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債券近期將試點 合格投資者難尋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自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的消息顯示,市場一直關注的中國私募債券將于近期進行試點,明年正式推出。
交易商協會秘書長時文朝一年前就表示,要推出私募債券來進一步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直到今年8月底,有關私募債券的發行規則指引才獲交易商協會理事會的原則通過,并向中國人民銀行報備。隨后,協會又多次召集銀行間市場多家承銷商,就私募發行的有關規則進行討論。
目前,我國非金融機構企業進行債務融資的方式只有公開發行,但隨著債市擴容,此種發行方式已經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國泰君安債券研究員袁新釗表示,公開發行必然意味著要不停地公布財務狀況,這對于一些信用資質基本面波動比較大的企業來說有一定的影響。
所謂私募債券,是相對于公募發行而言的定向或非公開發行,是發行者向200人以下的投資者發放的債券。據統計,2009年全球共有6979筆私募債券發行,規模達到2.8萬億美元,而中國在此市場上還是空白。
“私募債券的流動性應該會比公募債券差一些,這點是肯定的。”中國銀行全球金融市場部債券分析師周余表示,如果允許它在適當的投資者范圍內轉讓,私募債券流動性會有所提高,在利差方面會比一般的公募債券高一些,這對投資者是一個保護。
根據海外經驗,私募債券的流動限定在私募定向投資者范圍內,不得轉讓給非合格的機構投資者。美國的私募債券在面市之初就有規定,投資者在購買后的兩年內禁止賣出。 直到1990年監管部門頒布了“144A”規則,允許在至少持有1億美元債券的大機構間進行私募債券的買賣,這才取消了兩年持有期的限制。
袁新釗表示,如果私募債券能夠轉讓,肯定會增加它的吸引力。“如果不能轉讓,實際上沒有一個退出機制,只能是持有到期,這對于一些基金或一些更看重短期收益的機構來說,參與的熱情不會太大。”
由于流動性直接關系到債券的定價,西南證券固定收益研究員薛嬌認為,出于對私募債券低流動性的補償,它的定價要高于公募債券。
據接近交易商協會的人士透露,發行私募債券不必等待監管機構審核批準,承銷商可先行為發行人和投資者牽線搭橋,在商定好發行協議后再向交易商協會進行報備,是一種“先發行后審批”的模式。
周余認為,這樣的流程比傳統的審批快得多,“當然也只有這樣,私募債才可能會被參與各方重視。審批流程過長的話,不利于債券吸引發行人和投資者”。
“承銷商能不能幫他們找到合格的投資者是一個很大的困難。發私募債的企業資質都不是特別好,一般的商業銀行和保險公司現在均不可以投資這些信用級別比較低的公司,對基金或券商的投資條件要求也比較高。”薛嬌說。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