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期貨

臺灣進口美牛案 剪不斷理還亂

鉅亨網新聞中心


“美牛”問題在臺灣其實并不是新鮮事,但事件的結果對臺灣政黨來說卻非常棘手,因為臺灣進口美牛絕不僅是一場食品安全問題,更涉及兩方外交、政治、經濟等國家利益的總體考量。

因多巴胺,也就是常說的瘦肉精,臺灣一直限制美國牛肉進口,美國不滿,向臺灣施壓,臺灣需要找到一個更加合理的解決辦法,于是,臺灣行政院宣布,擬開禁美國牛肉進口,但前提是“有條件開放”,不過,該事件遭到臺灣在野黨以及臺灣民眾的反對,至此,美牛風波再現。


臺灣在野黨認為,若進口美國牛肉,則忽視了臺灣人民的健康問題,臺灣民眾反對主要原因是,臺灣在03年前就已經規定,農民養蓄牧業禁止使用瘦肉精,而現在執政黨又要開放美國含有瘦肉精的牛肉,當地農民不滿政府開放美牛進口,也就發生了近期的農民趕著豬牛到街頭鬧事事件。

如果臺灣不進口美國牛肉,當局又害怕美國方面在貿易往來以及雙方政治問題上進行施壓,兩方顧全,要妥善處理美牛問題,有驚無險的渡過難關,馬政府必須力求找到最佳平衡點,其政治智慧將受到嚴峻考驗。

關于美牛案,第一次是發生在2003年,當美國爆發了瘋牛病后,臺灣成為第一個停止進口美牛的地區,美國認為此舉極不友善,后來向臺灣施壓,讓臺灣開放進口牛肉的條例,此事一直在臺灣進行研討,后來又因為美瘦肉精的出現,美牛入臺灣再次被卡住。在陳水扁執政時期,開放美牛的程度與速度均不令美國滿意。

在07年時,陳水扁擔憂官位可能不保,又想借助美國的幫助,陳向美國保證,在自己下臺前,會解禁帶骨美牛。然后命令行政體系禁止美瘦肉精的檢驗,也想借此事幫民進黨造勢,但最終他的仕途仍沒有如其所愿。后來馬英九執政后,該事件成為了陳水扁欠債,馬英九來還,導致馬成了陳的替罪羊。但無論哪個領導執政,美牛案對他們來說,都是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

從狂牛病到瘦肉精,多年來臺灣不管誰執政都不是簡單的食品安全的考慮。真正的疑慮是在美國強大壓力下,臺美之間外交與經貿如何相處。在今年臺灣“大選”前夕,美國對馬英九有力挺的暗示,以此換取馬英九開放瘦肉精。

馬英九勝選后不到2個月,事件開始有了一點進展,臺灣“行政院”近日宣布有條件開放帶有瘦肉精的美牛,但前提是“安全容許、牛豬分離、強制標示、排除內臟”,對飼料添加瘦肉精牛肉“有條件解禁”。消息一出,各方反響強烈,民間組織更是激起強烈的反彈聲浪。

不少人認定,若開放,那將是對美國壓力的“照單全收”,以后對美方就不用再談抗不抗壓了。因此,開放美牛決不僅僅是一場關于食品安全的問題,更是一場關于臺美政治的較量。

臺灣“行政院”指出,臺美關系若因美牛議題而使雙方經貿關系低蕩,將因此失去美國強力支持而使臺灣國際經貿地位“日趨邊緣化”。因為美方如視臺灣為“不可信任的貿易伙伴”,將影響支持臺灣參與區域經貿整合或國際組織的力道。

據中國時報報道,針對開放瘦肉精美牛進口,有54.6%民眾認為馬英九選前、選后立場不一,有誠信問題;67.7%對馬“政府”開放美牛政策不滿意,只有15.8%滿意。

筆者認為,其實對于開放瘦肉精牛肉,不如定個較嚴的標準,再明確標明牛肉的來源,即使進口的話,批發商不訂,老百姓不買,牛肉進的來嗎?美牛能不能進入臺灣市場,關鍵是有沒有訂單,還是市場說了算。就算政府給了許可證,美牛沒有訂單不是也白忙活嗎!

(付影 撰稿)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4006744482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