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要麵包還是理想?德民營企業高階主管女性保障名額 引發國內激烈辯論

鉅亨網楊琇羽 綜合報導 2012-06-03 13:45


图片说明

除了歐債問題,德國國內目前也有另一項議題受到熱烈辯論,那就是民營企業高階主管的女性保障名額。這項議題背後的角力戰,有擔心經濟受衝擊的重商主義者、女性主義者官員、擁護平權的民間團體,以及希望藉此議題討好不同選民的政黨。


民營企業高階主管女性保障名額規定,其實早在數年前就已在挪威推行,而且成效相當良好。然而,是什麼樣的背景與努力,讓挪威這項平權運動可以如此徹底被落實,也受到政府與立法單位的支持。另外,是什麼樣的原因,令這項議題在德國受到一些阻礙。

現年 50 歲的奧斯陸企業多樣化研究中心主任 Marit Hoel,在接受德國《鏡報》訪問時回想起 9 年多前,時任挪威經濟部長的 Ansgar Gabrielsen 提出一項法案,要求國內上市公司董事會女性比例要在 40% 以上。 當時挪威國內商界代表出面抨擊這項提案,但國會最後還是以壓倒性多數通過使其成為法律,但企業有 5 年的緩衝期。因此,2008 年開始,挪威所有上市公司董事會中的女性席次比例最低為 40%,否則就會受到制裁,最嚴重的處份,就是解散公司。

挪威這個國家,自此與職場女權先鋒,劃上等號。同一時間,法國、西班牙、荷蘭、比利時、與義大利政府,也陸續通過類似女性保障名額的法案。然而在德國,民營企業高階主管女性保障名額草案正反兩造對立,商界擔心該法增添企業困擾、影響公司獲利。

即使是政府內部也有不同的聲音!德國勞工部部長 Ursula von der Leyen ,強烈支持立法保障女性在民營企業高階主管任職,而她所屬基民黨的同黨官員,家庭事務部部長 Kristina Schröder 堅持採自願制,以鼓勵代替懲罰。

反觀挪威國內,該法實施成效斐然。根據麥肯錫的一份研究報告 「Women Matter 2010」,董事會內男女比例平均的挪威企業,獲利表現優於董事會成員全為男性的國內企業,這主要歸功於這樣一個環境下企業管理效率較佳。而挪威的上市公司也都能夠找到適任的女性出任董事會董事,符合 40% 的最低門檻要求。在董事會女性保障名額法規生效前,挪威國內民營企業女性董事比例僅 7%。現在,挪威還計劃要擴大實施層面,將更多不同型態的企業也納入規範對象。

然而,也有研究顯示,這類性別平權法案只能達到表面上的公平,內部其實有些問題。舉例來說,挪威國內出現一種狀況,就是出任上市公司董事的女性,其實部份並非是公司內部的高階主管,有些女性身兼多家公司的董事,但此一情況正逐漸改善。此外據報導,該法生效後,部份企業獲利縮水,這樣的消息令德國商界感到不安,也因此引發國內激烈討論。

反對者引用始終反對民營企業董事性別平權法案的挪威企業總會(NHO)說法 ,直指該法侵害公司的自決權,批評它只是一個象徵性的法案,並未實質改變就業市場結構。

再者,德國國內反對該法的人士認為,挪威與德國國情不同,前者在推動職場女性平權已行之有年,應該說,已有數十年的歷史,實行起來阻礙較少。此外,挪威企業人手充足,若男女職員請育嬰假,隨時有人可以替補支援,但德國這個部份就相對缺乏,且德國男性在家事分攤的比例也較少,兩相比較,德國並不適合採行這項法案。

另一項理由,就是現在歐元區正值生死存亡之秋,德國也是勉力維持經濟成長,值此之際,何需庸人自擾之,讓企業分身乏術要應付政府的性別平權要求,這個部份,反對者認為應是鼓勵代替立法處罰。

德國目前是聯合執政,總理梅克爾所屬的基民黨(CDU)與執政黨聯盟夥伴的自民黨(FDP)對此議題未有共識,女性保障名額草案不可能過關。更何況,自民黨一向持重商的立場,據德國《鏡報》報導,德自民黨在這項議題上未表示支持。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