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區域經濟點燃新引擎
鉅亨網新聞中心
湖北日報訊記者周芳通訊員許金波
走過5月的罕見旱情,走過9月的漢江大汛,直面錯綜復雜的世界經濟,直面戰略支點的時代呼喚,湖北在考驗與機遇中穿行。
大機遇,大挑戰;大變革,大跨越。
開局之年,經濟舞臺上的湖北,節拍精彩,舞步飛旋。武漢、襄陽、宜昌、荊州……一個個增長極點燃發展新引擎;鄂東、鄂西、長江經濟帶……一個個區域經濟板塊正在隆起。
今年前三季度,湖北地區生產總值13578.4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4%,增速居中部六省第一。
一元多層次戰略體系清晰路徑
一種奮飛的激情,在荊楚噴薄。胡錦濤總書記先后兩次視察湖北,他深情囑托,湖北要加快發展,成為促進中部崛起的重要戰略支點。
這,賦予湖北開啟未來的神圣使命。
如何構建支點?
湖北決策層登高望遠,科學布局。
一元多層次戰略體系逐步清晰:以構建“支點”為一元,統領“兩圈一帶”、“四基地一樞紐”、“一主兩副”等戰略;統領東湖自主創新示范區、鄂州綜合配套改革示范區、“一紅一綠”兩個試驗區、荊州“壯腰工程”、仙洪新農村建設試驗區等工作平臺。
“兩圈一帶”是構建支點的核心戰略。從鄂東的武漢城市圈,到鄂西的生態文化旅游圈,再到肩挑東西的長江經濟帶,湖北現代化格局中的核心棋子,一步步落子到位,經濟版圖由此重塑。
“一主兩副”是構建支點的發展極帶動戰略。從大武漢主中心,到襄陽、宜昌兩個副中心,三大引擎構筑骨干支撐的“金三角”,三點支撐、三核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格局初見雛形。
“四基地一樞紐”是構建支點的產業發展戰略。從先進制造業到高新技術產業,從優質農產品生產加工到現代物流業和綜合交通樞紐,產業奠定區域經濟根基。
“一紅一綠”等是構建支點的工作平臺。從大別山革命老區經濟社會發展試驗區,到武陵山少數民族經濟社會發展試驗區,一個個全新的工作平臺吸納發展要素,激活區域經濟活力。
走好全省一盤棋。
一元多層次戰略體系意味著,湖北發展戰略實現了由“重點突破”向“多點支撐、協調共進”的轉換,實現了從“謀一域”到“謀全局”的突破。
新平臺激活發展要素
“一圍煙浪六十里,幾隊寒鷗千百雛。”800年前,南宋詩人袁說友如此描繪東湖。
歷經歲月滄桑,今日東湖依舊水清草綠,百鳥嬉戲,如詩如畫。這得益于大東湖生態水網項目的建設。
絢麗之筆何止于此。
13條快速路、20條城市主干道、6條軌道線同時動建,一座嶄新的城市驚艷蝶變;武漢新港匯集多方力量,乘風破浪,躍居長江中上游年吞吐量首個跨入億噸級的港口;東湖新技術開發區架起資本與技術的橋梁,迸射迷人的創新光芒……
大武漢,大手筆。
在“兩圈一帶”、“一主兩副”的戰略平臺上,項目來了、資金來了、人才來了,各種發展要素匯成一江春水,奏響武漢中部中心城市建設的樂章。
以武漢的跨越式發展為見證,一元多層次戰略體系實則是省委、省政府精心謀劃新一輪發展的新載體和新平臺。其實質,就是要激活全省經濟資源,搶抓中部崛起、產業轉移、國家宏觀政策等重大機遇,撬動大市場,帶動大發展。
謀發展的精氣神,在新平臺上凝聚荊州“壯腰工程”讓腰硬起來,讓龍舞起來,更讓荊州百姓群情振奮起來;“一紅一綠”兩個試驗區,給力革命老區和少數民族地區,等不起、慢不起的發展緊迫感,喚醒千百年來沉睡的大山。
大膽的創新,在新平臺上展開看武漢城市圈,“青陽鄂”跨區域大循環經濟示范區建設正在展開,全新探索閃耀“兩型”之光;看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中國絕版原生態青龍村、電影《山楂樹之戀》外景地走出一條生態、文化、旅游完美融合的新路徑。
重大的項目,在新平臺上匯集以長江經濟帶為載體,“以港興城”將重點培育兩個至三個城區人口百萬以上的大城市,形成20個國內生產總值過200億元的中小城市;以鄂西圈為載體,環“一江兩山”交通沿線生態景觀工程等十二大工程已完成投資138億元,占工程總投資的11.29%。
新平臺呈現發展新氣息
深秋的羅田,漫山紅遍。
或散落田間溪流旁,或濃聚重巒疊嶂間,紅葉烏桕樹如同寫意國畫,吸引大批游客。
春看山花爛漫,夏觀流云飛渡,秋賞層林盡染,冬踏林海雪原。羅田投資8.9億元,建設百里生態畫廊。修道路、配設施、建旅游驛站、改造農舍,生態旅游風生水起。
環境美了,游人來了。僅僅只是今年國慶節,看紅葉的游客數就超過3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突破3億元。
羅田的變遷,是大別山試驗區發展變化的一個縮影。
放眼大別山,紅安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紀念園、英山茶葉公園、麻城杜鵑……紅色文化輝映綠色生態,紅色血脈孕育綠色畫卷。
走進武陵山,長江三峽旅游、恩施土苗風情旅游、清江畫廊旅游、大洪山旅游……生態的特色、文化的魅力,為山區旅游注入全新活力。
踏訪大荊州,荊岳鐵路、江南高速、江北高速公路、以鹽卡港為主體打造荊州億噸級組合港……一批重大項目如火如荼。
開局之年,是區域經濟重大項目最密集的一年。據省發改委統計,今年列入省重點計劃的建設項目共272個,比去年增加90個,增長49.5%;項目總投資10204億元,比去年增加2050億元,增長25.1%。
開局之年,是區域經濟飛速發展的一年。前三季度,武漢、襄陽、宜昌生產總值達4925.22億元、1421.6億元、1437.98億元,“一主兩副”經濟總量已占全省同期GDP的“半壁江山”,達到57.1%。
開局之年,也是區域經濟質量不斷提升的一年。武漢城市圈擁抱“兩型”之光,東湖自主創新示范區創新驅動,武陵山、大別山走生態路徑,長江經濟帶堅持低碳追求,科學發展的旗幟高高揚起。
一個個區域新氣息,帶來全省新面貌。堅實的起步,力助湖北經濟昂首起飛。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