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新高 動力和壓力并存
鉅亨網新聞中心
中間價走高
3月7日人民幣對美元報6.5651,比上周五上漲20個基點。在6.58處稍事盤整后,人民幣新一輪升勢明顯,自去年6月重啟匯改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已經升值了4.03%,而自2005年匯改以來的累計升幅為23.53%。
最近在歐洲央行行長特里謝鷹派言論的影響下,市場上彌漫的歐洲的升息預期令美元最大的對手貨幣——歐元打開上行空間,而美元指數則不斷下行,這也為人民幣中間價最近的連續升勢提供了依據。交易員們表示,中間價引導著市場價格,而最近的人民幣對美元交易以穩定為主,市場對人民幣長期升值預期有所加重。
昨日人民幣對美元在境內即期市場收報6.5634,盤中最高觸及6.5628,與中間價一樣,均為2005年匯改以來的最高。
年內升值基調不變
招商銀行分析師劉東亮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指出,人民幣匯率中間價近幾個交易日連創新高,整體來看,中間價延續了自去年重啟匯改以來有序升值的勢頭。
同時他還強調,目前中國的經濟政策已經轉向遏制通脹,匯率問題可能已并非需要重點解決的緊迫問題。
平安證券固定收益部副總監石磊在解析2011年政府工作報告體現的政策取向時也提到,對于人民幣匯率政策的表述,僅有一句“進一步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沒有往年常常提到的“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可能表明政策面較強的人民幣升值傾向。2007年~2008年上半年是匯改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升值最快的一段時間。
順差的壓力
因為中國的大量貿易順差,人民幣匯率始終承受著較大的國際壓力,尤其是這其中大部分是對美順差,美國官員們因此一直強調人民幣匯率被低估而造成了不公平競爭這一觀點。
在國內貿易順差的問題上,中國商務部長陳德銘昨日在北京答記者問時提到,中國不刻意追求貿易順差,以貿易狀況要求人民幣升值毫無道理。他還說,初步判斷,今年的貿易順差占GDP的比例可能會進一步下降,順差的情況可能會改善。
然而,順差不僅令人民幣匯率承受了較大的國際壓力,國內也十分關注順差帶來的流動性過剩并進而加劇國內通脹壓力的問題,而人民幣升值也通常被作為對抗通脹的政策工具之一,盡管經濟學家們在升值對緩解通脹到底能有多少效果這一問題上爭論不休。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