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行業

節約型設施農業如何提高畝產效益

鉅亨網新聞中心


發展高效設施農業是現代農業的發展方向,因此要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帶動農業結構全面調整。如何發展設施農業?通過狠抓農業發展方式的轉變,河北目前發展的高效設施農業總面積已經超過了1000萬畝,奶業通過三年整治新建和擴建規模奶牛養殖場1237個,數量超過前10年的總和,規模養殖比例達到100%,使得蔬菜、鮮奶、肉類、水產品總產量分別達到7560萬噸、480萬噸、435萬噸和106.3萬噸,用該省不到百分之十的耕地面積提供了該省近七成的農業產值,可見發展設施農業是農業結構深度調整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

看點之一

變粗放種植為精細種植

本節導讀:什么是設施農業?河北省農業廳廳長趙國嶺是這樣解釋的:“設施農業就是經過一定的附加設施改善了生產條件的農業。它是利用人工建造的設施,使傳統農業逐步擺脫自然的束縛,走向現代工廠化農業、環境安全型農業生產、無毒農業的必由之路,同時也是農產品打破傳統農業的季節性,實現農產品的反季節上市,進一步滿足多元化、多層次消費需求的農業生產方法。”


近幾年,地處河北省最北部的壩上重點貧困縣康保縣連續遭受了歷史上從沒有過的大旱,一般農作物減產超過了多半,但該縣的農民人均收入卻達到“十五”末的1.7倍。連續多年發生農業災害,農民反而能夠大幅增收,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高效節約型設施農業。遭遇自然災害,該縣8.77萬畝高效節水設施蔬菜、110萬平方米標準化圈舍和35萬平方米特色山珍栽培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使蔬菜總產達10億公斤,肉類、牛奶、雞蛋等主要畜產品年產量分別達到1.6萬噸、5萬噸和0.3萬噸,占到了農業總收入的約八成,其平均每畝收益超過普通農業20倍。康保設施農業發展情況僅僅是河北農業產業走向高端的一個縮影。

河北省有耕地面積9000萬畝,需要承載7000多萬人口,特別是平原地區,人均只有一畝耕地,而水資源短缺更甚,總量和人均占有量均居全國倒數第一。長期以來,河北省發展農業一直處于粗放經營狀態,農業的增產往往靠擴大耕地面積來實現,大量森林、草原、濕地毀于一旦;耕地實行大水漫灌,每年白白浪費50億立方米淡水。

如何大比例地提高單位面積承載系數,實現集約化經營,就需要發展設施農業,使粗放種植變為精細種植,廣種薄收變為少種多收。河北省委農工部部長董經緯告訴記者,河北省設施農業經過多年的發展,實現了四大突破。

一是生產產量上突破:北方地區無論是種糧食還是種蔬菜,一般都是一種一收或二種二收,設施農業則實現了三種三收或四種四收。比如北方種植水蘿卜,歷史上只有秋收一季,藁城市卻通過設施大棚調節室溫,實現四種四收。崗上村農民告訴記者,家里種了3畝多青首大根蘿卜,每畝單季產量在6500公斤左右,四季下來,最高產量能夠達到2.5萬公斤,一年下來能純賺3萬元。

二是生產地域上突破:許多國外和南方的農作物開始在北方設施農業中大面積種植,這些年,河北省先后引種了上百個優質品種,均獲得了成功。不久前,記者在唐山市豐潤區新軍屯鎮索新莊采訪時,生姜種植大戶楊振東對記者說:“生姜是典型的南方品種,現在不僅南方能種,我們北方同樣能種,而且長勢不錯,通過設施種植,我家11畝地全部都種上了生姜,每畝地產量可達5000公斤以上,今年的價格是三四元,這樣一筆賬算下來,我們家最起碼也能掙上20萬元。”

三是生產季節上的突破:終年產瓜果,四季采鮮花已成常事。設施農業中的農作物因季節的差異,價格往往高出平常好幾倍,甚至幾十倍。

四是資源節約上的突破。在藁城市農業局采訪時,記者恰巧碰到該市貫莊村農民薛高軍、頊國平代表村委會給該局送來感謝信,記者仔細一看,上面寫著該市農業局幫助他們推廣兩膜一網設施農業技術種植大棚黃瓜產生的節約效益明細:采用兩膜一網技術,澆水次數減少一半左右,總節水約三分之二,節省電費每畝約30元,加上其他項目總計每畝地凈增收益2500元以上。

看點之二

大投入換來大產出

本節導讀:發展設施農業對發展農業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如何推廣設施農業?它是以投資為基礎來實現的。能不能廣泛推廣,關鍵還要看投入產出比。

在河北省藁城市采訪中,該市市委書記王普增告訴記者,發展設施農業有了成效,農民一般就會有投資收益,比如農民用設施大棚種蔬菜、瓜果,用竹片做棚架可用三年,用塑料膜做棚頂一年一換,總投資每畝不超過千元,一年可以收獲四茬蔬菜,一般都能收入上萬元。該市崗上村一位姓胡的農民對記者說:“我們家的土地全部種蘿卜,銷售環節由龍頭公司合同收購,每季平均收入4000元,一年下來少說也有1萬多元,其中設施大棚投資還不到10%,你說劃算不劃算。”小投入賺小錢,大投入賺大錢。在該縣高科技農業示范區,縣里投資1000萬元建起了52座永久性設施大棚,每畝造價在萬元左右。栽種網紋仙子甜瓜,一個大棚一畝半種2400棵苗,每苗一瓜,每瓜重3斤左右,每斤可賣30元,2400個瓜能賣21萬元,刨去成本10萬元,一年種兩季,當年基本上可以把建大棚的錢收回來。

藁城市農業局局長趙圣哲告訴記者:“設施農業,每一項投入一般都會有相應的效果,

比如發展膜下滴灌,投入相應大一些,應用效果平均每畝節水58%,節肥26.7%,用藥量降低64%,畝增收1200元;發展膜下溝灌,投入比滴灌少7成,但應用效果也相應差一些,畝節水36%,節肥23%,用藥量降低52%,畝增收600元。”

種蔬菜、瓜果如此,種苗木、花卉收益也不差。在鄰近石家莊的一些縣,記者了解到當地農民引進了一些更現代化的設施,收益更突出。比如石家莊北焦村和固安縣的農民企業家投資1000多萬元,引進了調光、調溫、調濕的自動玻璃溫室種花,年銷售收入5000萬元以上,純利潤少說也有1000萬元。

而設施農業投入產出比最高者則屬于秦皇島集發生態園。在采訪中,該生態園負責人李集周告訴記者,目前集發生態園已有15個大宗品種通過了國家綠色食品認證中心認證,成為首家納入國家食品安全網并加賦電子監管碼的蔬菜產品,集發生態園生產的農產品在秦皇島各大超市供不應求,精包裝的產品還遠銷京津市場,取得了年產銷量達2000多萬公斤,年收入達3000多萬元的好成績,在大力發展生態農業的同時,還通過生態農業觀光增加園區收益,開辦旅游項目10多年來,生態園每年觀光人數和收入都以10%至15%左右的速度遞增,接待國內外游客總數已經超過千萬人次,觀光收益達到3000萬元。

看點之三

發展前景更廣闊

本節導讀:要保持農業又好又快發展,讓農民脫貧致富,必須發展效益農業。設施農業既可增產,又可節約,生產效益可達常規農業10倍以上,而用水只需普通農業的三分之一,用肥只需普通農業的二分之一,極具推廣價值。

河北省發展設施農業不僅能夠滿足農民增收需要,同時也是保障京津“菜籃子”安全的需要。河北省對發展設施農業就根據不同狀況明確了補助標準,其中新品種試驗示范大于20畝的基地,每畝補助500至1000元;集約化育苗廠每萬株補助50元,推廣節水灌溉膜下微滴灌大于35畝,每畝補助20至50元等;而在2010年,河北省進一步加大了蔬菜生產大縣扶持力度,將蔬菜示范縣由15個增加到24個,并確定給每個示范縣1500萬元財政專項補貼;2011年又將節水灌溉支持資金增加到2973萬元。有了這樣強力的推動,河北省設施農業在10年時間由500萬畝上升到1000萬畝。

河北省保定市為了做好“菜籃子”工程,把發展設施農業作為重中之重加以落實,專門出臺的蔬菜產業發展5年規劃中,就明確要求被確定為蔬菜產業示范縣的定州、望都、清苑、博野、滿城、徐水、容城等7個縣、市每年要安排不低于600萬元專項資金用以扶持設施農業,而市財政也每年安排300萬元專項資金經過驗收后以獎代補,目前該市蔬菜播種面積達到238.3萬畝,實現產量880.72萬噸,產值103.5億元,其中設施蔬菜面積122.8萬畝,這當中,日光溫室達到47萬畝,塑料大棚22.8萬畝,中小塑料拱棚53萬畝;設施蔬菜種植面積占蔬菜總面積的51.5%,產量占總產量的55%,產值占總產值的75%,設施蔬菜已成為該市農民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徑。

河北省張家口市近幾年大力發展設施農業,收到了顯著效果。在采訪中該市農業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這些年張家口的設施種養在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環節中發揮了主渠道作用,在財政狀況極為緊張的情況下,市里每年撥出1200多萬元專項資金發展節水農業,在全市建立水資源“宏觀總量控制”和“微觀定額管理”的用水管水機制。加強取水許可制度,壩上地區深層地下水嚴重超采區,除生活用水之外,一般不準開鑿新的自備井,確需新打機井要實行縣長審批制。建立節獎超罰用水機制,所繳水費全部用于節水專項工程。通過這樣的扶持,全市僅去年一年就完成節水灌溉面積10.23萬畝,使全市節水灌溉面積達到230萬畝,占全市灌溉總面積的55%。

在狠抓節約用水的同時,他們全力推進農業綜合開發、壩上生態建設等項目,僅去年一年,全市農業節水近2億立方米,是去年12月官廳水庫蓄水量的近2倍。農民通過發展黃瓜、西紅柿、芹菜、青椒標準大棚設施蔬菜,不僅改變了張家口難以生產南方菜系的歷史,還使每畝年收入達到1.5萬元至3萬元,相當于普通農業20畝以上收益;而通過普通大棚,種植1茬茄果類蔬菜和大葉菜,每畝年收入1萬元左右,也相當于10畝以上普通農業收益。除了發展設施種植外,設施養殖更是一抓到底,作為全市牧業第一產業奶牛規模養殖率在去年底就達到100%,奶牛存欄為36.1萬頭,鮮奶產量116.7萬噸,均居全省第二位。

河北省政府公布了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綱要,其中在加快蔬菜基地建設方面的規劃是:到“十二五”末,力爭使全省蔬菜面積達到2500萬畝,其中設施菜比重達到60%以上、京津市場占有率達到50%以上,這就意味著,在今后5年內將使設施種植由現在的1000萬畝增加到1500萬畝,平均每年增加100萬畝。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