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總經

吳敬璉:市場經濟不允許政府與民爭利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1-03-01 09:46


吳敬璉表示,“十二五”投資計劃需要調整,各地正興起的按照七大戰略新興產業的投資勢頭比“大躍進”以及“洋躍進”還要猛,會影響宏觀經濟穩定。

據中國經濟周刊3月1日報道,3月初,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將審議“十二五”規劃綱要草案。這無疑是2011年兩會的最大看點。隨著兩會的臨近,關于中國經濟下一個五年的討論也日益熱烈。

2月19日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舉行的“中國經濟50人論壇2011年年會”的主題便是:為“十二五”開好局起好步的幾個重大問題。

“十一五”時期,大規模投資仍是拉動經濟增長的首要動力,服務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仍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已經公布的各省市“十二五”規劃綱要草案中,多個省市的投資計劃都呈現上升之勢。比如,陜西省2011年將安排固定資產投資1.06萬億元,比2010年增長25%;四川省預計今后5年對固定資產投資將超過8萬億元,比“十一五”期間的4.4萬億元增長了81%。


不斷加大、加快投資的同時,有關投資是真正刺激了消費還是造成了產能過剩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敬璉 告訴《中國經濟周刊》,對“十二五”的投資計劃“還需要做一個全面的審查”才能達到穩定宏觀經濟的目的。

“十二五”規劃綱要草案中要求“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但據天則經濟研究所學術委員會主席張曙光對2011年27個省市經濟發展目標的統計顯示:10%以下的只有4個地方,12%以上14個地方,13%以上3個地方。追求增速而不是轉變仍是各地的重點。“轉變,總得增長稍微慢點。”張曙光說。

“十二五”投資計劃是否合理?進入老齡化社會后將如何發展?如何解決城鎮化率低于工業化率 ?諸多問題的討論背后,是對“十二五”更大的期待。

“‘十二五’規劃,我覺得最值得關注的有兩點:一個是主線的規定非常正確,就是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另外一個是動力,就是以更大決心和勇氣全面推進改革。這兩個是最精華的、非常正確的。根據過去的經驗,制定一個好的規劃并沒有解決所有問題,怎么執行好更重要。”吳敬璉說。

嘉賓

吳敬璉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

哈繼銘 高盛香港投資銀行部董事總經理

王建 中國宏觀經濟學會秘書長

王曉魯 中國改革基金會國民經濟研究所副所長

蔡昉 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

樊綱 中國改革基金會國民經濟研究所所長

任志強 華遠地產董事長

投資計劃需要調整

吳敬璉:“十二五”投資計劃需要調整,一方面鐵路的3.5萬億投資非常大,是否可以收回成本?另一方面是七大戰略新興產業,現在各地都在搞LED,如果這些在建的LED都建成投產,市場在什么地方?產能是不是過剩?另外,電動汽車、太陽能、風能等也面臨相同的問題,要重新做一個審核。各地正在興起的按照七大戰略新興產業投資勢頭比1958年的“大躍進”以及上世紀70年代末的“洋躍進”還要猛,這會影響整個“十二五”宏觀經濟穩定。

“十二五”期間,國家投資主要在“鐵路、公路、機場”,其他戰略新興產業都是地方政府在投資。我認為地方政府不要在營利行業里投資,政府財政是公共財政,它提供的是公共產品 ,是公益性的產品,這種競爭性的行業,政府應該退出,市場經濟不允許政府去與民爭利。

王建:許多地方政府都在追求高增長,很多人把投資推動高增長作為一種不可避免的模式。“不要管國外怎么講,我們都堅持高投資”。“十二五”要由投資帶動增長,這種觀點目前很有市場,很多人支持這種觀點,但我覺得這非常危險。好像是過剩問題在中國不存在。比如汽車產量2015年預計達到4000萬臺,未來5年要增加2000萬臺,有沒有市場?我覺得這些問題真是值得我們好好研究。

王曉魯:投資快速增長會帶來產能迅速增長,產能迅速增長的同時,如果消費沒有相應增長,會不斷產生過剩。產能過剩 的問題越突出,就越感覺到需要拉內需,拉內需上不來,就需要拉動下一個產能過剩,這是一個惡性循環。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用行政手段壓縮落后產能,小的企業被淘汰了,其中很多是民營的,大企業保留下來了,不是國企就是外資,由此又帶來體制和結構方面的一系列問題。

“未富先老”怎么辦?

蔡昉:“十二五”最重要的挑戰將是中國的人口變化,我們叫它“未富先老”。我們人口的老齡化比例在2000年的時候是6.8%,65歲以上的老人比重和世界平均水平完全一樣,但是去年我們的老齡化比例是8.3%,顯著趕超了世界平均水平7.5%。我們沒有辦法讓老齡化停下來或者退回去,關鍵是如何關閉“未富先老”的缺口。

“先老”意味著勞動力貴了,資本相對便宜了,意味著我們喪失了原來的勞動密集型產業 的比較優勢。“十二五”期間,農村勞動力的轉移數量、勞動年齡人口轉型數量不足以補償城市需求,與之相應的是普通勞動者的工資加速上漲,無論是一般的行業,還是單獨農民工工資、農業的雇工工資都會漲得很快。熟練勞動力和非熟練勞動力工資的趨同也許是好事,但會導致農民工群體的教育回報率下降,很可能在一定時間內發生不讀書或者輟學的現象。

再加上“未富”,我們不會在非常短的時間內能在資本密集型產業 中得到足夠顯著的比較優勢,因此我們處在一個比較尷尬的境地:“比較優勢真空”。而比我們收入水平低的印度、越南等國,還有若干年人口紅利 可以收獲。

哈繼銘:人口紅利消失之后,需要大力發展資本市場。資本市場發達之后,社會保障才能有更充分的發展,個人的養老保險才能有更大發展。另外,我認為,中國的房地產開發商既不能光為富人造房子,也不能光為窮人造,而要考慮為老人造。中國有必要建立一條龍養老服務,包括建筑物本身,還有醫療、保健服務、文化娛樂等等,這方面我們還很缺乏。30年前我們誰也不知道全球最好的酒店是誰,后來我們引進了希爾頓、喜來登等,但全球最好的養老服務機構是誰,很少人知道。

關鍵是讓農民在城里待下去

樊綱 :推進農民工市民化,是“十二五”規劃的一個重點。工業化進程的根本核心是勞動力轉移。我們至少有30%~35%的勞動力是農民勞動力,他們的收入盡管在增長,但也只是農民工的一半。這種情況下,按說不會出現民工荒 和工資上漲,但事實是我們出現了勞動工資上漲,特別是低熟練工的價格上漲。

這個悖論反映出中國的一個特殊情況,就是城市化率大大低于工業化率 。工業化率在前,我們的勞動力進城了,老人孩子則在農村。而其他發展中國家的失地農民進城,沒有工作也待著,形成貧民窟,長期失業率居高不下,但在勞動力供給上,四五十歲的人仍然是城市勞動供給組成部分。而我們的情況是,農民工家里有地,加上戶籍制度成為制度障礙,使農民不能長期在城里留下,20多歲的女工回去生孩子,40歲左右的男工則競爭力下降,導致城里沒有老打工者,沒有熟練工,半大孩子在街上跑,我們轉移的農民過早退出城市勞動力。

怎樣讓農民在城里待下來,推進農民工市民化,是現在應該抓緊做的事情。做好這件事,也許能夠緩解部分民工荒和工資成本上升問題。在我們沒有高能力、高質量稟賦的時候,比較長時間保持低能力稟賦,有一個長期競爭力,對中國經濟的長期增長非常重要。

任志強:每次說經濟增長方式轉型,大家提到了投資、出口和消費轉化,我個人覺得,中國未來經濟轉型只有一個就是城鎮化。如果我們90%以上的人自給自足,消費怎么增長?目前中國是60個人種糧食,40個人吃糧食,消費當然上不去,經濟轉型可能轉不了。

(韓娜 實習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