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分析〉140字的力量 網路社群載舟覆舟 求證是基本要件

鉅亨網編輯查淑妝 台北綜合報導


伊朗因選舉爭議發生暴動,「Twitter」充份發揮煽風點火的作用。江西、湖北警民衝突,背後的「影武者」竟然也是「網上群體」。就連搖滾巨星麥可傑克森猝死的報導,也都是這種微型博客大幅領先新聞網站。網路社群工具能在短時間內號召群體,一呼百應,傳播大量資訊,甚至成為一種強有力的政治工具。

不過,雖然有人認為它們會是 21 世紀的主流工具,但在求真求準的基礎上,它們絕對不該是「e時代」的榜樣!

「140 個字符意味著什麼?」但在過去一周,這個問題成為世界媒體熱衷探討的話題。這些網路上源源不斷發出的兩三句話,竟將伊朗大選後的動盪之火越煽越旺。

伊朗反對派利用這些網站發洩不滿,串聯示威;西方媒體則從這些網站中流傳出來的德黑蘭街頭抗議、衝突情況中尋找報導素材。


《環球時報》指出,這些網站所發揮的作用,讓西方國家覺得很興奮,認為是找到了對付伊朗這樣「獨裁國家」的突破口,美國防長甚至直言,這些新網站是美國「極為重要的戰略資產」。

冷靜的分析家說,此類網站所發布的海量信息「喧囂、主觀、幾乎不驗證」。2 個月前在摩爾多瓦牛刀小試的「Twitter 革命」最後以失敗告終,正說明了它的殺傷力根本經不起檢驗。

但不可諱言,Twitter 在這次伊朗示威暴動中的確發揮了它的功能。Twitter 網站在一夕之間竟然具有「某種政治影響力」,令該公司創始人之一斯通頗感意外。

2 年前,Twitter 還只是幾名科技人員的試驗品,如今,在很多國家,Twitter 已成為一種時尚的社交方式,其注冊用戶可以使用短信在手機和網路間傳遞消息,對象既可以是朋友,也可以是不相識的「跟隨者」。

消息長度則限制在 140 個字符之內,而這 140 個字符卻足以闡述用戶所要表達的意思。

除了 Twitter,著名的社交網站 Facebook、視頻網站 Youtube 等也都在這次暴動中被廣泛利用。這些社交網站直讓伊朗當局跺腳,憤而將它們封鎖。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它們還是可以透過國外代理伺服器來突破封鎖線,並用口耳相傳的方式告訴其他人。

伊朗儼然成了這種「新顛覆手段」的試驗場。《華盛頓郵報》 21 日援引一篇部落格的話指出:「這一平台的使用意味著你不可能阻止人們,也不可能再控制人們」,「一種新的、強有力的力量正在形成」。

英國《衛報》說,伊朗危機證明了 Twitter 已成為一項強有力的政治工具,在此之前,美國一直找不到一種方式既可以影響伊朗,又不使自己身陷其中。

《紐約時報》也說,社交網絡這種 21 世紀的「新寵」在格魯吉亞、埃及、冰島的抗議示威活動中都起到了幫助作用。

場景拉到同是亞洲的中國,6 月中旬,江西省南康市數百名傢具業主因抗稅而引發騷動;湖北省石首市酒店廚師非正常死亡案,最後演變為警民衝突。這兩起事件的背後「影武者」竟然也是--網路社群。

除了現場民眾外,中國日益壯大的網路族群,透過新開發的各種中外網路媒體,將騷亂現場的情況以文字、照片、視頻等方式在互聯網同步直播。

在總人數估計已經突破 3 億網民的中國,任何一刻在線上關注這些事件的人可能都有數 10 萬之多。他們交換信息,議論事件,形成最直接和有力的公共輿論。

中國官方顯然也注意到這個現象。《瞭望〉新聞周刊 6 月 1 日一期提出警告說,一呼百應的「網上群體事件」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讓大量群眾對政府的看法發生某種根本性的改變。

更值得注意的是,網民互動已經從以往的「說說就罷」蛻變為「從說到做」,他們已從虛疑世界的參與投入到現實行動中。

於是,當局搞出了以保護青少年免受色情內容污染為由的「綠壩」軟體,企圖封鎖互聯網用戶傳播信息和意見。甚至對 Google 中國重炮轟擊,說它「傳播淫穢色情信息」。顯見這種新的傳播工具的確讓中國當局相當震憾。

「網上群體事件」的說法反映了一種對虛擬的負面態度,但吊詭的是,有能力和興趣上網的中國民眾,卻又是社會穩定的基石。他們很多是從事高增值行業的階層,也是支撐政府財政的重要群體。

香港《大公報》指出,國際經驗顯示,局限在以中產階級為主的互聯網輿論,由於和下層民眾的生活關切不同,很難形成推動社會的力量。可是中國的情況似乎又較為特殊,對社會公義的普遍要求,正逐漸成為凝聚各階層聯合的共同動力,而與當局的「維穩」目標產生對立。

設想「網上群體事件」的一呼百應,若碰上地方騷動的此起彼伏時,當局豈不疲於奔命!新加坡《聯合早報》甚至載文警告中國「千萬不可輕視網上群體事件的影響力」。

伊朗的示威暴動如何結束,中國網上群體事件怎樣落幕?只是時間問題。在 21 世紀,網路社群工具勢將帶領人們進入一個新的領域,產生新的思維,它將有可能成為這個世紀的主流工具!

然而,新華網 26 日報導指出,根據科技觀察,「Twitter 革命」不該是「e時代」的榜樣。畢竟這種新型網路所傳播出來的消息,許多都是未經證實的小道消息,甚至有大肆渲染之嫌。

伊朗大選危機動盪至今,網路上仍充斥來自德黑蘭街頭的信息。對媒體而言,使用這些信息時,最起碼應儘可能地予以核實,以確保其真實性、平衡性以及客觀性。

美國中央情報局一名曾經在上世紀 70 年代負責伊朗情報的分析師裡德爾坦率地向媒體表示,針對Twitter 上的信息,除非你知道是誰發送的,否則這些信息就僅止於謠言。

另一名美國專蘭作家約翰‧德沃夏也直言不諱;「Twitter 很容易受到操縱,目前已經有操縱 Twitter發布虛假新聞的事例出現。」

報導指出,跟真實世界一樣,網路世界也紛繁復雜,既有真、善、美,也有假、惡、醜,讓人難以捉摸。或許那些創造出這樣一個網路世界的技術專家得更加了解問題的實質性。

技術論員羅布‧恩德勒在其撰寫的一篇題為「伊朗,技術和真相」文中指出:「當真有悖於你堅定所信時,你是否能夠應對?」這對處於當前競爭環境中的媒體而言,的確是個考驗。

言猶在耳,當麥克傑克森的死訊與「霹靂嬌娃」法拉佛西的死訊先後傳播開來之際,Twitter 上竟也出現在「侏羅紀公園」系列電影挑樑飾演數學專家的傑夫高布倫,在紐西蘭拍片意外死亡的消息。雖然很快就被澄清是個惡意謊言,但謠言與事實的界線,難以釐清;求知求證,才是對網路和對自己的尊重。

Twitter 或許確實可以帶來一場改變人們信息交流方式的革命,但類似伊朗大選危機中所出現的所謂「Twitter 革命」,卻絕對不是該是「e時代」的榜樣。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