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陶冬:人民幣匯率問題 美最終目的是讓中國開放市場 匯率會緩慢重拾升軌

鉅亨網新聞中心 台北


知名經濟分析師陶冬在其博客撰文指出,中美關係近日因人民幣匯率問題,兩邊情勢緊張。美國國會議員,提案把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但他認為,不會被列入名單,但會留一條尾巴,以制衡北京。逼人民幣升值的最終目的是要讓中國開放市場尤其是服務業。並指出,美國制裁中國産品,受傷害的不僅是中國出口商,還有美國消費者。因此,當美國的嘈雜聲音靜下來時,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會緩慢地重拾升軌。


以下是陶冬最新博客文章全文:

“中美關係,好也好不到哪里,差也差不到哪里”。鄧小平30年前講的話,同樣適用於今日的中美關係。

以去年哥本哈根氣候峰會爲轉捩點,中美關係急轉直下。美國投下3T炸彈(Taiwan、Tibet、Trade,即臺灣問題、西藏問題、貿易問題),中國則以減持美國國債加以回敬。至今年3月,白宮、國會、工會及自由派學者(以克魯格曼爲代表)齊聲攻擊人民幣匯率政策,揚言如果北京不調整人民幣匯率,美國不惜對所有中國産品課征懲罰性關稅,大有山雨欲來之勢。

筆者預言,美國財政部4月中旬向國會提交的報告中,中國不會被列入匯率操縱國名單(但是會留一條尾巴,以便日後制衡北京),而不久將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會緩慢地重拾升軌。 

在對華經濟政策上,美國有一個噪音中心、一個政策中心、一個決策中心。美國國會是噪音中心。國會議員多爲律師,不少人缺乏起碼的經濟學知識,也沒有甚麽國際視野。以幾次中國貿易制裁案發起人查克-舒默爲例,這位做了十幾年議員,現在成了民主黨“大佬”級人物,在2007年前從來沒有出過國門,上次因貿易制裁案需要訪華才首次申請了護照。此人身爲金融重鎮紐約的議員,估計大學裏經濟學是不及格的,連最起碼的經濟運作關係也搞不清楚。國會對中國一向多怨言,中期選舉即將來臨,攻擊中國産品以取悅選民的法案及言論還會不斷湧現,但是多數法案根本抵達不到表決便成爲廢案。

美國對華經濟政策的源頭在財政部。之前的對華政策由國務院主導,但是保爾森擔任財長後,幾乎將所有的對華經濟、商業政策均納入財政部。奧巴馬上任後,考慮到中美關係的核心是經貿關係,所以政策主導權依然留在財政部,只是財長蓋特納從未在奧巴馬那裏得到保爾森在布希那裏得到的信任及權勢。少了保爾森這個中國通,美國行政當局在對華政策上變得無的放矢,兩國在溝通、交涉上也少了一份信任、默契,多了一點“擦槍走火”的風險。

不過財政部的官員,是懂經濟的,他們明白中美之間的貿易失衡與美國的過度消費有關,與美國的生產線外移有關。他們自己私下裏也承認,逼人民幣升值可以將美國的製造業進口訂單轉向越南、墨西哥,但是無法在美國本土製造就業機會,因爲美國製造鞋子、玩具的時代早已一去不復返了。財政部的思路是,以人民幣匯率爲繮繩,逼中國開放市場尤其是服務業市場。

白宮是政策的最終拍板處,多數時候採納財政部的議案,不過有時會因政治考慮而修改以至否決技術官僚的政策提議。上任第一年一事無成、民望急挫,令奧巴馬急於討好選民。麻塞諸塞州補選失利更使民主黨迫切需要以行動來改變現狀,中國是政客們最理想的箭靶,而民主黨本身又對自由貿易持懷疑態度,於是奧巴馬揮舞起貿易保護主義大旗。

[NT:PAGE=$]

然而,美國和中國之間的貿易摩擦,與三十年前的美日貿易糾紛很不相同。當年敵我陣營分明,打擊日本的汽車,可以直接讓美國汽車受益。如今不同了,中美製造業産品中彼此競爭、可以相互替代的極少,打壓中國産品並不能使美國産品、美國工人受惠,因爲美國根本不再生産這些産品。而且中國出口産品中70%掌握在跨國企業手中,中國輸往美國的産品中,近八成由沃爾瑪、戴爾、耐克等跨國企業經銷,並獲得主要利潤。跨國企業不會在電視機前爲中國講好話,但是他們對政府的公關做得相當頻密。

更重要的是,美國消費者的日用消費品中有近六成來自中國。如果訂單不去中國,下一個接單的國家的報價估計會高出10-20%。一旦美國真如克魯格曼所倡議的對中國産品征高關稅,以沃爾瑪爲首的零售店價格勢必大幅上升。美國制裁中國産品,受傷害的不僅是中國出口商,還有美國消費者。

揚言制裁中國,得益的是美國政客。可是,一旦將制裁付諸行動,當美國選民意識到此舉對他們錢包的影響時,民主黨總統奧巴馬隨時可能成爲共和黨在十一月選舉時捲土重來的最佳助選人。

奧巴馬明白講的與做的其實不能完全相同,而且今天他的處境、心情已經改善——醫改方案、核裁等談判雙雙勝利。當美國的嘈雜聲音靜下來時,人民幣升值的旋律便開始響起。
 
本文原載於經濟通,爲個人觀點,並非任何勸誘或投資建議。

陶冬的博客網址:http://blog.cnyes.com/My/taodong/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