這樣的盈利預期之下,萬達影業這一輪估值350億元,如果對比11億元的凈利潤,這個估值對應的pe是31.8倍。

看起來,這樣的pe倍數比影視公司在一級市場的15到20倍要高出不少,但事實上,如果你有機會參與萬達影業這一次的百億募資,這應該是一個穩賺不賠的買賣。

因為萬達承諾,公司力爭2016年實現上市。如果萬達影業未能於投資人投入資金后 1 年內實現上市,投資人可以選擇繼續持有,也可以選擇退出,萬達文化集團將按單利15%的回報率從投資人處進行回購。

對於未來的資本化,萬達提出三種可能:1)借殼上市;2)獨立上市;3)裝入萬達已上市公司。有了如此多可能的頻道,萬達影業的上市似乎只是時間問題。

但事實上,這一切仍存變數。

首先,海外資產在a股上市,此前並無先例。假如萬達影業真正選擇在a股上市,可能需要進行一個類似於vie的操作方式,但與新浪、百度等公司的vie架構不同,萬達需要設立一家國內公司,持有傳奇影業的所有收益權,並讓這家公司成為上市公司的子公司。

其 次,傳奇影業與萬達的並購仍需要通過美國反壟斷部門的審核。娛樂資本論登陸美國ftc(federal trade commission)查詢,傳奇影業與萬達的並購並未有最新訊息,有投行人士向娛樂資本論表示,目前反壟斷審查仍在進行中,萬達、傳奇都正在努力促成此 事。

此外,萬達影業的相關材料將五洲發行列入公司版圖當中,但事實上,目前在五洲發行公司中,萬達影視並不是唯一股東,大地院線、萬達影視、廣州金逸和橫店電影院線4家分別出資,出資額各為1125萬(22.5%),2225萬(44.5%)、1100萬(22%)和550萬(11%),在現有的股權架構之下,五洲發行並不能與萬達影業合並報表。

上市前先募資100億,萬達真的如此缺錢?

那么,萬達為何如此著急要募資100億?這家公司是不是很缺錢?從具體的募資方式中,或許我們能看出一些端倪。

這一次,萬達並未將萬達影視、傳奇影業打包成一個完整的公司,再出讓這家公司的股權。相反,投資者其實是有兩種選擇:

1、從萬達影視老股東手中購買老股; 2、增資傳奇影業在國內的權益實體——萬達青島。

2、增資傳奇影業在國內的權益實體——萬達青島。

在這個安排之下,100億資金將有兩種流向:1、萬達集團、萬達文化或是王健林從中套現;2、萬達青島獲得資金輸血。

而且,如果從這個融資路線圖來看,萬達在國內的制片公司——萬達影視,似乎並不會直接獲得此次募資的100億元現金。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一些國內電影圈人士提出了這樣的疑問:萬達似乎正在將傳奇影業作為其快速獲得資金的重要杠桿。

首先,買下傳奇,再讓其在國內上市,無疑是一個撬動資金的絕佳手段;其次,在房地產行業整體蕭條的背景之下,萬達的轉型亟需資金支援。

按照萬達內部數據,2015年萬達地產銷售同比增長僅為4.4%。除了地產銷售外,其它領域的增長都跑贏萬達總盤子。“4%的增長難以支撐整個集團的高速增長。”萬達一位財務人士在接受采訪時表示。

2015年終工作會議,王健林一聲令下,2016年的預期總收入下調12%。其中最惹眼的是,地產收入目標從2015年1640億元減少到1000億元!這意味著創造640億元收入的團隊將面臨調整,大約將近5萬名萬達員工面臨新的抉擇。

核心員工葉寧、李寧被傳離職,王健林的“文化帝國”不靠“人”?

“萬達有句老話:在萬達工作好就是最好的關係。萬達有人才管理的五條原則,人際關係簡單化是其中一條,所以在萬達工作好就會被提拔。”王健林在今年萬達集團工作報告會上的發言猶在耳。但事實上,萬達內部的人事關係可能並非這么簡單。

還記得2015年2月,王健林曾經在年會上痛批“漢秀”(點擊藍字復習一下吧),萬達文化產業集團副總裁唐軍悄然離職。又到年會時間,有傳言稱,萬達文化產業集團的另一位高管葉寧也提出了辭職。 多個獨立訊息源向娛樂資本論證實了葉寧即將離職的訊息,但葉寧本人保持緘默,手機始終處於關機狀態。

多個獨立訊息源向娛樂資本論證實了葉寧即將離職的訊息,但葉寧本人保持緘默,手機始終處於關機狀態。

葉寧是萬達文化產業集團副總裁、五洲電影發行有限公司董事長、萬達院線(002739,股吧)董事、美國amc院線董事,曾分管萬達影視、五洲電影發行、華夏時報、大眾電影等公司。

電影圈的有心人已經注意到,早在在萬達影視並購傳奇影業的簽字儀式上,葉寧作為分管萬達影視的副總裁卻並沒有出席,現場簽字的那位高層,名叫高群耀。 在電影圈多位高層人士的表述中,高群耀的到來,或許正是葉寧離開的原因。

在電影圈多位高層人士的表述中,高群耀的到來,或許正是葉寧離開的原因。

公開資料顯示,高群耀2015年上半年加入萬達集團,任萬達文化產業集團副總裁兼國際事業部首席執行官,主要負責國外業務。此前曾經是原微軟(中國)公司總裁,新聞集團全球資深副總裁。

有傳言稱,王健林不滿葉寧處事高調,於是從集團外請來了高群耀,並且要求葉寧向高匯報工作。一位院線行業資深人士表示:“自從高群耀來到萬達之后,我們就知道葉寧在萬達待不長。”

不過,在今年的工作報告中,王健林還點名表揚了葉寧。他年會的報告中稱,在此,集團要對院線、影視、發行三家公司以及分管副總裁葉寧的出色工作提出表揚,年會前已對這三家公司的總經理給予提拔。

在葉寧的離職傳言之外,五洲發行公司的總裁李寧也被傳離職,有傳言稱,李寧離任后將擔任業內另一家影視公司高層。娛樂資本論曾通過微信向李寧本人求證,但截止發稿前,尚未得到任何回復。

萬達文化產業集團內部的人事結構總共分為1正6副,分管體育、影視、旅遊等不同業務板塊。除了像高群耀這種有微軟背景的高管之外,萬達影視總經理趙方此前曾任蘋果電腦中國區總經理,甚至在進入蘋果之前還曾經在微軟、ibm等電腦公司擔任高管。

我們很難想象,如果華誼沒有王中軍王中磊,光線沒有王長田,博納沒有於冬,將會是怎樣的局面,但對於萬達來說,似乎除了王健林,其他高管的來來去去,並不會構成核心問題。在國內所有文化產業公司當中,萬達可能是在高管設置上最為特別的一家公司。

在 一些業內人士看來,與制片、發行起家的電影公司不同,萬達影視、五洲發行能做大做強,最為核心的原因還是在於萬達院線的市場地位。藝恩咨詢的一份報告曾將 中國院線市場描述成“一超多強”的局面,而萬達院線,正是那個市場占有率超高的“巨無霸”。或許,憑借萬達平臺的資源,誰來做這個高管成績應該都不會太 差?

對於前述高管的離職傳聞,萬達方面對娛樂資本論表示,如果有相關高管離職的資訊,會在萬達集團官網公布,目前並沒有對外的統一訊息口徑。

(本新聞來源:和訊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