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國際股

2011年沽空工業品 做多農產品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1年即將成為歷史,相比2009的經濟牛年,以及2010的通脹虎年,2011的風云變幻讓不少投資者詮釋了一把守株待兔的黯淡。展望2012,全球宏觀形勢究竟是悲聞嗟嘆還是峰回路轉,中國經濟究竟是魚躍龍門還是潛龍在淵,歐元區究竟是土崩瓦解還是更趨強勁的統一,美國究竟是涅槃重生還是熊途折返?從今日起,本報推出“大宗商品回顧與展望系列”。

2012年,大宗商品整體將延續2011年下半年漸行漸低走勢,但由于流動性仍顯寬裕,其外溢效應將持續發生作用,整體商品價格大幅下行空間并不存在。同時在“滯”、“脹”并存的環境下,工業品將反復筑底,而農產品相對抗跌,因此沽空工業品的同時做多農產品將是有利的操作策略。

2011年:意料之外的經濟減速

2011年,主要商品價格走勢整體經歷了高位震蕩、而后明顯回落的走勢。上半年全球流動性環境整體仍偏寬松,經濟數據亦顯示全球經濟保持較好的增長,投資者延續了2010年底的樂觀情緒,但該階段全球主要國家的通貨膨脹日益嚴重,歐洲、中國、大部分新興市場國家已開始采取貨幣偏緊的政策,以銅、原油為代表的大宗商品價格呈現高位震蕩的走勢,黃金受益于通脹上升及流動性泛濫,而持續上漲。


進入下半年,隨著全球控通脹、貨幣偏緊政策的深入,全球經濟增速明顯放緩,歐債危機再次爆發,悲觀情緒彌漫市場,金融資產價格開始陷入持續的下跌之中。直到10月,歐洲領導人開始加大力度解決歐債危機,主要國家貨幣政策再次向寬松轉變,商品和股市才有所企穩。

2012年:結構性投資機會或現

2012年,在“滯”與為了解決“滯”而產生的“流動性”的雙重作用下。對宏觀經濟比較敏感的工業品將反復筑底,而農產品要相對抗跌。因此可以選擇沽空工業品的同時做多農產品的操作策略。

首先,農產品抗跌性強。大宗商品中的農產品類呈現的是區間震蕩、甚至走高的模式。由于農產品的需求相對剛性——不管經濟多差,人們總要消費糧食等農產品。需求穩定并緩慢上升是長期趨勢,受“滯”的影響小,這就形成了價格的震蕩區間的下界。

同時,從“流動性”看,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發達經濟體是長期寬松的節奏,新興經濟體根據各自受通貨膨脹的壓力將走出寬松——緊縮——再次寬松——再次緊縮的節奏,由前章的分析可知,2012年全球“流動性”總體上的大趨勢是寬松的。在其他投資領域風險上升的情況下,前景相對明確的農產品甚至有可能成為一種危機中的避險工具。而且農產品的供給還受到天氣因素的影響,一旦天氣不利造成歉收,甚至將推動農產品震蕩走高。

其次,工業品需求堪憂。工業品類的大宗商品會受到“滯”的影響較大,當“滯”的壓力越大,工業品的需求就受到越大的壓力,進而價格也就受到越大的下行壓力。

截至2011年11月底,在LME市場,現貨與3個月期貨的價差多為負,即現貨價格低于3個月期貨價格。在9月末以來,這種貼水的局面甚至得到了進一步的強化,多數商品的價差進一步走低。這表明,經濟惡化,金融體系風險的增長,已經損及工業品類大宗商品現貨的需求。

特別需要指出的是,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調降經濟增速,是2012年與前幾年宏觀面的重大改變,而這會進一步減少市場對資源類商品的需求。

以中國為例,因為扮演著世界工廠的角色,“中國需求”已經是資源類大宗商品最重要的基本面之一。但現在過度依靠低成本優勢的加工貿易模式已經觸碰到增長邊界,“產業升級、拉動內需”已經成為中國經濟轉型的目標。

在此背景下,中國進口結構已經出現了新變化——以生產為主要目的的加工貿易,和以消費為主要目的的一般貿易的權重,正在此消彼長。自2010年下半年以來,一般貿易進口的月度同比增速已高于加工貿易。2011年10月,一般貿易的進口增速更是加快至39.8%,與加工貿易增速差距繼續拉大;同時,2009年初以來,一般貿易月度逆差逐漸擴大,2009年6月至今加工貿易順差月度同比增速則逐漸下降。加工貿易比重開始降低,正表明了對資源類商品需求的降低。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