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國際股

鋼材貿易行業“空殼化”危機須引起警惕

鉅亨網新聞中心


時下,鋼材行業出現了一股“投資熱”,企業心態浮躁,熱衷于從資本市場賺取“快”錢,投機之風愈演愈烈。從事鋼材貿易的老板們在聚會時交流的也大多是如何圈錢,如何大手筆“投資”。于是乎,大大小小的鋼貿企業擋不住一夜暴富的誘惑,紛紛改弦易轍轉戰資本市場,還美其名曰“多元化經營”。

當年那些在鋼材市場上摸爬滾打、兢兢業業做生意的鋼貿老板們,如今有相當一部分已將在資本市場上盈利作為主要經營手段。他們以從事鋼材貿易的名義從銀行套出大筆資金,主要投向房地產、期貨市場、股票市場、購買金融股權,甚至放高利貸等,使鋼貿業務成為其從銀行融資的空殼。有的鋼貿企業主甚至虛假設立多家空殼公司,參與不同的聯保體,向不同的銀行貸款。鋼貿行業出現的這種“空殼化”現象,或許是一個危險的信號,鋼貿商資金鏈的潛在風險,亟須引起監管部門的警惕,加強調研和規避風險的力度。

進入后危機時代,鋼貿行業的外部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一方面是鋼材的金融屬性越來越明顯,受國內外形勢和各種不確定因素的影響,鋼材價格頻繁震蕩,行情經常會出現過山車似的暴漲暴跌,實在難以捉摸。鋼價倒掛也已成為常態,進貨時一不小心就會被套牢,許多企業因此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虧損,有的甚至破產出局。鋼市的風險越來越大,鋼材交易的利潤率也越來越低,生意越來越難做。另一方面,從2008年末開始,政府打開了信貸閘門,貸款量在過去的一年多時間里翻了一番,貨幣供應量在兩年內增長了大約50%。國內流動性寬松,銀行追著企業放貸。鋼貿行業作為資金密集型行業,業務量大,貸款額度大,年銷售額上億的企業規模也算不上大。因此,大型鋼貿企業的貸款項目往往是很受銀行歡迎的。在貸款利率實際為負的背景下,鋼貿企業往往只要能夠貸到款,就會有賺錢的機會。用鋼貿老板的話來說,就是“玩國家的錢,不貸款是傻子”,鋼貿企業的“殼”自然就變成了融資平臺。


與此同時,資本市場風起云涌,房地產、期貨市場、股權融資、股市、鋼材電子盤交易等投資機會不斷涌現。資本市場投資回報高、賺錢快,在“一夜暴富”神話被熱炒的嘈雜聲中,有相當一部分鋼貿企業在面臨行業困境與資本市場的誘惑之間,放棄了原來老老實實做生意、踏踏實實做實業的理想與信念,對繼續在鋼貿行業賺辛苦錢失去了信心和耐心。其中,有的雖然還保留著鋼貿業務,但僅僅是把它當作從銀行融資的“殼”,讓其下屬去打理和維持原有的供銷產業鏈,自己則把主要精力轉向投資,從做實業向做投資轉型;有的沒有足夠的銷售渠道,就干脆以投機經營為主,利用電子盤交易僅須繳付20%的保證金,就能買到1噸鋼材的交易規則囤積鋼材,然后靠倉單質押向銀行貸款。有的企業甚至相互間把庫存鋼材轉借,并串通倉儲企業將倉單反復質押蒙騙銀行,幫助同行向銀行騙貸。此外,鋼貿行業的融資杠桿率很高,鋼貿企業的倉單貸款抵押率在70%~80%。因此,沉淀在鋼貿行業的信貸資金不在少數。而其中有相當一部分信貸資金并沒有用在鋼材貿易上,而是以月息2.5%,即年息30%以上借出,放高利貸,而借款方又以炒期貨、炒房地產、購買金融股權、炒股票居多,導致大量信貸資金存在著潛在的浮虧,甚至有個別鋼貿商因炒期貨巨額虧損數億元。

在新的一年,隨著穩健貨幣政策的來臨,貨幣投放量將減少,市場資金面將面臨較大的改變。如今,在房地產調控的背景下,開發商資金鏈的潛在風險已經引起了監管部門的高度關注。銀監會近日出臺政策,要求信托公司逐筆排查房地產信托風險。銀行業的壞賬陰影將浮出水面。

面對鋼貿行業出現的“空殼化”現象以及鋼貿商資金鏈的潛在風險,監管部門和行業內部都須進行反思。要加強規范鋼鐵貿易市場行為、市場秩序、市場調控和市場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規建設;廣泛開展誠信經營創建活動和行業信用評價,探索建立企業信用和從業人員資質分級分類管理制度,形成信用激勵、失信懲戒機制。同時,還應引進現代風險管理與信貸評估程序,以規避融資平臺的信貸風險。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