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對日本及全球經濟的影響仍需時間評估
鉅亨網新聞中心
日本3月11日發生里氏9級地震,并引發海嘯。日本國內福島核電站受地震影響發生爆炸并引發核泄漏。雖然目前尚沒有對此次災難給日本經濟造成多大損失的具體數字,但經濟學家認為,地震可能在短期內降低日本的需求和產出,而災后重建隨后將提振日本的gdp。
經濟學家還在將此次地震與1995年的神戶大地震作對比,不過,兩次地震存在一些差異。神戶地區對日本經濟顯然要更重要些,該地區在日本gdp中的比重大約為12.4%,而在上周五(3月11日)地震中受損最嚴重的兩個縣在日本gdp的比重不到7%。
同時,兩次地震發生時的世界經濟情況也不盡相同。1995年神戶地震時,全球經濟正在穩固擴張,而日本也在緩慢擺脫經濟衰退。而此次地震發生時,日本經濟已在去年第四季度萎縮,不過月度數據顯示地震發生前第一季度的經濟有好轉跡象。
nomura global economics的經濟學家表示,即便是考慮到有這些差異,他們也更傾向于將此次仙臺地震與神戶地震進行比較,而不是與近期全球發生的其他地震做對比,因為在消費者和企業正常活動將在多長時間內受到影響或政府決定將實施何種刺激措施方面,日本經濟的獨特性可能有較大的決定權。
當然,每個人心中最先產生的念頭就是這是一場人類的悲劇,而受損核電站的命運則成為未來勢態發展面臨的一大不穩定因素。不過,經濟學家還是提出了可能拖累日本經濟的兩大擔憂。
由于電廠遭到破壞,日本被迫實施分區分時輪流限電措施,直接導致部分日本企業停產,從而拖累gdp的增長。例如,ihs global insight表示,宮城縣境內以及周邊的數家汽車廠已經關閉,而受限電以及供應鏈不暢的影響,日本其他地區還有許多工廠也面臨停產的風險。不過,日本經濟已經在困境中掙扎了多年,這意味著企業一直都未能滿負荷運轉,也就是說部分工廠的關閉未必會導致商品短缺或通貨膨脹在較長一段時間內飆升。
實際上,供應方面所面臨的一個更大危險是物流系統受到的破壞:日本各大港口、鐵路都處于關閉狀態,各條道路也無法通行。而無法獲得日本生產的零部件可能還不僅是日本本土終端商品生產商將要面臨的問題。亞洲和美國制造商,尤其是那些汽車和信息技術企業也需要日本企業提供零部件。有鑒于此,涉及日本的相關貿易或許也會拖累全球經濟。
即便是在搜救行動仍在進行中,日本央行(bank of japan)已快速采取措施支持經濟。為穩定市場,央行將向銀行體系注入大約1,830億美元的額外流動性。對于投保財產損失的初步估算是在250億至300億美元之間,而日本政府可能將為災后重建再支出300億美元。
多數經濟學家認為,災后重建將從下半年開始推動日本gdp增長。因此,即便是日本gdp可能在上半年萎縮1%-2%,災后重建將發揮刺激經濟的功能,提振整體經濟增長。
但就目前看來形勢仍在不斷變化中。要想了解地震最終給經濟造成何種影響可能還要數周乃至數月的時間。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