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寧物流(300013):"一山二虎"攜手下山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財匯資訊,摘自:每日經濟新聞) 2009-10-30 14:16
1997年,人到中年、拖家帶口的王雅軍,站在昆山的烈日下,看著眼前的一幢爛尾樓。這是當時全昆山最大的一處標準化廠房,也是王雅軍名下的資產,但他卻已沒有資金繼續開發。
在介入這處廠房的開發之前,王雅軍做過貿易、買賣過汽車設備,最終將利潤投入了這處廠房的開發中。在拿地的喜悅逐漸淡去之後,王雅軍發現,他要面對的,是房子蓋起來卻無人問津、後續資金難以跟上、銀行貸款無法解決的難題。
隨後的3個月,王雅軍開始在全國各地馬不停蹄地展開調研,直到他找到了楊奕明,並發現兩人有關建設保稅倉庫的想法不謀而合。
「在我同一批的同學中,新寧物流是繼深圳研祥之後,第二個上市的。」坐在自己的辦公室內,王雅軍和記者攀談起來。
現場:董事長總經理同坐一屋
王雅軍的辦公室,是新寧物流特有的「雙巨頭」構架的直接體現。董事長王雅軍的辦公桌在前方,總經理楊奕明的辦公桌位於斜後方。與之對應的,是新寧物流穩定的股權結構,董事長王雅軍及其妻子伍曉慧通過錦融投資,持有新寧物流40.40%的股權,楊奕明也同樣持有公司40.40%的股權。
「董事長和總經理同坐一個辦公室,確實少見吧。我們倆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會互相考慮。」環顧了一眼這間整潔而不失特色的辦公室後,王雅軍說道。
「我是80屆的。」王雅軍開門見山地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1962年出生的王雅軍,1980年畢業於瀋陽建築大學電氣自動化專業;1984年,進入國營企業瀋陽電車公司,擔任技術員。婚後,王雅軍和妻子伍曉慧來到南京,進入了另一家國營企業南京機床附件廠工作。27歲時,王雅軍已成為廠裡的車間主任,「這在當時已經是中層幹部了。」王雅軍說道。
事業上的發展未能了卻王雅軍的心事,「沒有房子,我們倆一直是在外面租房子。」王雅軍告訴記者,廠領導也看到了他的實際狀況,為他分了一套房子。王雅軍記得很清楚,這套房子總面積達到120平方米,一家人高興之餘,麻煩卻隨之而來,他們無法湊足買房所需的12000元,這對年輕的夫婦陷入了苦惱。王雅軍看看妻子,掂量了自己的月工資,狠下一條心,「這樣要等到猴年馬月才買得起,不如自己出來闖蕩。」
首次創業:誤入陌生行業
對放棄國企鐵飯碗,轉而做生意的人,在當時有一個很時髦的詞叫作「下海」,王雅軍就是這撥弄潮兒中的一員。
1990年,王雅軍進入了一家工貿公司工作,但他隨後發現,為人打工,始終解決不了自己的買房難題。王雅軍決定自己做老闆,他組建了一家實業公司,販賣各種設備。
這一決定讓王雅軍的事業開始慢慢起步,也讓他嘗到了創業的甜頭,事業隨之越做越大,「當時,昆山的南港鎮建設了一家汽車廠,造了50輛汽車,其中的設備都是我的。」王雅軍告訴記者,他和昆山的緣分也始於此,汽車廠的效益並不好,當地老闆在無法償付王雅軍設備資產的情況下,只得將土地用以抵債。王雅軍借此機會,在1994年9月成立了寧昆房地產開發公司,希望能將這塊土地開發出價值。
沒有一樁創業是容易的。王雅軍拿到土地後,為這塊土地開發設計了頗為宏偉的計劃。很快,這塊曾經的汽車廠土地成為了昆山當地最大的一片標準化廠房。廠房蓋了起來,賣房子卻成了難題。此時的王雅軍才發現,他進入的是一個自己並不熟悉的行業,「房地產到底不是我們的專業。」王雅軍向記者歎道,「當時沒錢繼續開發,銀行的貸款又拿不到。」
王雅軍陷入了窘境。
重新起航:解惑雙頭制度
「總之不能讓土地閒置在那裡,把地租出去也不現實,當時8塊錢一平方米的租金,要到什麼時候才能收回成本?所以一定要找一個項目,所有的出發點,就是把資產盤活。」這時候的王雅軍,滿腦子只有這一個想法。
最終,經過數月奔波,王雅軍將項目落在了保稅倉庫上。這其中顯然有楊奕明的一份功勞,這位被王雅軍形容為「我的第一位風險投資者」的新加坡商人,對物流行業頗為熟稔。「我們是經人介紹認識的,當時我正四處為這塊土地尋找投資項目,希望將土地盤活,在和楊總討論後,彼此都認為保稅倉庫是非常有市場前景的一個行業。」王雅軍回憶說。
楊奕明的介入給王雅軍帶來了重新起航的契機,雙方合資成立了昆山新寧倉儲有限公司,「當時,全國甚至沒有私人的保稅倉庫,我們立即研讀了相關的法律法規,發現法律中並沒有禁止私人辦保稅倉庫。我們立即向有關部門咨詢政策,從昆山海關、咨詢到南京海關,直至國家海關總署。當時我們想,既然決定要做,就一定要按照規範去運作,所以去學習保稅倉庫的相關知識,有不明白的地方,就向一級級海關進行咨詢。
1999年12月25日,王雅軍至今仍然清楚地記得這一天,他從國家海關總署拿到了有關同意設立私人保稅倉庫的函件,興奮不已。
擁有兩位實際控制人,這被王雅軍認為是企業能順利發展至今最大的保障。「我們看到很多的企業、家族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逐漸坍塌,原因就在於一股獨大,沒有約束,人總是要有約束的,如果權力過大,方向就會錯,而如果是一個團隊,走歪的幾率就會小很多。」
王雅軍不否認雙方曾有過意見分歧的時候,「這需要制度來約束,我們在公司剛剛成立時,就清楚地制定了遊戲規則,之後大家的抉擇都非常理智,有問題,也會經過討論。我想,高級團隊之間,一定要溝通,過於膨脹就會出問題。」
於是,雙巨頭在2002年就已經為新寧物流設定了上市的計劃,「當時企業的經營情況不錯,上市的初衷,主要是考慮到職工,我們希望這些一直和企業共同打拼的員工,也能夠享受企業發展的成果,也希望能引進、留住人才。」
「在公司發展好的時候,大部分企業家都會認為公司是他的,把企業當成自己家,這樣肯定會走到瓶頸,大股東只是領路人,主次不能顛倒。」如今的王雅軍,已經開始考慮上市後的前景,「之前的壓力在企業內部,都看得見,現在的壓力,來自股民,看不見,就會怕。」王雅軍說道。
未來擴張原則:嚴控成本
讓王雅軍意想不到的是,倉庫開門後,首先找上門來的,竟是走私分子。「這樣做,錢來得太容易了,如果我們當時擋不住誘惑,現在肯定早就完了。我們始終奉行一個原則,做生意要開大門、走大路,人做事,天在看。」王雅軍說。
2000年,已經更名為昆山新寧公共保稅倉儲有限公司的企業正式開始運作,2001年時,昆山新寧就開始為全球第二大筆記本電腦製造商仁寶電子提供第三方保稅倉儲服務。當時的王雅軍,還稱不上是電子物流領域內的專家,「企業剛成立的時候,我們也開始學習,仔細研讀,並結合我們的工作實際,提出了很多合理化的建議,當時我們最大的苦惱是,相關的法律法規已經和實際需求嚴重脫節。當時使用的,還是1989年頒布的文件,在此後海關總署頒布新規時,也曾經徵求我們的意見。我們的想法,就是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一步步提高這一領域內的技術含量。」王雅軍告訴記者。
他為企業設立了明確的擴張原則,「我們在各地開設的分公司,都是等有生意到手後,才在當地設點。」這成為新寧物流無往不勝的秘訣,它從泰科、金像、富士康、東芝等國際知名廠商拿到貨物後,新寧物流在嚴格控制成本的前提下,為下游廠商如仁寶集團等,提供一整套的通關、存儲、配送服務。「在2007年之前,公司的資產負債率僅有10%,基本沒有貸款,我們將所有的人、財、物都集中在倉儲業務上。」王雅軍說。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