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總經

GDP預測起伏不定 最壞情況過了沒?

鉅亨網新聞中心


GDP預測起伏不定 最壞情況過了沒(上集)? (何庭歡報導)

主計總處對今年經濟成長率預測接連九次下修,被戲稱是「GDP九降風」後,十一月底公佈的數值終於首次上調,估今年GDP年增率1.13%,「保一」有望、明年更拉高預測達3.15%,主計總處甚至信心喊出「最壞情況已經過去!」,然而國內其他智庫機構似乎就不怎麼給面子,除了台綜院率先預測今年將「不保一」,GDP成長只有0.98%外,中研院更在十二月中大砍今年成長率預估值來到0.93%,不僅僅正式宣告「破一」,為目前各大研究機構中最低,展望明年更是只有回升到3.05%,「勉強保三」成功。


中研院指出,今年前三季全球經濟成長緩慢、國際貿易表現也明顯趨緩,整體歐元區陷入「次貸風暴」以來的「二次衰退」,包括「金磚四國」在內的新興國家成長速度也不如以往,因此國內外機構紛紛下調今明兩年全球經濟成長預測,國內經濟情勢也受到國外需求冷卻影響,今年以來進出口貿易都呈現「負成長」,整體經濟成長動能減弱,累計前三季只成長0.49%,中研院並預估全年成長無法「保一」,中研院經濟所研究員周雨田說:『沒有辦法達到1%的主要原因,是在最新的兩個月的一個進出口數字,還是持續的往下走,那主計總處他們在十一月份發布的預期事實上都有點落差,那所以我們在第四季的這個預測就比主計總處要低,全年來講平均是在0.93%。』

而經建會最近一次公佈的景氣對策信號,儘管在慘淡「連十藍」好不容易回復「黃藍」後,繼續亮出了連續第二顆「黃藍燈」,景氣對策信號分數卻略減兩分,來到18分水準。經建會表示,主要是由於十月份國內在金融面、生產面、消費面等指標,雖然維持正成長,勞動市場大致穩定,但貿易面表現卻不太理想。至於同時指標轉呈現上升,領先指標跌幅則持續趨緩,而綜合判斷分數稍微下降兩分主因,在於「海關出口值」從上個月的「黃紅燈」轉為「藍燈」、減少三分,抵銷「批發、零售及餐飲業營業額指數」由「藍燈」好轉為「黃藍燈」所增加的一分導致。

雖然分數稍有退步,但經建會經研處長洪瑞彬呼應主計總處看法,國內景氣已經脫離「最壞情況」,經濟前景可以審慎期待,他說:『那整體來講就是,當然當前國內外不確定性因素當然還是存在的,不過國內經濟景氣應該是已經脫離最壞的情況、擺脫那個最壞的情況,但是復甦的力道其實還是微弱的,那是不是就是可能還是在比較低緩的、慢慢好慢慢好的情況,變壞應該是很有限了。』

此外,中華經濟研究院的看法也稍為樂觀一些,預測今年GDP成長約在1.19%,明年更重新回到「保三格局」,中經院也跟著主計總處多次強調,景氣最壞的情況已經過去。因為今年受到歐美債信危機,以及美、中成長趨緩等因素影響,全球經濟走勢呈現疲軟,國內經濟表現也隨外在因素而呈現反轉,但第四季經濟有漸入佳境態勢,單季預測值可望突破3%,因此預估今年經濟成長率為1.19%,明年更因國際經濟有和緩復甦趨勢,經濟成長率逐季走揚攀升,全年GDP年增率高達3.6%,四季年增率分別也有3.06%、3.72%、3.77%與3.81%。中經院董事長梁啟源因此信心強調:『那因為基本上,最壞的情況應該是在今年的九月之後,應該就已經過了!』

然而,梁啟源也不排除,確實今年基期低可能是造成明年成長率高的因素之一,同時中經院提出台灣面臨「民間消費」、「投資力道」與「進出口減緩」等「三低」與「失業率」與「物價」等「兩高」困境,因此台灣經濟成長並不如往年4%的成長均值,但梁啟源認為,台灣主力產業受景氣循環影響大,只要出現急單復甦就會加快,另外景氣好企業分紅就會增加,因此台灣未來經濟表現可能更好。

各界展望中,「最壞的情況」到底過去沒?經濟部長施顏祥觀察認為,確實看起來「谷底已過」,但全球經濟的幾個大問題還沒有解決,因此對於明年景氣是否明顯好轉,施顏祥仍強調自己以審慎、保守態度看待,當前最重要的還是「積極努力」。

施顏祥說:『基本上看起來全球的景氣有在邁出谷底的感覺,但是至於說要「大好」兩個字,我想我還是不敢這樣來看這個問題。因為基本的幾個大結構還是沒有解決,譬如像「歐債」的問題還沒有解決,美國「財政懸崖」的時機點還沒有到,所以這幾個大的趨勢還沒辦法完全明朗的情況之下,目前就要判斷說明年景氣是不是好轉?我是持比較保留的一個態度。』

另外一個判斷指標,是中央大學台經中心日前公佈的「消費者信心指數」(CCI)再降為72.12點,為連續第三個月下滑,同時也是2010年二月以來最低水準,尤其民眾不管對投資「耐久財」或是「股市」都不看好,這兩項指標的看法分數降幅為這次調查前兩名。不過調查中也顯示,民眾對「國內經濟景氣」看法卻是在今年「連七降」後首次回升,代表民眾認為也許已經看到景氣出現「回春」跡象。台經中心主任吳大任說:『應該也是反映出我們出口的這個情況,有了比較顯著的好轉,表示說從民眾的感受來看,就是我們整個經濟景氣的這個情況,是有一些些好轉,總是好消息嘛!』

不過,除了景氣指標外,其他五項消費信心指標都呈現下滑,其中民眾對未來半年「購買耐久性財貨時機」看法跌幅最大,指數也是近三年來最低;同時民眾對未來半年「投資股票時機」看法也持續下滑來到45.50點,繼續維持在「相當悲觀」水準的五十點以下,代表當前民眾既不看好投資如房地產等「耐久財」,也不期待股市前景。吳大任對此分析,主因是政府祭出各種打房政策,造成民眾對房市信心的負面影響,但在股市方面,吳大任強調,這次調查時間剛好落在台股表現最差的時候,但後來股市就「翻紅」,如果調查時間晚一點,他相信指數結果不會這麼差。

而政府施政動輒影響消費信心,也牽動各界景氣看法,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朱雲鵬就指出,今年經濟成長率歷經「保二」到「勉強保一」,儘管明年預估可以回到「三以上」,相較於往年「四字頭」的均值仍偏低,當然主要還是看國際環境與國內經濟情勢的配合,但朱雲鵬特別提到,二月上任的新內閣非常講究「公平正義」,不過光靠「正義」無法治國,餅沒有做大怎麼切都不公平,他說:『我還是期許政府內閣從「正義內閣」轉型為「招商內閣」,因為台灣現在最大的問題在於「投資不足」,現在投資佔GDP比率只有兩成左右,就是逐漸下滑,那我們台灣有很多人在外地工作,因為我們的薪水太低,青年的失業率太高,所以如果政府能夠大力招商,當然現在也開始做了,能夠增加投資的話,才會增加對就業的需求,失業率才會下降,薪資才會提高,如果政府可以這樣做,配合國際情勢審慎樂觀的話,我想3.6%應該是可以達成。』

今、明兩年GDP估計值,在國內多家智庫機構口中喊出來又上又下,雖然頻頻有「最壞已過」的聲音出現,明年經濟似乎也露出曙光,例如世界銀行預估,台灣明年的經濟成長率,可望達到4%,就遠高過主計總處的3.15%,為亞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