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總經

推動經濟進入穩定回升通道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財匯資訊,摘自:中國證券報)


在世界經濟低迷不振的不利環境中,中國經濟增速在二季度畫出一道漂亮的上行線。如何判斷當前中國經濟形勢?下一步應採取怎樣的宏觀調控政策?來自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研究院、國家信息中心的專家們近日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中國經濟回升的態勢基本確立

「我的基本判斷是,中國經濟回升的態勢基本形成和確立。」發展改革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一鳴指出。王一鳴認為,綜合起來看,今年一季度中國經濟基本觸底,二季度由「前低」向「後高」轉換。隨著一攬子計劃逐步落實到位,經濟回升的態勢將進一步得到鞏固和確立。

在經濟回升過程中,一些結構性問題有所改善。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副主任祝寶良認為,投資、工業、區域協調、收入分配等方面的結構調整取得了一定進展。


「對當前宏觀經濟形勢,我持謹慎樂觀態度。回升態勢比較明顯,但顯然沒有恢復到正常水準的程度,還面臨許多不確定因素,不能盲目樂觀。」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宏觀經濟研究室主任牛犁說。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的年均增速是9.8%。而從今年上半年經濟增長7.1%的數據看,與歷史平均水平還是有明顯差距的。更重要的是,與上一輪經濟上升期外需強勁的環境相比,如今的世界經濟環境發生了明顯變化。

牛犁認為,世界經濟情況不僅直接影響中國出口,還影響中國經濟中為出口服務的相當一部分產業。

中國經濟內部的問題與矛盾也需要消化解決。祝寶良指出,突然的外需嚴重不足,使得這一輪產能過剩的矛盾比亞洲金融危機時要深刻得多。過去一個時期外需主導型發展形成的很多產能並不屬於落後產能,調整起來是相當困難的,需要相當長的時間。

推動經濟進入穩定回升的通道

「要推進經濟進入穩定回升的通道,形成一個不可逆轉的經濟平穩增長趨勢。在當前內生動力還不足的情況下,必須堅持實施擴張性的宏觀經濟政策,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這個基本立場不能動搖。」王一鳴強調。

他同時也指出,短期政策對扭轉經濟下滑趨勢已經發揮了重要作用,但要實現經濟根本復甦和持續平穩增長,必須把短期政策與中期調整戰略結合起來,下一步要更加注重結構調整和深化改革,培育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

對於社會各界高度關注的通脹預期和貨幣信貸供應量問題,發展改革委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宋立認為,未來通脹壓力雖有所增強,但不必過度擔心。

宋立說,上半年7萬多億元的信貸總量雖然比較大,但要看到去年貸款偏緊了一些,今年上半年有恢復補償的性質,尤其是危機時期需要一定的「超額」貨幣信貸供應。通脹預期對經濟復甦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但通脹預期和現實通脹壓力比較難把握。總體來看,既有貨幣信貸造成的上行因素,也有產能過剩的下行因素,兩種因素抵消之後的現實通脹壓力不會太大,因此,不宜過度渲染通脹。

宋立建議,下一步在繼續實施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的同時,要更加重視結構調整,推動經濟的自主增長,同時消除可能存在的泡沫。還要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增加對中小企業、非公經濟、中西部地區的貸款支持。

對於增強未來經濟發展的內在動力方面,祝寶良建議,要進一步擴大居民消費需求。未來消費增長的關鍵領域,還是在住和行方面。同時,要加快城市化進程,使得農民工能夠真正融入城市生活。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