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A股港股

寬松一再延后 央行近期緣何失語?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01-14 11:50


北京(CNFIN.COM / XINHUA08.COM)--自2014年12月以來,央行幾乎未出臺任何真正意義上的寬鬆貨幣政策,再度降息降準等寬鬆貨幣政策一再延后。海通證券宏觀首席分析師姜超認為,央行選擇短期無為,或反映出其貨幣政策的兩難。

姜超在研究報告中指出,降息后唯有股市在短期出現了大幅上漲,經濟和資本市場的表現出現鮮明反差,這一現象必然會引發央行的警惕。而導致貨幣政策傳導失效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隨著利率市場化的推進,高收益的銀行理財已經崛起,而低利率的存款正在被消滅。

報告認為,雖然無論從經濟增長下滑、還是從通縮情況來看,當前嚴重程度遠甚於2005年,因而貨幣政策存在極大放松空間。但與過去相比,央行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已經發生了變化,股票和債券融資的增長變得極其重要,成為增長能否企穩的關鍵因素。未來政府會選擇首先全面放開直接融資,然后才會放松貨幣為之保駕護航,只有疏通金融反哺經濟的渠道,資本市場繁榮才可持續。

以下為報告摘要:


央行突然失語、寬鬆一再延后

公開市場持續無為

自12月以來,央行突然失語,體現為公開市場已經持續六周無為,傳統的正回購操作全部暫停,而逆回購操作也未重啟。而縱觀央行公開市場操作的歷史,持續六周以上的失語實屬罕見,此前僅在2013年錢荒的6、7月份暫停過7周回購操作,但當時仍有央票發行間或發聲。而再之前的回購操作全面暫停則要追溯到2005年。

降準降息落空,寬鬆一再延后

而觀察央行貨幣政策操作,自11月降息以來,市場預期降息周期已經開啟,降準亦可期待,然而事實上再度降息降準等寬鬆貨幣政策一再延后,12月以來幾無任何真正意義上的寬鬆貨幣政策。所謂同存不繳準,其實之前也不用繳準。而MLF也僅是對此前到期的5000億部分續作,並未新增額度。

貨幣利率短期脫錨,利率均值難降

官方回購利率失效

而央行公開市場操作對於市場利率走勢有著重要的意義,央行的回購招標利率可以看做是市場回購利率的名義錨。在2014年6月份市場回購利率因為IPO打新大幅跳升之后,央行即是通過下調官方回購招標利率,引導市場回購利率持續下行,14天正回購招標利率從最高的3.8%下調到3.2%,引導貨幣利率降至3%,預示了之后的降息以及波瀾壯闊的股債雙牛行情。

而今由於央行持續失語,官方回購利率也失去作用,市場的7天回購利率均值飆升至4%左右,大幅超過了此前央行3.2%的14天正回購招標利率,意味著貨幣利率走勢短期已經和官方利率脫錨。

財政放款資金充裕、難阻利率上升

那么問題來了,如果央行無為,貨幣利率由誰來決定?理論上應該是資金供需,包括資金供給和需求。如果觀察資金供給,金融機構超儲率是最重要的指標。然而我們觀察到2013年以來貨幣利率和超儲率在絕大多數時間正相關,意味著資金供給的改善非但未能降低利率,反而往往伴隨著利率的上升。這也就意味著當前雖然有著2014年12月投放的萬億財政存款,但是也未必能阻止利率短期上升。

打新、新年沖高利率

核心原因或在於資金需求,尤其是資金的邊際需求。過去央行貨幣政策在缺乏央行官方指導定價的情況下,市場對於資金的定價回歸了邊際成本定價。而我們注意到存在打新、新年、信貸等多重資金需求。其中14年6月以來的打新平均年化收益率高達20%以上,因而每次打新時均會大幅推高貨幣市場利率。而1月通常是節前資金需求旺季以及新年信貸需求高峰,諸多資金需求疊加央行失語,導致1月份貨幣利率均值難以下降。

經濟通脹目標無一實現,貨幣政策傳導失效

貨幣政策陷入兩難

那么,為何央行選擇短期無為?或反映出其貨幣政策的兩難:自2014年11月降息以來,經濟通脹目標無一實現,12月制造業PMI再創新低,反映經濟依舊低迷;而12月CPI仍在1.5%低位,PPI降幅擴大至3.3%新低,通縮風險仍在加大。

降息以來股市大漲,金融風險引發警惕

而反觀資本市場,降息后唯有股市在短期出現了大幅上漲,經濟和資本市場的表現出現鮮明反差,這一現象必然會引發央行的警惕。如果降息之后資金持續流入資本市場而未進入實體經濟,就意味著貨幣脫實向虛,貨幣政策傳導失效。在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之前,貿然再次降息降準只會繼續推動資本市場暴漲,增加長期的金融風險,因而很有可能是股市的暴漲引發了央行的擔憂而導致了放松的延后。為何當前貨幣政策對經濟失效,唯獨對資本市場有效呢?

理財崛起是貨幣傳導失效的重要原因

理財消滅存款

而導致貨幣政策傳導失效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隨著利率市場化的推進,高收益的銀行理財已經崛起,而低利率的存款正在被消滅。以3個月期限為例,存款利率上浮20%到頂也只有2.82%,而同期限銀行理財平均收益率高達5%。14年以來每個季度新增銀行理財接近2萬億,而14年3季度的銀行存款出現了首次凈減少。

理財連通資本市場

過去居民儲蓄主要選擇存款,不然中國也不會有100多萬億的存款,而存款的90%主要投向貸款,只有約10%投向債券,因而居民儲蓄對資本市場的影響非常間接,只能通過信貸影響經濟間接傳導,或者通過影響債券利率去傳導。但未來居民儲蓄將主要選擇理財,而8號文規定理財對貸款(非標)設定的比重不能超過35%,這意味著其余65%都必須設定在債券和股票等標準化資產,這也就意味著居民儲蓄通過理財與資本市場正式打通,銀行理財規模的擴大會直接增加對資本市場的需求,無論是對股票還是債券的需求都遠超存款儲蓄時代。

貨幣政策傳導生變,直接融資決定未來經濟走勢

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已發生巨大變化

因而在銀行理財崛起的模式下,央行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過去在存款為王的時代,央行放水通過存款影響貸款,直接對經濟產生作用。而在銀行理財為王的時代,央行放水只有1/3通過貸款(非標)渠道作用於經濟,其余2/3則直接傳導到資本市場。而由於資本市場分為一級市場融資和二級市場投資,因而如果不放開直接融資,央行放水將直接形成對二級市場的投資需求,推升資本市場繁榮。

直接融資決定未來經濟走勢

對央行而言,其首要目標是經濟增長穩定,而非資本市場漲跌。由於過去中國融資以信貸為主,因而央行的貨幣政策能夠直接決定社會融資增長,進而企穩經濟,因而央行在決策中基本不會顧慮資本市場的走勢。但在銀行理財崛起以后,需求的變化決定了中國的融資將轉變為以直接融資為主,從14年的各類社會融資增長看,股票和債券是主要的增量所在,而社會融資總量是決定經濟走勢的重要領先指標,這也就意味著直接融資的數量對央行而言至關重要。

因此,雖然無論從經濟增長下滑、還是從通縮情況來看,當前嚴重程度遠甚於2005年,因而貨幣政策存在極大放松空間。但與過去相比,央行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已經發生了變化,股票和債券融資的增長變得極其重要,成為增長能否企穩的關鍵因素。

全面放開直接融資,貨幣寬鬆保駕護航

融資放開在先,貨幣放松殿后

因而我們認為在吸取了11月降息以來的經驗之后,未來政府會選擇首先全面放開直接融資,然后才會放松貨幣為之保駕護航,只有疏通金融反哺經濟的渠道,資本市場繁榮才可持續。而假如先大幅放水導致資本市場暴漲,之后再大幅融資導致資本市場暴跌,牛短熊長的市場將絕對不是政府希望看到的,新政府的核心理念是提高居民收入、走向共同富裕,因而只有可持續的資本市場繁榮才是值得期待的。

零利率是長期趨勢,短期利率難免波折

因此,雖然我們堅定認為從長期來看,隨著人口結構的老齡化以及地產周期的結束,零利率是長期趨勢。但從短期看,央行對利率有著決定性的影響,因而央行的態度變化也將影響利率下行的幅度和方向,其短期糾結意味著利率短期難下,需等待其態度明確之后利率才會再次找到下行突破的方向,而全面放開直接融資則是最為關鍵的一環。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