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硅谷孵化器Plug&Play創始人:伊朗人的美國夢

鉅亨網新聞中心


新浪科技 發自美國硅谷

引子: “美國夢”(American Dream)一詞源自於美國的殖民時期,無數歐洲人抱只要努力工作就能獲得更好生活的夢想來到這塊土地。1931年,美國作家詹姆斯·亞當斯(James Adams)出版了《美國史詩》(The Epic of America)一書,讓這個詞變得家喻戶曉。


加州是美國移民最為聚集的州,而硅谷數十年的輝煌創業史也建立在諸多外來人口的辛勤努力上。伊朗人賽義德·阿米迪(Saeed Amidi)來到硅谷求學本是為鍍金,但伊朗革命讓他有家無法回,在經濟壓力下,賽義德開始了自己在硅谷的創業之旅。在地毯、瓶裝水、進出口、包裝到地等實業獲得成功後,賽義德逐漸進入硅谷科技創業圈,投身於創投領域。

他旗下的辦公樓走出過PayPal和谷歌這樣的科技巨頭,投資過Dropbox、Zong這樣的創業新貴。而他在2006年創辦的Plug&Play是硅谷最大的創業孵化器和加速器中心,為上千家創業公司提供過場地與創業服務,累積融資接近10億美元。

在賽義德看來,自己從實業起步成功,因為硅谷的科技氛圍而進入創投領域,如今更有價值的工作就是幫助更多的人實現創業夢想。面對新浪科技的話筒,賽義德講述了一個伊朗人在硅谷的“美國夢”:

從富二代到創業者

我和硅谷的故事開始於1979年。那年我還不滿20歲,從伊朗老家來到加州的門羅帕克學院(Menlo College)就讀商學院。為什麼到硅谷來?不是因為這裏的高科技。我來自一個伊朗富商家庭,可以說是個被寵壞的“富二代”;當時門羅商學院有很多像我這樣的富家子弟,生活無憂無慮。現在我兒子也在那兒上學。

我父母在伊朗有5家工廠,雇佣了7000多人;父母送我來這裏求學,原打算讓我學成之後回伊朗經營他們的製造業生意。我沒想到自己會一直留在美國,留在硅谷這個地方。我的生活,我的人生軌跡,都因為那年的伊朗革命而發生了巨大變化。

我是在電視上看到伊朗革命的,當時的感覺是一片茫然。十多天后,我的父母也來到美國。但伊朗政府沒收了他們95%的財,我們家的處境突然就一落千丈。我父親對我說:“學費我們還能負擔,但你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樣生活,你得自食其力了”。

當時我覺得那是場不折不扣的災難,但後來回想起來,這對我實際上是個巨大的機遇。沒有這場變革,我不會那麼早就自立,也不會開始創業,更不會有後來發生的一切。那個夏天才是我“美國夢”的開始。

於是,在20歲那年,我開始了自己在硅谷的創業之旅。我的父母在門羅帕克開了家地毯店,不忙的時候我就在店裏幫忙,自己還和兄弟合開了家進出口貿易公司。我們家在經商方面還是有點天賦的。經過幾年的運營,我們的業務擴展到了包裝業、瓶裝水、地等方面。

現在我的瓶裝水公司還在運營,業務涉及美國、墨西哥、澳大利亞,旗下有800多員工,每年營收超過1.5億美元。我常開玩笑地說:“那家瓶裝水公司才是我的主業,Plug&Play不過是我的業餘愛好”。我們的Amidi集團業務開展得不錯,也掙了一些錢。伊朗人有錢也喜歡置業,二十多年前硅谷的房價也不是很貴,記得我買的第一棟樓是1988年花130萬美元在帕羅阿托(Palo Alto)買了一座辦公樓 (165 University Avenue,Palo Alto)。

結緣谷歌與PayPal

硅谷是科技創新的中心,但我在這裏一開始都是做實業,過了十多年才開始真正涉足科技與創投領域。做科技我不懂技術,做創投需要錢和人脈,而這些都是我經過多年積累才具備的。不過非要說第一次接觸科技行業,那我記得,意大利進口的第一台蘋果電腦就是我們代理的,那是1985年。

話說回到創投,這和我們當初買下的帕羅阿托辦公樓很有關係。我最初接觸的幾家創業公司都是在這個樓。羅技(Logitech)當時從瑞士來到硅谷,就租在我們樓,而第一台筆記型電腦製造商Osborne Computer也在。安迪·魯賓(Andy Robin)當時也在我們那裏忙他的創業公司Danger。(注:安迪·魯賓離開Danger之後創辦了Android公司,後被谷歌收購,他被譽為Android之父。2008年微軟收購了Danger。)

1998年底,有幾個人想租我在帕羅阿托的辦公樓創業。他們創辦了一家叫PayPal的網絡支付公司,我記得那兩個創始人彼得·泰爾(Peter Thiel)和馬克希·勒琴(Max Levchin)。既然要租辦公室,我就和他們聊了會兒,發現他們的模式很有意思,所以我也決定投點錢,大概是10萬美元吧。

PayPal真的是個現象級公司,他們在我的樓裡發展壯大,後來不久就上市了,2002年作價15億美元被eBay收購。我當初真是沒看錯,對PayPal的投資帶來了30倍的回報。做創投真的比做實業更有意思。

說起來我和eBay還真的有點緣分,後來有家叫Milo的公司也在我的辦公樓創辦,我同樣是在和他們談租金的時候決定進行投資。Milo後來也賣給了eBay,價格是7500萬美元,很高興我的投資又帶來了豐厚回報。我還記得那個創始人傑克·亞伯拉罕(Jack Abraham)當時還不到25歲。硅谷的科技創業者真是年輕有為。

在我辦公樓裡壯大的科技公司很多,當然最有名的肯定是谷歌。1999年Danger搬走後,谷歌遷到我的那個辦公樓,當時他們只有3個人。拉裡·佩奇(Larry Page)和謝爾蓋·布林(Sergey Brin)後來成了我的好朋友。谷歌迅速發展壯大,直到他們擴招到50人才搬走。

我在谷歌最好的朋友是奧米德·柯德斯塔尼(Omid Kordestani),他是我的伊朗老鄉,也是谷歌企業業務的創始人,一個了不起的傢伙。(注:奧米德是谷歌第12名員工,曾擔任谷歌全球銷售高級副總裁,主導了收購Youtube的交易。奧米德為谷歌奠定了商業模式,讓谷歌年收入從零發展到30億美元。)

我當然投資了谷歌,不過是和榮·康威(Ron Conway)一起投的,因為我投資了他的天使投資基金。我最得意的投資很多,當然還有Dropbox了。就像我剛才說的,做創投需要資金和人脈。經過這些年的積累,我和這些科技公司、創業者以及投資人打了不少交道,結交了不少朋友,我也有資金,具備了從事創投的實力。

投身科技創投領域

我是個伊朗移民,在硅谷實現了美國夢,我的很多員工都是移民,這是個汗水和努力換來回報的地方。我算成功了,也希望幫助更多的年輕人獲得成功。我在硅谷有好幾座寫字樓出租給創業公司,我可以收取租金也看情況進行投資。2006年,我正式創辦了Plug&Play科技創業中心,專注於為創業公司服務,從而全身心投入到創投領域中。

不論是從辦公場地規模,還是創業公司數量來說,Plug&Play都是世界上最大的孵化器和加速器公司。在與風投的人脈資源上,我們也是第一流的。我們與150多家大公司建立長期合作,其中包括了谷歌、eBay、英特爾、微軟、大等巨頭。這些都是創業公司最需要的資源。

算下來Plug&Play為1000多家創業公司提供了孵化和加速服務。光是2011年我們就接納了200多家創業公司。在這其中,美國以外、美國其他地區和硅谷的創業公司各占三分之一的比例。我們的創業訓練營與美國、加拿大的很多大學建立穩定合作,包括了麻省理工、卡內基·梅隆、哈佛、杜克大學等知名學府,幫助學生創業者來硅谷實現他們的創業夢想。

對於中等規模的創業公司,他們可能已經成功融資,我們可以以每個工位500美元每月的價格提供場地,他們在Plug&Play可以享受到場地、數據中心、法律服務、創業諮詢以及人員招聘等各種服務,擁有和谷歌那樣的工作氛圍。而對於初創期的創業公司,尤其是學生創業者,我們則提供完全不同的服務,他們可以加入我們的創業訓練營或者加速器項目。

我們會收到來自全世界的很多申請,但只會挑選其中的一小部分來到硅谷。我們挑選創業公司的標準是:首先是創業團隊的素質,創業者之間能否協作團結是最重要的;其次才是他們的創意和技術能力,但只是他們成功的潛力;然後我們會考慮Plug&Play能給他們提供怎樣的幫助,這並不只是投資資金的問題。

我經歷過上世紀末和本世紀初的第一次互聯網泡沫破滅,很多人說現在的情況和當時很像,互聯網公司估值飆升的背後存在諸多泡沫。在我看來,現在創業公司說的更多的是用戶體驗和用戶規模,但終究還是需要有商業模式的,即便暫時沒有,未來也必須要有盈利的可能。Facebook收購Instagram是出於防禦性收購,這個收購併不是Instagram真實估值的體現。Facebook是希望收購未來可能的一個勁敵,所以他們願意出溢價。這個交易給硅谷創業確實帶來了不小的影響。

歡迎中國創業公司

在十多年前,在硅谷想創辦一家成功的公司至少也要有1000萬美元的資金,因為市場營銷和發展用戶是個非常耗時耗資金的過程。但現在創業可能只需要不到100萬美元。創業者借助蘋果、谷歌和Facebook等巨大平台,可以非常迅速地發展自己的用戶和市場。硅谷每年都有2-3000家創業公司湧現,但真正要獲得成功並不容易。

Facebook上市後股價下跌確實對風投領域生了一些消極影響,但我認為真正受到影響的是那些後期創業公司。風投可能會傾向於減少單筆投資的規模,更多進行小額投資,早期創業公司的融資還是會得到他們的認可。

Plug&Play不僅在硅谷有業務,我們和南美、歐洲、亞洲很多國家的政府、企業和大學都有合作,幫助當地的創業公司來到硅谷接受加速訓練。我們在新加坡和俄羅斯也有創業孵化中心,接下來我們會更多將增長目光投向中國市場。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也是最為重要的科技創業市場。

中國市場非常巨大,經濟模式也不同於美國,所以我們不想操之過急,簡單複製是難以成功的。我們和中國的華為、中興等公司都保持良好的關係,我也拜訪過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參觀過清華大學等高等院校,也在尋找中國本地的合作伙伴,尋求共同投資的機會。與此同時,我們也希望接納中國創業公司來硅谷。

硅谷有獨一無二的創業氛圍,這裏誕生了蘋果、谷歌、Facebook這樣的偉大科技公司。雖然我是從創辦實業起步,但最終也融入到了硅谷的創投領域。在讓自己成功和富有的同時,我也非常樂意地看到創業者從Plug&Play獲得幫助與成長壯大。

這就是我的故事,一個伊朗人在硅谷的“美國夢”。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