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經濟學人》:是誰懼怕華為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2-08-03 22:09


導讀:華為海外擴張屢屢碰壁。西方部分國家指責華為與中國軍隊關係太近,禁止華為參與電信網絡建設,擔心網絡有朝一日被中國間諜利用。《經濟學人》最新一期文章認為,阻撓華為等中國公司海外擴張會損失巨大經濟效益;安全問題可以通過加強監管解決;另外華為自己也可以通過上市等方式增強透明性緩和外國政府的疑慮。

中國企業已經開始在全球市場爭雄。華為超越瑞典的愛立信成為全球最大的電信設備製造商。盡管很多外國人還念不准“華為”這個名字(有人念成Hawaii,華為甚至製作一部視頻告訴外國人本公司名稱的正確讀法),華為已日益成長為實力強大的全球企業,能夠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與頭號對手硬碰硬。在此之前,海爾成為全球領先的家用電器製造商,聯想則正在對惠普的全球最大個人電腦製造商的地位提出挑戰。


私營企業華為是中國向西方市場大舉進軍的一位旗手。創始人任正非曾在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中擔任工程師,創業初期甚至在本國也很難拉到顧客。不過任正非遵循了毛澤東“農村包圍城市最後奪取城市”的戰略,已經贏得了外國市場:在歐洲市場獲得已宣佈的4G電信網絡過半數業務,成為手機領域的強大競爭對手。華為如今是一個320億美元的企業帝國,員工總數14萬,客戶遍及全球140個國家,通過提供質優價廉的電信設備獲得了尊重。

不過華為也引起了很多人的懼怕——不只是競爭對手,據說它和中國人民解放軍走得太近。西方國家擔心華為建設的網絡為中國間諜所用,和平時期竊聽秘密,戰時則會突然中斷。它們認為華為是中國方興未艾的數字戰爭的有力武器,部分國家的政府正在認真對待這一觀點。年初澳大利亞阻撓華為參與建設全澳寬頻網絡。此外華為在印度的商業擴張也面臨重重阻力。在美國,華為的擴張努力常常碰壁,遭到國會負責情報事務的委員會顯微鏡似的審查,而且由於近期美國遭遇的網絡攻擊歸咎於中國黑客華為受到的質疑加深。

西方國家還質疑中國政府對華為的補貼、低息貸款和大量的出口信貸。歐盟委員會正在考慮對華為展開調查。有人認為中國政府幫助華為獲得海外合同,以便間諜利用華為開發的網絡刺探更多的電子通信情報。

針對進口的辯論總是需要謹慎看待,因為保護主義者會利用它作為排擠新興競爭對手的藉口。不過,擔心電信網絡的安全性還是有道理的:最近幾起報道指出中國政府支持黑客大規模竊取珍貴的西方商業秘密。西方情報機構對竊聽和網絡攻擊風險也高度警覺,因為它們自己就在搞竊聽和黑客活動,典型的例子有利用Stuxnet病毒破壞伊朗核項目。作為控制網絡鋪設、管理的公司,華為自然被視為有利用惡意軟件竊聽的危險。如果被發現有間諜行為,身為私營公司的華為將損失慘重,但考慮到中國特色的資本主義中強大的國家力量,西方國家有理由保持警惕。

盡管如此,禁止華為競標商業合同是固執己見的錯誤,原因有兩個。一是來自中國的普遍競爭和華為的特別競爭帶來巨大經濟效益。競爭推動了相關國家的經濟增長從而提高了福利。華為廉價但高效的設備使得非洲的移動電信革命成為可能。

[NT:PAGE=$]

另一個原因是外國競爭對手有意忽略的“骯髒的小秘密”。中國製造商和設計師已成為全球電信品供應鏈的有機組成部分。封鎖華為(或華為的中國競爭對手中興)同時轉向阿爾卡特-朗訊、愛立信這類公司鋪設網絡可以讓政治家們感覺不錯,但安全性仍然沒有保證。華為的競爭對手大肆渲染有固有的利益,同時掩蓋對中國轉包商和補貼的依賴事實。

解決辦法是堅持全面審查,而不是僅僅針對中國公司。各國政府要明明白白地告訴電信企業贏得業務須滿足什麼條件——美國的秘密安全審查流程至今未做到這一點,並做出更大的努力保證設備無論由誰製造都是安全的。這意味要清楚軟硬件來自何方,對軟件代碼和設備進行侵入式隨機檢查。美國還不具備有效的供應鏈檢查體制。與之形成對照的是英國,華為已在英國成立了一家分公司,與英國秘密情報機構政府通信總部(GCHQ)密切合作。華為英國分公司有安全檢查人員,其中包括GCHQ前僱員,來自中國的設備安裝之前都要經過他們的檢查。這類檢查會提高運營成本,但與禁止中國公司參與所造成的損失相比是微不足道的,而且排斥中國公司還會削弱競爭和推升品價格。

華為本身也可以緩和外國政府的擔憂。公司不透明的所有權結構和秘密文化損害了它的聲譽,需要大大提高開放程度。辦法之一是尋求國際市場上市,如果不在美國那至少應該在中國香港上市。增強透明度還可以澄清中國公司對美國和其它國家造成的威脅。(楚墨/編譯)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