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創信測大股東遭清算不愿放權 QFII"大本營"火線殺入
鉅亨網新聞中心
兩市首例大股東遭清算的中創信測(600485.SH)即將走向一個新的階段。
眼下,距離中創信測公告的清算大限7月7日不足一周,能否在該期限內完成清算難以判定。而知情人士向記者表示,作為上市公司的創始人之一,中創信測董事長賈林并沒有退出公司實際控制權的意圖。
實際控制人不愿放權
6月11日,中創信測公告顯示,公司收到控股股東北京英諾維清算組關于出售股份的通知,北京英諾維于6月10日通過大宗交易減持了660萬股,占總股本的4.76%,截至6月10日收盤,北京英諾維尚持有公司1515.09萬股,全部為流通股,占總股本10.93%。
而大宗交易信息顯示,北京英諾維所使用的賣出營業部為廣發證券北京建外大街營業部,接盤方則為中原證券鄭州經三路營業部,成交價格為14.9元,該成交價較二級市場收盤價溢價了3.33%,且一筆交易便將中創信測4.76%的籌碼悉數接下,逼近舉牌的紅線。該比例也距中創信測第二大股東北京智多維網絡5.87%的持股比例不遠。
業內一些人士認為,從成交價上溢3.33%及一筆交易便吞下4.76%的股權來看,接盤的營業部可能是即將接替遭清算的英諾維公司大股東位置的相關機構通過大宗交易吸收籌碼。
銀河證券的一位分析人士則表示:“可以肯定的是接盤方與上市公司應該達成一致,而英諾維解散和公司實際控制人并沒有直接的聯系,除非公司控制人賈林不想再讓公司經營下去,否則就不會輕易動搖其控制地位,所以個人判斷,賈林不至于走到退出上市公司控制權的地步。”
目前,臨近清算大限7月7日,對于中創信測能否在這個時間之前完成股權清算,記者致電中創信測證券事務辦公室,證券事務代表汪慶紅表示:“對于清算事項,我們只是等清算組的通知,近期已經發布過兩個報告,其他情況并不清楚。”
7月1日,記者致電中創信測董事會秘書王志剛,他告訴記者:“清算大限確實即將到來,由于這方面的事務并不由上市公司負責,而是由大股東清算組負責,我在近日已經進行過催促,但現在并未得到那邊的書面回復,所以,是否要延期現在不好判定。”
至于實際控制人之一賈林對中創信測的下一步“計劃”,一位接近賈林的公司內部人士則向記者表示:“對于外界的猜測,我與董事長進行過溝通,實際上,他還是想把中創信測繼續經營發展下去。”
清算英諾維
應該說,中創信測的英諾維時代已經走到末路。
如今,即便董秘王志剛談及此事也不無感慨地表示:“走到這一步確實比較遺憾。”公開資料顯示,英諾維公司為中創信測發起人股東,當時還持有公司股票2175.09萬股,占公司股份總數的15.69%。該公司由張春光、賈林等創始人成立,張春光于2000年至2005年擔任公司董事長,賈林則從2006年起任公司董事長,而提出清算的正是賈林。2009年,賈林便向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起訴北京英諾維,稱北京英諾維已形成公司僵局,請求法院判令北京英諾維解散,之后此案被法院受理。
終于,今年2月中創信測接到通知,北京英諾維清算組已于2011年1月7日成立,并根據規定,自清算組成立之日起6個月內將清算完畢,如遇特殊情況,清算組也可申請延長清算期限。
值得一提的是,張春光與賈林兩人除聯名擁有北京英諾維外,還聯名擁有北京智多維網絡、深圳協力得,北京智多維網絡為中創信測目前的二股東,而深圳協力得也曾是中創信測的股東,其中,賈林實際控股智多維,而張春光實際控股協力得。
此外,2007年成為公司三股東的自然人李軍則是賈林妻弟。在今年5月28日,中信創測還公告,公司第四屆董事會董事李軍因個人原因,于2011年5月27日下午向董事會遞交了辭職報告,辭去公司第四屆董事會董事及第四屆董事會戰略委員會委員、第四屆董事會薪酬與考核委員會委員職務。回顧二級市場可知,李軍的“離開”甚至引發中創信測二級市場的大跌。
而根據公司一季報披露,李軍現持有公司股份485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3.50%)。目前,除清算過程中的英諾維所持股份外,公司實際控制人賈林僅通過智多維公司間接持有中創信測5.89%的股份,加上李軍所持股份(李軍為公司董事長賈林的一致行動人),合計僅9.39%。
銀河證券的一位分析師表示:“近幾年,中創信測都屬于發展的平淡期,受制于大股東股權問題,與二級市場的互動也不好,所以,股權清算之后反而對公司有好處。”
游資推波助瀾
中創信測一季報顯示,2011年一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359.44萬元,同比增長24.64%,實現營業利潤226.66萬元,而2010年一季度同期營業利潤為負(-249.73萬);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52.63萬元,同比增長17.73%。
值得一提的是,在一季度,公司整體毛利率大幅提升至64%,同比上升10個百分點。
“我們認為,毛利率大幅提升可能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首先,監測系統產品的毛利率有效提升;第二,毛利率較高的儀表產品在銷售收入中的占比有所提高。此外,高毛利率的服務收入可能有較快的增長。”光大證券(601788,股吧)通信行業分析師周勵謙稱。
然而,在一些私募人士看來,中創信測的基本面只是屬于“一般”。上海一位曾經參與該股的私募人士表示:“我們在今年年初通信概念比較火的時候階段性參與過,19元買,21元拋。但是就業績來講這個股票并無亮點,盤子較小,比較容易受資金關注。”
近期,公司因為股權變動也再度受到游資的追捧,6個交易日內漲幅約20%。在6月28日,該股甚至封死漲停。當日龍虎榜顯示,買入賣出席位皆為營業部,其中,素有QFII“大本營”之稱的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上海淮海中路證券營業部大口吞下1395萬元,位列買入榜單第一位。
然而,駐扎在中創信測中的公募基金也不在少數。
2010年年報中,中創信測前十名無限售條件股東除了北京諾維電子技術有限公司、北京智多維網絡技術有限責任公司和自然人李軍外,其余全是基金,甚至出現社保基金一零六組合的身影。截至今年一季報,該股十大無限售股東中,第三、五至十位股東依然皆是基金。其中,嘉實旗下三只基金抱團進駐。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