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期貨

難為無“米”之炊 吉林玉米加工企業今夏可能斷糧

鉅亨網新聞中心


受09年玉米減產、玉米加工下游產品不景氣等因素影響,吉林玉米加工企業普遍陷入原料緊張、成本上升、無利可圖的被動局面,有可能到八九月份存在嚴重斷糧風險。

中新社援引經濟參考報5月7日的報道稱,2009年吉林玉米減產,本地加工企業、南方用糧企業出現搶糧局面,加上玉米加工下游產品不景氣,吉林省玉米加工企業普遍陷入原料緊張、成本上升、無利可圖的被動局面。

多家爭糧 收購價一路攀升

梅河口市阜康酒精有限責任公司是亞洲最大的食用酒精生產企業,年加工轉化玉米135萬噸,生產食用酒精45萬噸。記者日前在梅河口采訪卻發現,企業門前的賣糧車只有十幾輛,一反往年春耕前農民集中賣糧的“排長龍”景象。公司總經理高國富介紹說,目前他們收購玉米價格每噸1780元-1790元,而且每天只能收上來一兩千噸,正常企業每天要收購五千噸才夠用。


“今年是吉林省歷史同期糧價最高的一年,平均玉米收購價每噸接近1800元,較去年高200多元。”華潤賽力士達玉米工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劉軍介紹說,正常農民有兩個高峰,一個是春節前為了過年,另一個是春耕前為了種地,可今年這兩個高峰都不明顯。他認為,從目前的形勢看,今年七八月份吉林這些加工企業很可能出現“糧荒”,一是到時候農民手中余糧銷售殆盡,省里面地儲糧加上國儲糧總共也就七八十萬噸,而僅十九家規模企業一個月就需要八九十萬噸原料,根本不夠用。

由于深加工企業經營利潤前期較為豐厚,致使進入三月中旬,東北深加工企業紛紛提價收購,多元化市場主體收購競爭十分激烈,收購價格不斷上漲。同時,在政策補貼的提振下,銷區飼料企業和中字頭企業在東北產區的收購力度持續加大,中字頭企業更是不斷創下今年東北玉米收購價格的最高記錄。而東北本地的貿易商在和中字頭企業以及當地深加工企業合作的過程中也獲得了可觀的利潤,因此提價爭收的熱情也更加高漲。截至目前,東北大部地區玉米收購價格較3月初的漲幅在60元/噸-100元/噸之間。

據記者了解,目前吉林省多家玉米深加工企業都在逐步提高收購價格,爭相在糧源大戰中占有更多的資源,但由于農民惜售及市場余糧減少等原因,每家深加工企業的日收購量從數百噸到3000噸不等,均沒有達到預期大量收儲糧食的目的。在深加工企業集中的四平地區,境內的幾家企業都上調了玉米收購價格。目前四平天成及新天龍公司玉米掛牌收購價漲至1740元/噸,上漲30元/噸;公主嶺黃龍及中糧生化公主嶺公司掛牌價格漲至1730元/噸,上漲20元/噸。

原料匱乏 企業面臨停產風險

“由于種種原因,2009年國家臨儲糧收購基本沒動,眼下的危機依靠臨儲糧能夠得到一定緩解,但明年怎么辦,現在看不到任何前景。”劉軍說“國家保護農民利益,玉米價格肯定下不來了,明年如果繼續今年這種狀況,整個行業都有可能崩盤。”

高國富分析說,當前玉米原料緊張價格上升,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因素:一是2009年玉米減產嚴重,吉林省實際減產應該達到20%左右,而且減產的同時玉米品質嚴重下降,玉米淀粉含量平均下降1%-2%,玉米成熟度不好,水分也比往年大;二是同行業競爭激烈,存在搶糧現象。很多加工企業經過金融危機的洗禮都憋足了勁,加上最近半年酒精市場價格相對穩定,各企業開足馬力生產,紛紛搶收玉米推動價格進一步上漲;三是南方用糧企業在國家每噸70元補貼政策激勵下,紛紛到東北搶糧,導致東北本地糧源緊張;四是加工行業下游產品不景氣,進一步擠壓了企業利潤空間。生豬產業跌入低谷牽動飼料行業價格動蕩,酒精行情也不樂觀,阜康酒精去年11月份以來收購玉米,平均每噸價格上漲250元左右,平均每噸酒精生產成本上升750元,酒精生產已經幾乎沒有利潤。

高國富認為,最嚴重的問題就是國儲庫幾乎沒有收糧,這對玉米深加工企業的威脅最大。弄不好到八九月份不少企業因為糧源短缺問題而限產或停產,阜康酒精至少缺糧在20萬噸以上。

在吉林省四平地區,天成玉米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憲宇說,最近一個月玉米收購價格持續上漲,目前每噸1760元,企業庫存10萬噸左右,只夠用兩個月。他給記者算了筆成本收益賬:目前國內淀粉價格每噸2450元-2480元,生產一噸淀粉用一噸半玉米,僅原料成本每噸就要2640元,企業根本沒賬算。“3月份我們虧損300多萬元,4月份還得繼續虧。”他說:“眼下我們還有糧可用,但一方面農民惜售,南方企業還來搶糧,繼續下去到八九月份,企業必將面臨無糧可用而導致停產的局面。”

采訪中,加工企業普遍認為,當前最主要的就是兩個隱患:一是八九月份原料匱乏企業面臨停產風險,二是玉米價格不斷上漲企業沒有利潤空間甚至陷入虧損。據了解,目前中儲糧正在研究拍賣上一年收購的臨儲玉米,讓不少企業既喜且憂。劉軍認為,中儲糧的拍賣,對于緩解企業原料壓力,抑制玉米價格上漲勢頭有一定作用,但拍賣價格目前還不明朗,預計到廠價在1650元/噸左右。“國家保護農民利益,玉米價格肯定下不來了,明年如果繼續今年這種狀況,整個行業都有可能崩盤。”

成本上升帶來的后遺癥不得不防

吉林省糧食問題專家馮吉龍認為,幾年來吉林玉米加工行業的發展保護了糧農利益,已經不是一個純市場的產業,某種角度看具有重要的政治意義,國家應積極扶持吉林玉米加工行業,加大對企業融資、貸款貼息、稅費減免等全方位的扶持。

由于我國玉米產量下降,季節性消費旺季來臨,這對玉米后市價格起到支撐作用,國內玉米價格中長期仍有繼續上行的空間,優質玉米的價格漲幅可能更大,用糧企業眼下不斷加大對好糧的采購力度,確保庫存水平的安全。但成本上升所帶來的后遺癥卻不得不防。

多位糧食部門干部表示,目前,真正能解燃眉之急的是中儲糧、地儲糧的拍賣,但這個拍賣必須向加工企業傾斜,絕不能再讓南方企業以政府補貼優勢搶走,同時在拍賣價格上,建議有關部門綜合考慮加工企業現實情況,給企業留出一定利潤空間,維持企業繼續發展的能力。

吉林省糧食問題專家、前任吉林糧食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馮吉龍認為,糧食加工企業要做大做強,必須不斷向精深加工方向發展。作為一個新興的黃金產業,政府有關部門對玉米加工行業的發展應該有一個整體規劃,而不是目前這樣出了問題才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也不利于產業長遠健康發展。

暴雪致農時延后“大糧倉”面臨考驗

今年以來,被譽為我國北方“大糧倉”的黑龍江省各地連續遭受大到暴雪等極端天氣的襲擊,尤其部分地區剛剛遭遇近50年來的最大一場降雪,農時已被大大延誤,預計春播時間將延后10-15天左右,我國北方“大糧倉”面臨嚴峻考驗。

極端天氣 農時延后已成定局

黑龍江省氣象臺臺長、高級工程師那濟海說,今年4月12日至13日降下的大到暴雪是1961年以來黑龍江最大一場降雪過程,這場最厚處達36厘米的降雪進一步延誤了農時,加劇了春耕生產的不確定性。

記者從黑龍江省氣候中心了解到,2009-2010年冬季(2009年11月-2010年2月),全省冬季平均降水量為39.6毫米,比歷年同期偏多82%,位居1961年以來同期第2位,僅少于2005年。其中2010年2月降水異常偏多,位居1961年以來同期第1位。

除了冬季超常的降雪量外,4月12日至13日,黑龍江省部分地區又降下了一場罕見的暴雪。在這場大到暴雪過后,全省有29個縣市的降水量超過了10毫米。據氣象部門統計,4月上旬黑龍江省平均氣溫為0℃,比歷年同期偏低2℃-3℃。受活躍冷空氣影響,去年“冷冬”天氣一直延續到今年3月份,全省氣溫回暖比歷年偏晚10天-15天左右。

黑龍江省氣象臺臺長、高級工程師那濟海以哈爾濱為例分析說,往年3月27日地面的穩定氣溫達到0攝氏度,今年直到4月3日才達到這個數值;往年4月6日地面的穩定氣溫可達到5攝氏度,今年迄今為止還沒達到。這兩組數據說明地面氣溫低、解凍慢、回暖期拖后,因此春播生產至少比往年延后10天。

農民憂心 準備改種早熟品種

記者在雙城市一家種子公司門前,遇到了正來這家公司換種子的中興村村民崔淑麗。她焦急地說,由于大雪延誤農時已成定局,她打算把晚熟的玉米種子換成早熟的品種。可現在面臨的問題是,種子本身沒有問題,種子公司不愿意給她兌換,種子公司擔心農民都來換,晚熟品種賣不出去。

4月中旬,記者在黑龍江省綏化、雙城、鶴崗等農業主產區走訪時看到,厚厚的積雪將耕地嚴嚴實實地覆蓋,最淺處的積雪至少有20厘米厚,苞米秸稈和殘茬幾乎都被雪埋沒。由于氣溫不高,積雪融化的速度很慢。

玉米主產區雙城市雙城鎮中興村村民南福全憂心忡忡地說:“4月12號這場雪下得太大了,把我家沒有拉出來的苞米秸稈都埋里面了。愁人的是前一場大雪還沒有化盡,現在又下了一場更大的雪,看這架勢這場大雪要半個月才能化盡。我估摸著往少了說也得延誤農時10天。”

黑龍江省氣象科研所情報科的氣象專家閆平告訴記者:“春整地延后,因此春播也會相應延后”。她提出,由于當前氣溫低、降雪大、土壤濕度大,影響了春整地的進度。以雙城市為例,大部分旱田地里仍然堆放著秸稈和殘茬,10-15天后等積雪融化后才能進地整理,因此春播也會相應延后,尤其是第一、第二積溫帶受到的不利影響會更大。

除了玉米種植受到影響以外,不利的氣象條件也使黑龍江省春小麥種植受到了一定的影響。據黑龍江省有關農情統計,正常年份在4月上旬小麥播種基本結束,今年4月10日左右才開始播種,目前小麥播種還不到15萬畝,不到計劃種植面積的5%。各地播種小麥時間前后不一致,有的地方甚至有無法種植小麥的危險。

有關專家還提醒,在農時被延誤的情況下進行春播生產時,要防止黑龍江西部地區出現干旱或“倒春寒”等災害,目前已有的氣象資料表明黑龍江的西部地區已經呈現旱象,并可能遭受“倒春寒”襲擊。

(李云靜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