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期貨

海洋能研究再成廣東熱點

鉅亨網新聞中心


目前,海洋能研究重新被廣東各界熱議,業內人士認為,應研制具有高可靠性、高效率、低造價的海洋能發電裝置,積極扶持探索研發海洋能應用。

據中新社2月8日報道,1971年,中國第一座平原洪潮電站——甘竹灘洪潮電站在廣東順德動工。此后,廣東潮汐能研究就處于停滯狀態。時隔近四十年后,海洋能研究重新被廣東各界熱議。其背景則是低碳經濟、綠色GDP等新概念漸被官方、民間理解認同,同時,廣東人均擁有的各種陸地能源資源不足全國平均數的1/20。


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局副巡視員李磊表示,廣東海岸線長居中國首位,占全國的1/5,海域面積達42萬平方公里,現有海洋能利用區共15個。廣東潮汐能理論年發電量可達46.7億千瓦時,東、西兩翼沿岸為波浪能二類資源區,海洋風能強度大。目前,南澳島已建設成為亞洲第一的風力發電島。

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研究員游亞戈稱,廣州能源研究所在波浪能技術上的研究水平領先于中國內地其他單位,也是中國內地最先開展溫差能研究的單位。但廣東在海洋能技術的發展上存在著自身劣勢,潮汐能研究長期處于停滯狀態,在海流能設備研發方面缺乏優勢,企業參與海洋能研究的積極性較低。

如何研制具有高可靠性、高效率、低造價的海洋能發電裝置,是目前海洋能研究最需突圍的瓶頸。

游亞戈說,一種能源技術是否具有市場,并不由單位裝機容量的造價來衡量,也不能由絕對成本來衡量,而是以相對其他能源的發電成本來衡量。在算經濟賬時,還應該算環境賬。在考慮發電成本時,也要考慮“環境恢復成本”。海洋能是清潔能源,環境恢復成本很低或接近于零。  

李磊建議,對探索研發海洋能應用的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及個人,應采取財政補貼、海域使用金減免、貼息貸款及電價補貼等相應保障措施,引導社會閑散資金合理流向海洋能開發事業;以政府扶持、企業參與、多方投入的模式,設立海洋能開發專項基金。

李磊認為,粵東海域地處臺灣海峽西南口,該海域在冬春兩季受東北季風影響較大,每逢寒潮南下,由于受海峽狹管效應影響,風、浪遠遠高于廣東其他海域,夏秋兩季該處又是臺風影響的頻發區。該地雖港灣數量、潮差大小不占優勢,但風大、浪高、流急,仍不失為綜合開發風、潮、浪能的理想區域。

(徐艷萍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