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總經

德企"湊熱鬧" 欲反傾銷中國太陽能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財匯資訊,摘自:第一財經日報)


貿易保護主義似有歪風大作之勢。繼美國挑起輪胎特保案之後,德國一些企業也對中國的貿易夥伴蠢蠢欲動。這次的目標是中國太陽能企業。

「上週末,我們已向商務部等部委匯報了情況。我們希望與德國企業展開一些對話。」尚德電力(STP.NYSE)一位高層昨日下午在電話中對CBN記者說。

他正在著急的一件事情,就是有德方同行打算向德國政府和歐盟委員會申請,對中國產太陽能電池組件開展反傾銷調查。

目前我國太陽能電池90%出口海外,已躍升為全球第一大製造基地。而中國太陽能廠商一旦被全球最大光伏出口地德國政府認定存在反傾銷行為並實施制裁,將對中國企業打擊非常大。


緣起政府「補貼」

商務部網站引述德國《商報》的消息稱,德國太陽能生產商Conergy公司欲聯合其他同行,向德國政府和歐委會申請對中國產太陽能電池進行反傾銷調查。

Conergy公司總裁阿默爾(Dieter Ammer)說,「(中國太陽能電池組件)價格處於傾銷邊緣」,按目前的價格水平,中國生產商沒有國家的支持不可能贏利。另據《中國企業家》網站消息,該公司發言人勒霍斯對記者電話表示:「歐盟有必要出面(對中國太陽能電池組件出口)征以懲罰性關稅。」

但德國太陽能經濟協會的主席 Carsten Koernig 昨日告訴CBN記者,注意到了有關媒體對中國太陽能電池出口價格優勢的報道以及有關企業的反應,目前正處於信息收集與核實階段,如果之後證實中國出口價格優勢過大且與國家補貼政策有關,則從行業協會的角度出發,會考慮提起進一步的調查乃至反傾銷申訴。

Carsten Koernig同時表示,由於該項核實工作正處於早期階段,尚無法估計何時能夠得出結論;對結論作任何預測也為時過早。

中國政府今年已分別推出了「太陽能屋頂計劃」(《關於加快推進太陽能光電建築應用的實施意見》)、「金太陽工程」(《金太陽示範工程財政補助資金管理暫行辦法》),擬對國內的太陽能電站、光電建築投資者進行補貼。

但在中國太陽能廠商的管理層看來,德方就補貼指責中國並不合理。

常州天合董事長高紀凡在接受CBN記者採訪時表示,這些補貼並不是給中國電池製造商的,而是補給投資者的,上述指責毫無道理。

而上海交大泰陽綠色能源有限公司一位負責人也贊同他的觀點,「我們出口海外的產品沒有得到政府的補貼。」

當然他不否認,國內太陽能市場如果大規模啟動的話,中國太陽能廠商將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原先電池製造企業不到50%的開工率將會提高,而「企業的生產成本確實會下降,」中國產品的競爭力也會增強。

但他和尚德電力那位高層同時指出,「德國光伏市場的啟動,難道不是靠補貼的嗎?其他海外市場的啟動,都有補貼。」

招商證券研究員汪劉勝說,太陽能行業不同於其他行業,本來就是一個特殊的市場,確實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而德國能夠在短短幾年內成為全球最大的市場,就是依靠政府所推出的電價補貼政策,指責中國政府補貼是毫無道理的。

2004年,德國修正了《可再生能源法》,並實行強制上網電價補貼措施,根據光伏發電設備類型和規模的不同,實行每度0.38歐元到0.49歐元的補貼,並保證20年的上網電價合同保證期,這一措施的出台大大刺激了德國光伏裝機容量的快速發展。

中國企業成本優勢之辯

去年,全中國的太陽能電池產量為2G瓦,已為世界第一大出口基地,全球前十位的太陽能電池廠商裡中國佔了四席。中國多家廠商明確表示,中國企業並不存在反傾銷行為。

「被認定為反傾銷行為一般要有幾個標準。比如,中國方面是否存在低於成本價出售;中國企業是否威脅到了對方國家的企業生存,等等。」交大泰陽那位人士說道,「中國現在並沒有低於成本價出售。」但全球的光伏組件價都大規模下降了。

而價格大規模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這位交大泰陽的負責人分析道,首先,多晶硅這種原材料的價格在去年到達450美元/公斤的頂峰後泡沫破滅,一下子跌到了每公斤50~60美元,下游電池製造企業的成本已大幅下降。

其次,今年整個國際市場都不景氣,因此電池也過剩,這加劇了競爭。「2008年,中國廠商的產品存在高價低質的問題,當時國際需求旺盛。但是今年當整個產業過剩後,更多企業在提高自己的質量上下工夫,中國產品的質量和轉換效率都在提升,獲得了海外客戶的青睞。因此一個行業的過剩也是有好處的。」

他給記者打了一個比方:德國廠商喜歡與客戶簽長期訂單,「他們定一個1.8歐元/瓦的價格,但沒想到市場變化快,中國廠商提供給客戶的現貨價格比他們的低,他們就沒有競爭力了。」

該人士告訴記者,海外企業應該從自身尋找問題,而不是一味指責別人。尚德電力上述高層表示,一些海外公司已意識到自己成本高企的問題。

「現在,我們希望能夠與海外廠商對話,也已向國家有關部委進行了匯報。」該尚德電力高層表示,中國下游廠商雖佔據了德國光伏市場的一部分,但是中國每年進口的多晶硅、配套設備是從德國採購的,因此中國給德國當地製造商也帶來了大量生意。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