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蘋果還能“保鮮”多久?
鉅亨網新聞中心
記者觀察
早報記者 是冬冬
iPhone和iPad的出現,讓蘋果有機會改變媒體、出版甚至是電信行業,如今其市值已突破6200億美元,沒人能說得清蘋果到底是一家什麼樣的公司,但一定會有人問,蘋果的“新鮮度”還能持續多久?迅猛上漲的態勢是不是衰敗前的“迴光返照”?
大約在一個月前,蘋果公佈的第三財季業績顯示,其銷量和凈利潤分別比上年同期增長近30%、21%,但分析師們卻並不高興,甚至有些失望,因為蘋果業績比上一財季出現下滑,而且銷量增幅也不及預期。
在分析師看來,第三財季iPhone和iPad應該要熱賣,除非到了傳統“淡季”的第四財季,銷量才會出現同比下滑。但顯然,下滑徵兆已經提前來臨。蘋果高管頗為尷尬地解釋道,這是因為消費者持幣待購新iPhone。
而蘋果官方從未公開過新iPhone的任何信息,也未透露過發售時間。這或許就是蘋果品的魔力。
然而,在這短短一個月內,蘋果股價又漲了10%。如果你從年初就開始計算蘋果股價,其漲幅已近65%——投資者顯然一直對蘋果抱有信心。
這幾年來的蘋果公司與1997年喬布斯剛接手時已發生巨變,但是蘋果品,尤其是iPhone,在越來越多的智能手機面世的情況下,其“缺點”開始顯露,事實上,蘋果正是依靠這些“缺點”才進一步拴住了用戶。
相同性能的品,蘋果的價格是其他廠商的兩三倍。根據蘋果本月初在與三星電子公司的專利權官司中提交的報表,蘋果公司2010年4月至2012年3月在美國銷售的iPhone毛利潤率最高為58%,而iPad的利潤率為23%-32%。晨星分析師邁克爾·霍德爾估計,iPhone用戶平均每月的手機賬單比其他預付費智能手機用戶高10%以上。
對蘋果不“感冒”的用戶常會指責蘋果系統太複雜,任何程序的安裝以及導入導出都需借助iTunes等蘋果軟件,這也更像是蘋果的一個伎倆,拴住用戶一輩子。如果你從蘋果轉投Android陣營,那麼你之前所有的程序都必須重新下載更新,你之前上傳到iCloud的檔案也將無法使用,因為它只支持蘋果品。
還有用戶出現“升級疲勞”。根據英國的Marketing Magazine最近對2000人進行的一項調查,几乎50%的顧客都說自己越來越不願購買新品,理由是擔心從購買新品起的那一刻,已經開始落伍了。
蘋果的重心已從此前的案頭電腦轉移到移動品上,但眼下,iPhone的“潛在資源”還有多少可以挖掘?能否重現2010年iPhone 3GS升級到iPhone 4時讓人眼前一亮的變化,消費者對於蘋果的新鮮度還能保持多久?有一部分消費者已開始抱怨,在手機開始大屏多核的年代,蘋果多少有些“淡定”。或者看看七八年前的諾基亞和摩托羅拉,這兩個前手機行業的代表如今混得又如何?
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蘋果與Facebook和Groupon這類公司有本質區別,後兩者到底有沒有長期盈利的能力尚未能證實,但蘋果需要思考的是,是否能靠一兩款品打天下?若幹年後,如果消費者還是能持幣觀望新iPhone的話,那蘋果神話或將繼續。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