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圍繞"經濟轉型"大做文章
鉅亨網新聞中心
周三大盤繼續上演“冰火兩重天”的板塊分化走勢,一邊是以稀土永磁領軍的新材料、新能源等新興產業的異軍突起奮力拉動股指,而另一邊是銀行為代表的權重股走勢疲弱沉悶拖累指數上行,在兩方面力量的博弈下,A股市場全天維持震蕩走勢。
新興產業熱點再度升溫
周三盤面一個顯著特征就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和節能減排概念股走勢十分強勁,如以廣晟有色為代表的稀土概念股和以德賽電池為代表的鋰電池概念股,兩大板塊的聯袂走強激發了市場的做多熱情。8月以來,大盤指數震蕩徘徊,但個股機會十分活躍,多只個股在指數掩護下走勢風起云涌。以稀土永磁、鋰電池牽頭的新興產業,再加上消費、醫藥、區域等題材板塊的輪番上漲,激發了市場的賺錢效應,帶動了投資者的投資熱情。
從各方面透露的信息來看,十二五規劃將以轉變發展方式和調整經濟結構為主線,部署中國經濟社會從外需向內需、從高碳向低碳的轉型,從而從政策遠景規劃上為未來的經濟發展指明了方向——即內需與低碳。
在“十二五”規劃編制中,以低碳為特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的編制將作為重點。傳統產業的調整改造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構成中國經濟轉型的重要內容,以低碳為特征的新興產業是未來經濟結構轉型的方向,而這也必然給節能環保、新興信息產業、生物產業、新能源、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制造業和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帶來長期的投資機會。
如此看來,市場一直期待的風格轉換格局仍難以出現,受益于經濟轉型的既定趨勢,新能源汽車、節能減排、智能電網、新材料、高鐵等新興產業,以及醫藥生物、商業連鎖、服裝旅游等受益于拉動內需的大消費板塊的增長前景十分明確。
大盤藍籌股
不具備估值提升條件
長期以來由于藍籌股缺乏賺錢效應,特別是下半年經濟增速放緩,藍籌股難有持續表現機會。在8月半年報業績的刺激下,銀行板塊并未走出一波估值修復行情,相反是跑輸大盤。筆者認為,銀行股之所以被投資者所拋棄,有幾個原因:一是由于宏觀政策偏緊,中國經濟已處于緩慢減速的趨勢中,部分宏觀經濟指標可能會延續回落的態勢,增加了市場對宏觀經濟的擔憂;二是9月份將是房地產市場走勢和房地產調控政策的敏感時間窗口;三是據媒體報道,銀監會擬提高銀行撥備對總貸款比例,此舉可能進一步加劇銀行資本的不足,引發市場對銀行板塊融資需求的擔憂。而房地產板塊,由于近期剛性需求激活多城市樓市成交量大增,京滬先行啟動空置房調查,導致房地產二次調控預期加強。因此,以銀行、地產為代表的傳統意義上的大盤藍籌股,在經濟趨勢、政策預期和流動性方面都不具備估值進一步提升的條件。
在經過短期的估值修復后,市場中期的機會有待宏觀政策的明顯轉向和房地產調控目標的實現。綜合各方面因素的影響,筆者認為未來市場將繼續區間震蕩。操作上投資者可以關注預期將在近幾個月出臺的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以及將在年底前出臺的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對消費服務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帶來的長期機會,特別要關注十二五規劃在鼓勵內需與發展低碳產業方面的政策支持,同時注意規避經濟增速回落給相關行業帶來的業績下調超出預期的風險。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