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尋突破,逼的
鉅亨網新聞中心
銀監會念響“緊箍咒”
銀行尋突破,逼的
在國際國內對銀行業的監管愈趨嚴格的環境下,反過來也將有利于中國銀行業被‘逼’著去更多地做中間業務,從而尋求新的業務突破”
近日,有消息傳出,銀監會叫停6類理財產品,要求各銀行自查整改。據悉,這6種“違規”的模式包括理財資產池中涉及委托貸款、信托轉讓、信貸資產轉讓、監管套利的票據、以及高息攬存、銀銀合作等行為。
日前,一位中資銀行管理層人士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銀監會并沒有硬性禁止銀行不準銷售哪類產品,只是要求銀行自查并規范所銷售的理財產品。不過,監管層對于強化銀行表外業務監管的意圖是明顯的,預計這種趨勢仍會持續,且會越來越嚴厲。”
表外監管勢必趨嚴
7月12日,央行公布《2011年上半年金融統計數據報告》顯示,6月份銀行新增人民幣貸款為6339億元,同比多增207億元;整個上半年人民幣貸款增加了4.17萬億元。“盡管與去年同期相比,今年上半年人民幣新增貸款總量減少了4497億元。但是在上半年連續6個月上調存款準備金率以及監管層要求銀行日均存貸比達標的情況下,4.17萬億元的新增貸款量還是超出了市場的預期。”一位市場分析人士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這也說明,銀行系統上半年吸收存款的壓力與成就。”
該分析人士進而指出,在銀行各種監管壓力下,今年上半年銀行業務表外化的趨勢相當明顯。在放貸方面,票據融資連續3個月出現正增長。同時,不少銀行推出的針對企業客戶的理財產品其實就是變相的放貸。在吸儲方面,利用高收益理財產品攬存的方式更是風行市場。“這些操作方式的確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銀行規避監管。”
“因此,銀行當前普遍都能感受到監管層對表外業務監管的日漸重視。而由于監管層對銀行理財產品的違規行為進行治理,預計下半年銀行理財市場會出現一定的變化。”上述銀行管理層人士指出。
與此同時,此前銀監會發布的《商業銀行杠桿率管理辦法》將于2012年1月1日起開始實施,要求系統重要性銀行應當于2013年底前達到4%的最低杠桿率要求,非系統重要性銀行應當于2016年底前達到最低杠桿率要求。而所謂杠桿率,是指商業銀行持有的、符合有關規定的一級資本與商業銀行調整后的表內外資產余額的比率。顯然,最低杠桿率的實施,將在一定程度上約束銀行表外資產的擴張。
中間業務必須突破
不過,盡管銀行頻頻叫苦不迭,但對于即將陸續出爐的銀行業中報,市場仍普遍持有樂觀的預期。上周五,光大銀行公布的首份業績快報顯示,光大銀行上半年業績增長了逾三成。2011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28.88億元,同比增32.19%;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為91.99億元,同比增34.61%;每股收益0.23元,同比增15%;年化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為21.90%,同比下降4.54個百分點。
“可以說,光大銀行的中報業績在相當程度上預示了中國銀行業2011年中報的主流趨勢。”上述分析人士指出,“不過,銀行業依靠息差收入維持高盈利的格局仍舊不會有任何實質性的轉變,銀行中間業務的弱勢局面也會依舊突顯。”
上述銀行管理層人士坦言,當前銀行在尋求中間業務的突破方面的確存在著不少瓶頸,包括專業人才的缺乏、客戶對銀行只能轉變的反應等。“當前監管層對銀行理財產品的整治,盡管有利于控制銀行的風險,但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將不可避免地挫傷一些銀行在開拓中間業務方面的積極性。”
6月29日,銀監會發布了《商業銀行理財產品銷售辦法公開征求意見稿》,要求商業銀行強化理財產品設計和銷售信息披露。與此同時,《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管理辦法》的征求意見稿、《商業銀行杠桿率管理辦法》等一系列新的監管規則都為銀行套上了一圈又一圈的“緊箍咒”。
不過,上述銀行管理層人士進而表示:“在國際國內對銀行業的監管愈趨嚴格的環境下,反過來也將有利于中國銀行業被‘逼’著去更多地做中間業務,從而尋求新的業務突破。”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