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事出臺三套保障方案 員工維權初戰告捷
鉅亨網新聞中心
11月4日,康師傅宣布與百事可樂達成戰略聯盟協議,根據協議百事可樂將轉讓在華非酒精飲料裝瓶業務全部股權給康師傅,以換取康師傅飲品5%的間接持股。
就在百事聯盟還在等待商務部審批的檔口,突生變數,百事可樂位于重慶、成都、南昌、福州、長沙的五家瓶裝廠員工開始停工維權。11月14日上午,五家工廠的員工集體遞交了15-16日請假的假條。他們表示,如果公司不給出一個合理的說法,將會提起訴訟。
當天下午,成都百事工會代表一千多名員工已向百事西區提交了包括《成都百事工會代全體員工意見書》、《員工請愿書》、向西區總經理提出的《權益會議紀要》三份文件。
此外,成都百事工會小組已于當日與成都及四川省總工會取得聯系,咨詢正當合法維權流程,以便進一步采取維權行動。
同一天早上,百事重慶工廠門口拉起了橫幅,要求公司對員工進行補償。在工廠的布告欄以及百事的宣傳廣告旁隨處可見“誠信何在”、“還我青春”、“要改嫁先賠錢”等標語。
當時一位參加“抗議活動”的百事員工表示,因為換了個東家,將來不確定了,可能會被裁掉,實際影響就在這里,對未來不確定。
為平息員工維權風潮,百事大中華區主席孟可仕特地給百事的員工發了一封內部溝通信。孟可仕在信中表示,他們理解在聯盟信息公布之后,會對員工產生不少的沖擊和影響。為此,百事中國成立了專門的領導工作小組與員工溝通。該領導工作小組由他本人主持,他的領導團隊和各區域、各灌瓶廠和各部門都會有代表參加。該領導工作小組成立的目的就是要更好地管理變革,更好、更快地解決員工的問題和擔心。
11月30日是領導工作小組公布賠償解決地最后一天,百事中國公司將《關于正式員工保障方案的公告》發到了每一個員工手里。在這份公告中,百事首先聲明,“因聯盟計劃所涉交易為境外股權交易,不涉及灌裝廠法人地位及股東變化,根據《勞動合同法》,聯盟計劃并不影響灌裝廠同員工的勞動關系,灌裝廠同員工的勞動關系將依法按照現有勞動合同約定繼續履行,因此公司并無法律義務和責任支付員工補償金。”
根據員工保障計劃,共提供三種補償方案供員工選擇。
第一種,員工可繼續留在公司工作,以往服務百事的年限繼續累積,繼續履行現有合同,一切照常。
第二種,對聯盟心存顧慮的員工,可選擇在交易完成后獲得對百事以往服務年限支付補償的方案,同時繼續履行其勞動合同。但未來計算經濟補償金的工作年限將從交易完成之日起重新計算。補償金方案的標準則為,以在百事灌裝廠工作的年數乘以月平均工資計算。
第三種,對聯盟有更多信心的員工,可在交易完成12個月后,獲得對百事以往服務年限支付百事標準的經濟補償金的方案,繼續履行勞動合同。但未來計算經濟補償金的工作年限將重新開始計算;不愿意留用的,可在拿到補償金后辭職。
一名工作6年、平均每月3500元工資的百事員工表示,如果選擇賠償,按標準,他可得到至少兩萬元的經濟補償。
《關于正式員工保障方案的公告》還再次承諾,灌裝廠的現有員工將獲得為期兩年的聘用保障。員工的崗位、薪酬、待遇等勞動合同條款將維持不變。
事以至此,企業與員工一直緊繃著的神經終于可以慢慢地緩解下來了。正如一位市場觀察人士所說,能否有效處理危機事件是企業是否成熟的標準之一,無論康百聯姻最后的結果如何,百事員工爭取自身權益的行為都將給未來的外資并購產生深遠的影響。
有一點還需強調,良好的法律機制是化解糾紛、消除隔閡的有效途徑。但遺憾的是,中國法律法規中涉及集體協商的內容并不多,即便有,可操作性也不是很高。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勞資雙方的對話難度。
在一定意義上,百事員工維權的背后,是呼喚集體協商制度的理性和非暴力的和平對話。有了事先或是事后的對話,糾紛本身就有可能往好的方向發展。這是百事員工維權事件最值得企業反思的一點。
(陳巍 綜合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