險資四季度或繼續加倉
鉅亨網新聞中心
距離2012年,還有26個交易日。回顧這一年,大盤走的十分坎坷,內外交困,步步驚心。而曾經在資本市場上上演“翻手為云覆手為雨”成功抄底逃頂大戲的險資,也十分“有故事”。
1月份開始上證指數震蕩上行,至4月中旬達到今年以來的最高點3067.46點;隨后又經歷一輪下跌,6月末至7月中旬,向上調整;7月下旬至10月下旬,上證指數經歷一輪更大下跌,跌至2307.15點。
大盤兩輪下跌,讓險資吃了些苦頭。帶動險企奔跑兩只輪子之一的投資業務,遭遇泥濘。但是四季度以來,大盤顯反彈跡象。據分析人士預測,四季度險資繼續加倉,險資“喝酒吃藥”情形或將繼續。
四季度或繼續加倉
險資是個鳧水的弄潮兒,跟隨大盤浪潮的漲跌,不斷調整倉位。一季度加倉,二季度減倉,三季度繼續加倉,總的來看,前三季度持股總量加大,受累于股價疲弱,持倉市值蒸發了近千億。從險資持股總量來看,三季度末重倉持股(持股量位居前十大流通股股東之列)578只,比前兩個季度增加了20多只。
一季度末,險資增倉28.7億股,持倉總量371.5億股;總市值5580.9億元,市值增加了88.5億元。
二季度末,險資減倉14.7億股,持股總量310.1億股;總市值5212.0億元,市值較一季度末減少493.4億元。
三季度末,險資加倉16.3億股,持股總量445.6億元;總市值4472.9億元,較二季度末減少859.6億元。
四季度以來,截至11月22日,上證指數上漲2.1%。據一位業內人士分析,四季度險資承接三季度加倉態勢,繼續加倉幾成定局。主要是受兩個因素的影響。一是險企面臨年末會計考核的壓力,二是新一輪的年關行情將至,險資或可趁此做波段操作。
前三季年化收益率3.6%
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末,保險資金運用收益為515億元,平均收益率為1.07%;上半年,保險資金實現投資收益1031.1億元,平均收益率2.1%。1~9月份,保險公司實現資金運用收益1353.8億元,平均收益率2.7%,年化后投資收益率是3.6%。
據保監會公布的前9個月份數據,前三個季度保險業資產總額5.7萬億,其中,銀行存款占比32.7%,債券占比46.2%,證券投資基金和股票投資占比12.8%。
按照保險公司投資于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的余額,合計不高于公司上季末總資產的25%測算,險資投資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的余額是1.43萬億。然而前三季度險資投入股市的資金只占了12.8%,大約還有6954億資金等待入市。
“一是手握大量資金,又適逢年關行情及大盤呈現反彈勢頭,波段操作,保住3.6%的年化收益率應該沒有問題。”上述人士表示。值得一提的是,2010年1-11月,保險公司資金運用收益共計1823.92億元,資金運用平均收益率為4.42%。
金融股占持倉市值超80%
據《證券日報》保險周刊統計,從申萬一級行業分類來看,險資對于金融股、食品飲料類股票的持倉市值較大,超過其他行業股票;醫藥生物類股票、交運設備類、食品飲料類股票的持股市值有所增加。特別是險資對于金融股的鐘愛一直從未中斷,持倉市值在其總持倉市值的80%以上。
一季度末,險資大幅加倉金融股,持倉市值高達4708.3億元,占其一季度持倉總市值的84%;
二季度末,險資對金融股持倉市值較一季度減少388.5億元,至4319.8億元,占險資持倉總市值的82%;
三季度末,險資對金融股的持倉市值3599.7億元,雖然較二季度繼續減少了720億元,但仍高出其他行業很多,占險資持倉總市值的80%;
“外資減持,匯金增持,盡管目前銀行股走勢并不明朗,但可以確定的是其已經處于估值底部,險資還會將大量資產配置在銀行股。”某不愿意具名分析師如是說。
在申萬一級的24個行業中,從市值的變動來看,險資在今年前三個季度持續加倉的行業只有交運設備行業和食品飲料行業。對醫藥生物類股票的持倉市值在二季度末回落,三季度末市值增大,超過一季度末。
在交運設備行業,險資在前三個季度的持倉市值分別增加10.7億元、0.3億元、5.2億元;三季度持倉市值是41.4億元。
在食品飲料行業,險資的持倉市值三個季度分別增加23.7億元、15.3億元、8.3億元,三季度末持倉市值是85.8億元。
今年以來,截至11月22日,在申萬一級行業分類中,食品飲料行業是唯一上漲的板塊,漲幅6.99%,金融服務業的下跌幅度最小,為6.21%,可見險資對這兩類股票的鐘愛并非沒有理由。
四季度以來,截至11月22日,各板塊迎來反彈,只有家用電器行業、黑色金屬行業及有色金屬行業股票下跌。金融服務類股票、醫藥生物類股票及食品飲料類股票均有反彈,分別上漲4.94%、4.92%、6.80%。
11月15日,科技部發布《醫學科技發展“十二五”規劃》,提出發展生物醫藥戰略性新興產業,醫藥生物行業迎政策利好。
中金發布研究報告稱,隨著CPI漲幅如期回落,快速消費股表現持續可期,短期投資氛圍更佳。(證券日報)
(宮喜金 實習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