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行業

DHL撤出國內快遞市場

鉅亨網新聞中心


由于經營虧損和政策上的不明朗,中外運敦豪將旗下的三家國內快遞公司的全部股權轉讓給深圳市友和道通實業有限公司。前日,外運發展公布了此項交易。這意味著,四大國際快遞之一DHL將暫時撤出中國國內快遞業務。

對于撤出的原因,外運發展將原因歸結為兩方面:一是目前國內快遞業務競爭過于激烈,外資快遞公司缺少成本上的優勢;二是,2009年10月1日修訂后的《郵政法》開始實施,規定外商不得投資經營信件的國內快遞業務,而中外運敦豪國內信件等文件快遞就占其國內整體業務量的35%。

中外運敦豪系外運發展與德國郵政(DHL)各出資50%所成立的合資公司。2009年,DHL決定全線開拓在華快遞業務,中外運敦豪收購了上海全宜快遞有限公司、北京中外運速遞有限公司和香港金果快遞有限公司三家公司的100%股權,整合后開展中國國內快遞業務。

但是截至2010年末,中外運敦豪下屬開展中國國內業務的三家公司累計虧損約人民幣9923萬元。截至2011年3月末,全宜快遞、速遞公司及金果合計負債總額約3.47億元,累計虧損約3300萬元。“在現階段不接受媒體采訪,也不會發表任何評論。”DHL中國昨天表示。


■相關

快遞巨頭在華水土不服

德國DHL、美國FedEx及UPS和荷蘭TNT這四家國際物流大鱷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起就已經相繼進入中國,但在國內快遞業務這塊一直沒有顯著發展,目前為止,仍只有DHL和FedEx兩家涉及,且成績都不盡如人意。

業內人士指出,除了政策方面帶來的障礙,國內快遞市場現在還處于競爭無序的狀態,小型快遞企業價格優勢明顯,所以在國內快遞業務上,國際快遞巨頭的競爭優勢全無,這應該是DHL退出中國國內快遞市場的根本原因。

在與中國本土民營快遞公司的“肉搏”中,它所付出的代價不光是源源不斷的資金投入和精力,一直以來都以“可靠、時效”著稱的FedEx(聯邦快遞)甚至還保證不了服務質量。

國家郵政局3月份數據顯示,聯邦快遞的投訴率為萬分之0.017,是國際同行DHL的4倍,甚至高出了國內民營快遞順豐速運。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