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期期貨:收儲托市效應顯現 鄭棉震蕩走低
鉅亨網新聞中心
內容提要:
1.歐債危機和國內宏觀調控影響棉花需求。9月份歐債危機升級引起全球金融市場動蕩,分析機構普遍調低主要經濟體增長預期,紡織服裝作為中國出口的拳頭產品之一不可避免的受到歐債危機的不利影響。國內由于控制通脹而展開的宏觀調控也使得紡織產業鏈的資金普遍偏緊,國內經濟增速下滑明顯也影響到了國內的需求
2.國內新棉收購市場穩中趨跌。10月以來國內新棉市場進入收購高峰期,今年收購市場價格總體是平穩中略微下降,棉農由于收購價格低于心理預期普遍惜售,收購加工企業由于下游銷售形勢不佳也普遍謹慎,去年的搶收局面今年再難看到。
3.收儲托市效應開始顯現。隨著現貨價格,鄭棉期貨市場以及電子撮合交易市場價格持續下跌,最終均低于了國家的收儲價,國家19800的收儲價格的吸引力開始顯現,而每天收儲的成交量也逐漸上升,隨著收儲量放大國儲托市效應開始顯現。
4.國際棉花供應形勢分析。10-11年度南半球主要產棉國巴西和澳大利亞產量大幅增加,在美棉和印度棉大量上市前足以滿足國際市場的需求,目前北半球棉花進入收獲高峰,11-12年度美棉產量質量都不佳,有可能影響到美棉的銷售,印度棉產量增加將會填補美棉出口的空缺。12月份以后,印度棉和美棉大量上市將會增加棉花供應。
5.鄭棉維持震蕩下跌趨勢,將構筑中期底部。由于歐美債務危機以及國內的宏觀調控政策已經對國內和國外的紡織品需求造成了實際傷害,而今年全球棉花大幅增產的格局已定,棉花在未來震蕩尋底的大趨勢仍將持續。國內收儲價格的托市效應將會在一定程度上制約國內棉價下行的空間,因此可以判斷目前鄭棉的價格距離最終的底部已經不遠,但是要想由下跌趨勢轉為上市趨勢還需要等待供需形勢的好轉,這一過程可能需要較長時間完成,未來鄭棉將會維持1-2個月的震蕩下跌走勢,構筑棉花的中期底部。
第一部分國內外棉價震蕩探底
本月美棉走勢震蕩下行為主,前期圍繞97-103美分區間震蕩,其后由于出口數據不佳以及歐債危機進一步升級,期價跌破97美分支撐繼續下探到95美分一線,技術上看美棉近期在考驗7月份以來形成的大震蕩區間的下沿支撐,后期93美分一線是關鍵技術關口,如果跌破則有可能打開新的下跌空間。
與美棉相比,本月鄭棉相對偏弱,月初在20200上方小幅盤整,但未能擺脫20500上方的壓力,其后收到現貨價格不斷走低的影響跌破了20000整數關口。在19800國儲托市價格附近獲得支撐展開一輪技術性的反彈行情。鄭棉在進入9月后整體持倉規模出現了持續的下滑,反映由于收儲的影響,鄭棉陷入了上下兩難的窄幅震蕩局面,市場資金開始缺乏參與熱情。這種情況在未來幾個月仍有可能延續下去。
圖1-1:美棉指數日K線圖
圖為美棉指數日K線走勢圖。(圖片來源:文華財經、中期研究院)
圖1-2:鄭棉指數日K線圖
圖為鄭棉指數日K線走勢圖。(圖片來源:文華財經、中期研究院)
第二部分需求下降棉價走低,收儲價格起到托底作用
一、歐美債務危機和國內宏觀調控引起棉花需求下滑
紡織行業素有"金九銀十"之說,但今年的9月卻不同以往。雖然訂單較7、8月份有所增加,但幅度不大,并且月下旬一些已經接收的訂單被要求減量,旺季不旺的特征顯現。分析原因:一方面國外經濟的低迷與震蕩對消費產生影響,另一方面國內的通脹在一定程度上也抑制了國內的需求。
海關總署最新數據顯示,今年9月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額229.81億美元,環比減少9.7%,同比增長14.82%,這是自8月以來的連續兩個月環比下降。主要原因是歐美債務危機導致發達國家經濟體經濟增速下滑并有陷入二次衰退的可能,同時國內人民幣升值和勞動力成本快速上升等因素也消弱了國內紡織品的價格優勢。
內需方面,由于國家自去年底以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控制通脹,銀行信貸資金增速顯著下滑,導致實體經濟層面資金偏緊的局面越來越嚴重,特別是中小型企業居多的紡織行業受到的影響就更加明顯。
據美國農業部最近預測11-12年度中國的棉花需求為990萬噸較上一年度下降10.8萬噸,為10-11年度以來的連續第二個年度下降。我國紡織行業對棉花需求量的拐點已經出現。
表2-1:美國農業部棉花供求平衡表,(2011年10月預測)單位:萬噸
資料來源:美國農業部、中期研究院
二、國內棉花收購市場穩中趨跌
10月是國內棉花收購的高峰期,10月中旬新疆、華北、黃淮等地的部分地區棉花停止生長,長江流域大部仍處于裂鈴期。全國無大范圍明顯農業氣象災害。北方大部氣溫偏高,日照充足,長江中下游地區晴多雨少,對棉花采收有利。其中新疆棉區大部氣溫偏高,光照充足,利于棉花吐絮和采收。華北、黃淮大部氣溫偏高,降水偏少,光照較為充足,對棉花采收較為有利。江淮、江漢大部地區氣溫偏高,旬內以晴到多云天氣為主,日照較為充足,對棉花采收有利。
今年的籽棉收購進度并不盡如人意,由于去年棉花收購價格高企加上今年農資成本和棉花采摘用工成本大幅上漲,棉農對籽棉價格的心理預期普遍在4.5元以上。而下游的需求不旺則導致了加工企業今年普遍謹慎收購,市場價格和棉農的心理預期之間存在著加大差距,9月中旬以來棉花期貨價格和撮合價格連續下滑也帶動籽棉收購價格持續走低,市場形成了棉農惜售和收購加工企業謹慎的局面。籽棉價格也由10月初的4.2-4.3元下降到了4元附近。
就目前籽棉收購價格而言,加工企業加工皮棉交儲具備了較大的利潤空間,因此預計后期加工企業會積極收購交國儲。
三、收儲托市效應初步顯現
圖2-1:實際收儲每日成交情況與撮合現貨價格圖
圖為實際收儲每日成交情況與撮合現貨價格走勢圖。(圖片來源:中國棉花信息網、中期研究院)
10月之前,由于撮合和現貨銷售價格均比19800元的收儲基準價高,因此一直沒有成交,10月份開始隨著現貨價格、撮合和期貨近月合約價格均跌破了收儲基準價,交國儲成為了加工企業最有利的一個棉花銷售渠道,因此從10月中旬開始收儲的每日成交量快速放大,截止24日單日成交量已經超過了1萬噸,累計成交量也達到了3.7萬噸。
本年度國內棉花產量增加明顯,而下游的需求下降且紡織產業鏈普遍處于資金緊張去庫存化階段,因此在棉花集中上市的高峰期國儲將會成為吸納庫存的一個重要渠道,從而避免棉花價格的深幅下跌。在收儲放量之前,國家收儲對價格的支撐作用更多體現在了市場的心理層面,而沒有實質上起到吸納棉花庫存的作用。而從10月下旬收儲成交放量之后,才真正起到了減少棉花商業庫存壓力的做用。國家收儲的托市作用也才開始真正顯示出來。
預計11月份收儲量還將進一步放大,有可能穩定在單日成交2-3萬噸水平,而籽棉收購價格也將會逐漸穩定下來,扭轉持續下滑的趨勢。
第三部分國際棉花供應形勢分析
一、美棉產量下降質量偏差
據美國農業部(USDA)統計,至10月23日美棉新花吐絮率為95%,較前周增1個百分點;去年同期為97%,近五年平均值為93%。整體采摘率為44%,較前周增10個百分點;去年同期為49%;近五年平均值為36%。東南棉區受近期降雨影響新花采摘進度較去年同期普遍落后;中南棉區路易斯安那采摘率為99%,同比增6個百分點,其他各州采摘進度較慢;西南棉區德州采摘率為37%,同比增2個百分點;西部棉區加州采摘率為32%,同比增1個百分點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