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科技

李開復:為什麼美國互聯網公司兵敗中國?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2-10-04 21:46


美國互聯網公司几乎無一例外都在中國折戟。下圖顯示的是在中國失敗的美國公司,以及三大贏家:阿里巴巴、百度和騰訊。這三家公司的合併市值約為1500億美元。

很多人都將美國公司在中國的遭遇歸咎於政府監管或偏袒。盡管這些因素的確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更多的原因還是源於這些公司自身的問題:


1、過於短視

中國市場很大,很考驗耐心。美國公司在全球範圍內製定優先順序時,通常以盈利能力為標準,還會在經濟衰退時全面縮減規模。但這些舉動的結果通常是“省小錢吃大虧”。雖然短期內節約了資金,但卻將市場份額拱手讓與競爭對手。

例子:AOL在中國市場兩進兩退,每次退出都是因為自身的財務狀況不佳,但中國市場依然繁榮。

2、本地團隊權力不足

中國市場很大,競爭也很激烈。要在中國抓住機會,美國公司必須充分授權本地團隊,讓他們實現機動靈活、充分自製,從而融入當地、迎接挑戰。然而,由於一些聳人聽聞的消息或者過於陳腐的擔憂,導致美國公司的總部不僅拒讓本地團隊自製,甚至還施加了額外的審查制度。

例子:谷歌就需要在政策、品、數據中心佈局、用戶界面甚至首頁涂鴉等問題上獲得總部的審批,更不用說具體的人事招聘問題了。

3、全球化進程緩慢

中國市場非常獨特,因此需要特殊對待,但美國公司卻很看重單一的全球化平台。這些決策可以維持全球化平台的統一性,但卻可能失去本地市場份額。

例子:eBay曾經收購了市場領頭羊易趣網,但隨後卻關閉了該平台,轉而重點發展伺服器設在美國的eBay平台,這最終演變成了一場災難。另外一個例子是,eBay非常依賴賣家信譽,但在中國市場,這還不夠。於是,支付寶通過中介支付服務贏得了市場。

4、文化衝突

美國公司傾向於招募有多年工作經驗的常春藤聯盟的MBA或斯坦福的博士,還要能用地道的英語和美式肢体語言交流。但這些海龜在中國互聯網市場的廝殺中或許無法充分發揮作用。

例子:雅虎中國有一名總經理被認為不適合呆在雅虎,但他離職後僅用了6年就創辦了一家市值超過30億美元的公司。

那麼,美國公司還有沒有機會?不容易,但有可能。首先,所有公司都應該把上面的例子作為教科書仔細研究,才能把握機會。其次,盡管中國公司在消費/移動軟件領域表現優異,但我相信,在大數據、雲計算和企業軟件市場,美國公司仍然具備優勢……目前如此。

本文由創新工場CEO李開復發表於。

(鼎宏)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