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企業:發力車載物聯網逆襲成“主角”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01-13 08:11
每經記者 張斯 發自北京、美國拉斯維加斯
智能汽車是本屆CES的一大亮點,這似乎在大會召開之前就已經是一個公認的事實。然而,只有當《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親眼看到這些“五花八門的汽車”時,才真正理解到,為啥業內都在感慨——CES之后,再無車展。
就此次展會各大主流汽車製造商、系統提供商等的新舉動來看,或許暗示我們,未來人類跟汽車的關係將不再局限於道路這個實在的“網絡”,虛擬的互聯“網絡”也將成為人車交互的新節點,人與車的關係將被重塑,道路上的車將不再是一輛單純的車了。
軟件商跨界為整車供“大腦”
本屆CES上,在智能手機亮點“乏善可陳”的同時,汽車企業則可謂是蠻拼的!車企在展會上發布了大量基於車聯網的新品。《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現場看到,在主場館北側一展館,集中了奔馳、奧迪、福特、豐田、大等汽車廠商的汽車智能化佈局成果。車聯網也因此成為本屆CES的最大看點之一。
雖然車聯網概念已在過去幾年中,被運營商、解決方案公司、汽車廠商反復宣傳和提及,但隨4GLTE通訊技術的嫻熟,高速率、低頻寬、低延遲等優勢成為車聯網持續升溫、最終爆發的催化劑。
對於汽車生企業在此次展會企業所帶來的新技術,有業內觀點指出,車聯網發展已迎來新拐點,從以導航和車載娛樂系統為主的 “車聯網1.0”,向全面提升道路交通安全和效率的“車聯網2.0”邁進,同時還帶來了信息通信業、汽車製造業以及交通服務業的深度融合與創新。就技術層面的突破來看,逐漸在世界範圍內普及的LTE和專用短程通信(DSRC)網絡接入技術,終於實現車、路、人、雲聯網(V2X聯網),並融入在實時控制、網絡人工智能和先進的避碰撞安全技術。而協同發展模式的形成則一定程度助推了企業新技術的發展。目前,這個新領域內呈現汽車廠商、IT公司、交通管理機構等主體間開放協同的趨勢。
例如,在本屆CES期間,通用雪佛蘭召開了主題為 “4GLTE時代的OnStar”的OnStar系統發布會。被雪佛蘭汽車高級副總裁AlanBatey邀請上台對話的唯一嘉賓,則是為OnStar提供4GLTE網絡服務的AT&T(美國最大運營商之一)Mobility總裁兼首席執行官RalphdelaVega。
多位IT企業的相關負責人表示,他們已經把汽車電子業務看做未來發展的重中之重。未來IT企業在汽車行業扮演的角色不僅是車載電子設備提供商,而是提供整車的大腦,以此形成差異化競爭核心。
據了解,目前,蘋果和谷歌都已經公佈了各自的車內智能平台,分別是蘋果CarPlay和谷歌AndroidAuto。CarPlay和AndroidAuto都是基於各自原有移動平台系統所開發的品,因此它們各自的特點和受都存在不同特性。由此來看,當搭載這兩大平台的量車型大規模問世時,蘋果和谷歌又將在一個全新領域捉對廝殺。
而一些汽車企業並未放棄在這一領域的主導權,也紛紛涉足車載系統領域。例如,本屆CES上,現代展示了全新DisplayAudio車載系統,可同時兼容CarPlay和AndroidAuto。
汽車生商擁抱無人駕駛車
自動駕駛技術在被谷歌的自動駕駛汽車點燃后,在汽車廠商中一發不可收拾。《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在本屆CES上,汽車大佬們紛紛改變態度,開始擁抱無人駕駛系統,奔馳、福特、奧迪以及現代等汽車廠商都開始佈局無人駕駛汽車。
回顧人們對智能汽車的理解史,從最早外形奇葩、一眼就瞅出 “異類”,到如今扔在街上很難區分、坐上了才知道“異樣”的樣子,智能汽車已經走出理論和實驗室,開始走向大馬路。如果谷歌給出的第一輛無人駕駛汽車只搭建了一個人的骨骼,現今的寶馬、奧迪和奔馳們,卻已經可以開始賦予這個人血與肉。
其中,梅賽德斯-奔馳公佈了代號為 “F015LuxuryinMotion”的無人駕駛汽車,除了車內擁有四個可旋轉的座椅,讓它看上去很像移動中的“休息室”,其前后所有LED車燈還能自動變色,從而實時顯示汽車到底是人工操作還是處於自動駕駛狀態。
奧迪更是將一輛A7以自動駕駛的方式從舊金山開到拉斯維加斯會場,在近900公里的實際道路上“秀”了一把。就連一直對自動駕駛不太感冒的豐田,也發布了可實現自動駕駛的雷克薩斯LS600h汽車。
據了解,這些自動駕駛技術無不依賴於大量的物聯網和感測器技術。比起智能穿戴領域從零開始的創造,通過感知計算和物聯網技術來升級改造,已經“成熟”的汽車工業貌似簡單很多。
不過,孫勇傑認為,無人駕駛汽車似乎過於超前,國外科技博客的記者在體驗無人駕駛汽車后給出“無聊”這樣的評語。
在孫勇傑看來,科技的高速發展與人類體驗下的便利性應該成正比,開車也是種體驗,如果將無人駕駛變成一件無聊的事,或成為自動駕駛技術進入市場的一道障礙。
- 如何發揮多重資產策略的最大優勢?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