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總經

歐盟對華反傾銷新動作備受關注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財匯資訊,摘自:證券時報)


一則關於歐盟已經決定對產自中國的無縫鋼管和鋁箔徵收為期5年的高額正式反傾銷稅的消息昨日迅速登上國內各大網站顯著位置,引發了國內對於「中國製造」出口環境惡化的又一輪擔憂。

置此前多次反對貿易保護主義的承諾於不顧,在當前世界經濟艱難復甦、全球貿易仍在衰退中掙扎的緊要關口,歐盟僅以「損害威脅」為由發起反傾銷立案調查並最終徵收高額關稅,在WTO各成員方反傾銷的實踐中極為罕見,其透露的保護主義信息值得警惕。

無縫鋼管案:

反傾銷中的罕見案例


歐盟24日決定,對產自中國的無縫鋼管和鋁箔徵收為期5年的正式反傾銷稅,稅率分別高達39.2%和30%。正式反傾銷稅適用於圓截面和外部直徑不超過406.4毫米的無縫鋼管,此外還涉及鋁箔產品。正式反傾銷稅是在為期6個月的臨時關稅到期後實施的。

商務部有關負責人對此回應稱,歐盟方尚未正式公佈上述結果,但中方對媒體的報道表示關切。據瞭解,上述決定將從歐盟官方刊物上公佈之日起開始生效,而根據規定,相關刊物將於10月8日之前發表。

反傾銷是歐盟對華採取的最主要的貿易救濟手段,自1979年歐盟對華發起第一起反傾銷調查至今,歐盟共對華發起140餘起反傾銷調查,是對中國發起反傾銷調查最多的WTO成員之一。

商務部公平貿易局有關負責人指出,像無縫鋼管案中隨意使用損害威脅標準進行貿易救濟調查並最終實施,在歐盟以及各WTO成員方的反傾銷實踐中都極為罕見。

對華反傾銷新動作頻出

據歐盟委員會公佈的數據,2009年上半年,歐盟只發起了兩項新的反傾銷調查,全部針對中國產品。

進入8月以來,歐盟已經接連對中國輸歐的葡萄糖酸鈉、鋁合金輪轂、聚酯高強力紗產品發起3起反傾銷調查。相關預警信息表明,歐盟業界還正在醞釀對戶外服裝、三聚氰胺以及太陽能電池板等中國產品發起貿易救濟措施調查,中國產品面臨著嚴峻挑戰。

特別值得關注的是,由於歐盟擁有完整、複雜的反傾銷複審制度,對中國產品頻繁發起以日落複審為代表的各種形式的反傾銷複審。例如今年以來陸續對中國金屬硅、甜蜜素產品發起了複審調查,並準備對草甘膦產品進行日落複審。

一組數據可以說明反傾銷複審給中國產品出口帶來的危害:據初步統計,歐盟目前對華仍在執行的反傾銷措施有50餘起,其中有10餘起是經過日落複審程序而不斷延續,其中1984年的碳化硅案件通過複審程序至今仍在執行。

貿易保護信號備受關注

油井管案、輪胎特保案硝煙未盡,歐盟對中國的無縫鋼管和鋁箔徵收高額正式反傾銷稅的決定已然出爐,這些案件還只是中國遭遇貿易摩擦的冰山一角。

商務部的最新統計顯示,1至8月共有17個國家和地區對中國發起79起貿易救濟調查,涉案金額突破百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16.2%和121.2%。

一個細節耐人尋味:幾乎就在無縫鋼管案終裁結果出台、再次向全球發出錯誤信號的同時,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美國時間24日在二十國集團金融峰會即將於匹茲堡開幕前發表聲明捍衛全球化,反對貿易保護主義。

在前兩次峰會上部分國家反對保護主義的承諾「口惠而實不至」的背景下,人們期待匹茲堡峰會能將口號落實到行動上。

然而,中國產品「出海」之路似乎注定不能一帆風順。據世貿組織7月中旬公佈的預測情況,由於全球GDP的下降會造成反傾銷措施增加,2009年全球發起反傾銷數量將較2008年增長1倍,可能成為歷史上發起反傾銷數量最多的一年。

商務部有關負責人日前介紹說,包括中國商務部、地方政府、商協會以及涉案企業在內的「四體聯動」協調應對機制正在形成,將相互配合、各負其責,採用「多管齊下」的應對戰略:涉案企業積極做好法律抗辯,政府對於歧視性規則和不公正做法做好交涉、磋商,行業組織積極遊說進口商等利益攸關者,在貿易限制措施的使用國尋找「同盟軍」。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