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WHO宣佈茲卡病毒為全球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籲國際聯手應對

鉅亨網新聞中心


图片说明

在哥倫比亞港口城市庫庫塔,人們噴煙滅蚊。  圖片來源:中新網


世界衛生組織(WHO)1日召開緊急會議,宣佈茲卡病毒(Zika virus)的爆發和傳播已經構成全球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呼籲國際社會聯手應對。

中新網2日報導,WHO當天針對茲卡病毒召開緊急委員會會議,並宣佈茲卡病毒的流行已經構成「全球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專家擔心,茲卡病毒傳播得過於迅速,將造成災難性的後果。

WHO表示,宣佈茲卡病毒為全球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是必要的,這種快速傳播的病毒可能與異常增多的新生兒小頭畸形有關聯。

有報告指出,茲卡病毒可能會造成神經和自身免疫系統並發癥。目前尚未確定茲卡病毒同新生兒小頭畸形有肯定的聯繫。但近期在巴西出現的疫情中,當地衛生局發現在普通民眾中發生的茲卡病毒感染有所上升,且在巴西東北部出生並患有小頭症的嬰兒數量出現增多情況。數據顯示,去年10月以來,巴西出現了近4000個疑似小頭畸形病例,而2014年僅為150個類似病例。

WHO統計,截至目前,美洲、非洲等已有超過20個國家報告出現茲卡病毒傳播。疫情最嚴重的是巴西、哥倫比亞等美洲國家。

茲卡病毒是一種新出現的蚊媒病毒,1947年首次在烏干達通過叢林黃熱病監測網路在恒河猴中發現的。隨後於1952年在烏干達和坦尚尼亞的人類中間做出確認。已經在非洲、美洲、亞洲等地記錄發生茲卡病毒病疫情。

哥倫比亞國家衛生研究院30日發佈公報稱,該國已有2萬餘人確診感染茲卡病毒,其中包括2116名孕婦。

WHO總幹事陳馮富珍表示,茲卡病毒爆發這一「不同尋常的事件」需要國際社會協調應對。並建議孕婦避免去茲卡病毒爆發地區旅行;茲卡病毒流行地區的孕婦應尋求醫生的幫助,並採取防護措施保護自己免受蚊蟲叮咬。  (接下頁)

图片说明

巴西一名患有小頭症的嬰兒在醫院接受治療。  圖片來源:香港文匯報

WHO警告,茲卡病毒可能在美洲地區大爆發。據報,WHO預計,今年美洲可能有多達400萬人感染茲卡病毒。

茲卡病個案繼續增加,印尼艾克曼分子生物學研究院1月31日表示,一名從未出國的27歲蘇門答臘島占碑省男子,證實曾感染茲卡,並懷疑病毒早在前年12月至去年4月期間已傳入印尼。

香港《文匯報》綜合外電消息,研究院副院長蘇多尤指出,當時採集的登革熱患者樣本中,有103個對登革熱病毒呈陰性反應,作進一步檢查後發現,其中1個樣本對茲卡病毒呈陽性。研究團隊不清楚患者何時、怎樣感染茲卡,但顯示茲卡病毒在印尼已流傳一段時間。

WHO上周警告,茲卡在美洲出現「爆炸性的蔓延」,美國喬治城大學公共衛生法教授戈斯廷批評,WHO對疫情反應緩慢,認為當茲卡被指可能導致嬰兒小頭症時,便應宣佈疫情為全球公共衛生緊急事件。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陸慷昨表示,中方支持拉美國家防疫,願合作提供幫助。中國有關部門已提醒近期出國、或正在疫區的中國公民關注疫情發展,採取必要衛生措施。 

香港亦嚴陣以待。《星島日報》報導,港府昨日舉行跨部門會議討論茲卡防控措施,會後決定本周五(5日)刊憲將茲卡病毒感染列為法定須呈報傳染病,香港輸血中心不會接受28日內曾到受影響地區人士捐血,由於病毒會使孕婦誕下患小頭症嬰兒,又曾在受感染男性的精液中發現病毒,醫管局建議感染者在康復後六個月內進行性接觸應使用安全套。醫生建議婦女到訪受影響地區,最少一個月後才可考慮受孕。

因應茲卡病毒感染症在全球快速蔓延,台灣總統馬英九1日召開國安高層會議,馬總統說,一旦WHO宣布本次疫情為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請衛福部與疾管署即刻依規劃啟動應變機制,落實醫療整備、境外防疫、邊境檢疫及病媒控制4大策略,維護國人健康。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