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推廣綠色政策 法國積極過頭 英國總是砸鍋 德國瞻前顧後
鉅亨網謝鈺鳳 綜合報導
法國人忠於傳統,炮製綠色產業政策給歐洲,希望建立用於電動車、智能能源網路和航空技術等法德專案。
綠色產業政策的想法,來自於信貸危機,以及對市場效率喪失信心。歐盟委員會主席 Jose Manuel Barroso已承諾在第二任的任期內,將有一種「產業政策的新方法」。
然而,中間偏右派的德國政府是否將選擇法國的計畫,靜待其下個月上任後的動作。
法國總統薩科齊 (Nicolas Sarkozy) 希望歐盟高科技低碳方案計畫幫助推動經濟走出衰退,並帶動更強勁的成長。他在法國計畫發行大規模公共儲蓄債券,以資助未來科技,像是生命科學和醫療、能源和環保、通信業等。
公開資助和監管可以引導投資、建立基礎措施和發展科學知識。但歐盟有充分的理由擔心,試圖挑選科技性贏家或工程產業冠軍。
法國一直指責歐盟阻止實施積極的產業政策,因為看來教條式的應用歐盟於購併、公共採購和國家援助競爭性規則,並天真地對外國開放貿易。
薩科齊希望歐洲公用事業聚集他們的購買力,並與俄羅斯壟斷企業 Gazprom 協調長期聯合天然氣合約,但是法國指稱歐盟卡特爾規則目前禁止這項協議。
法國領導產業方式連結技術性成功,例如空中巴士、亞利安火箭和 TGV 高速火車,在商業上運作只有幾年,但卻對這些公司實行公共補貼幾十年。這些諸如布爾電腦集團 (Bull computer group) 等失敗的投資,像是70 年代發展石油探勘飛機,暱稱為嗅探機,幾乎被人遺忘。
英國的產業政策最後總是和商業災難扯在一起,像是協和 (Concorde) 超音速飛機,或是 70 年代國有化虧損的產業。然而,英國商務大臣 Peter Mandelson 卻偏好採用國家資金推廣電動車或碳排議題,似乎正讓產業政策重現。
德國介於兩種傳統之間。該國正擔心國家干預私部門,但又鼓勵民間公司支援大型產業創投活動。德國總理默克爾優先增加研究、創新和高等教育方面的投資,提高法國聯合方案的期望。
歐洲戰後經濟復甦來自於聚集德國和法國的煤鋼工業,成為歐洲煤鋼共同體。現在德國和法國這兩個國家,都致力於維護工業生產基地。
聚集有限的研發資源於防禦性產業、航空計畫和潔淨能源技術,還算合理。法國正考量是否他們能與德國合作,他們的產業新政策會更有機會成功和獲得歐盟的批准。
然而,他們需要記住:生產成功的產品是公司,不是政府。德國應該抑制法國操弄過度。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