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總經

四大名爹和京城四少之后 我爸是市長再襲江湖

鉅亨網新聞中心


李雙江之子李天一打人事件引出“四大名爹”的傳說,檢索相關新聞鏈接,滿目皆是“無證駕駛”、“尋釁打人”等蠻橫驕奢的關鍵詞。事件剛剛平息,又出現個升級版。一起平常的交通糾紛,上演持槍威脅這種黑幫片式劇情,主演來自“京城四少”之王爍。據報道,王爍因涉嫌非法持有槍支、彈藥罪和故意損壞財物罪被公訴至法院。由此,王爍涉嫌非法持槍開始進入公眾視線,這讓人領略“四大名爹”的驕狂后,又對京城四少的“颯爽英姿”刮目相看。然而,“京城四少”之王爍案尚未終結,一聲“我爸是市長”,又再襲“江湖”。于是繼四大名爹之后,“江湖”上又添了位新爹——“市長爹”。

無論是和之前“四大名爹”相比,還是和新添的“我爸是市長”之“市長爹”比較,京城四少之王爍涉嫌非法持槍還是稍勝一籌,畢竟名頭不是蓋的,“京城四少”之“2王”因為一點交通摩擦,就讓揮拳相向的李天一們相形見絀,人家拔出的不是拳頭,而是槍,不是玩具槍,而是真槍。此類劇情一再上演,牽涉的盡是權貴和財富新貴們,怎能不持續刺痛公眾敏感神經?

如果說對一般社會新聞,公眾會“審丑疲勞”,那么在此類一再涉及權勢者挑戰法治和文明底線的問題上,輿論仍然是高度關注的,也更值得警惕。這并不是苛求公眾人物,因為即便對普通民眾來說,遵紀守法,謙和恭儉,也是基本社會準則和處世底線,更遑論占據更多社會資源的公眾人物了。

對法律的信仰,對規則的敬畏,對底線的捍衛,應是文明社會的共識。在持槍事件發生之前,同樣是因交通糾紛,王爍就曾有過暴力滋事行為。這樣的訴諸暴力而非法律的迷信私力救濟的行為,乃法治社會大忌。同樣值得反思的是,這類事件似乎總未能得到及時的司法介入。其中的原因,你懂的,特權的庇護——父輩社會身份的不同,使得子女們在社會資源占有、上升機遇通道、甚至法律約束上都擁有更大的優勢,人治正在挑戰法制。這也是中國的農民工子弟、窮二代們對上升機會的無望、對前途和未來以及對生計茫然的原因。


當暴力一次次逞威,法律威嚴和社會規則,只會一步步淪陷。權勢者如果從中得到反面激勵,以為只要有權有勢,只要不鬧出人命,任何事都能用拳頭或金錢擺平。而且一兩次“小打小鬧”的違法試探(如套牌、超速、砸車、打人、持槍)后,未受到應有的司法制裁,他們就會誤以為享受著默認的“法外特權”。那么出現今日這種持槍威脅之類的惡性事件,就順理成章了,威脅變槍擊,也就是遲早的事情。

社會本有階層,這是不可回避的事實,在一些國家,不同階層在生活方式、行為方式和思維方式上的差別,一般也能得到社會認同,但在社會機遇,社會道德,特別是法律上,則必須體現公平平等,所以我們可以看到,一些富家子女甚至在生活上的不檢點,也往往受到媒體的窮追猛打,遑論對社會公平、法律規則的突破。

階層的固化,特權層的形成,以及特權的代際傳遞,在年輕人身上顯眼地表現,必然引發社會對立和敵視情緒,增加社會的不信任感和無力感。舊社會,人們對“衙內”、“惡少”的指責,指向的就是這樣的社會不公,如今的這些二代,隱約讓人看到傳統時代的影子,仿佛又回到了地主、惡霸、土豪劣紳橫行的黑暗年代。

特權有多明顯,二代們就有多張狂,對個體的指責更應該指向平等正義的社會建設。

網民們這樣調侃:不要說我們仇富,我們仇的不是富,而是不仁;恨的不是官,而是貪腐;憤的不是窮,而是不公;怕的不是警,而是枉法;愁的不是錢,而是通漲。百姓反對的不是政府,而是政腐;反對的不是改革,而是反對那種頑固堅持特權制度的違規改制。

我們將“自由平等博愛的遮羞布”丟得太久了,丟在“四大名爹”和“京城四少”的陰影里,這必須引起社會深深的反思!

(子云 綜合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