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短期面臨貶值壓力但長期來看會升值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9-06 14:40
香港科技大學商學院經濟系教授、前美國達拉斯聯邦儲備銀行高級經濟學家及顧問黎麟祥撰文指出,未來十年,即使全要素生產率像這般的增長速度不再,但估計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以年均3%的幅度升值也非不合理的預期。因此,雖然人民幣目前出現貶值,但長期而言(或說未來十年左右),人民幣始終會升值。
近期人民幣持續貶值引起各方關注。近日環球銀行金融電訊協會(SWIFT)發表數據,顯示7月份人民幣重返全球第五大支付貨幣地位,占全球支付貨幣份額的1.9%,高於6月的1.72%。
SWIFT的數據顯示,人民幣在南非的支付使用量在過去12個月增長65%,過去兩年更增長1.12倍,可見人民幣國際化進程,至今仍然有所進展。
然而,究竟人民幣匯率今後走勢何去何從?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攀升至2014年初頂峰後開始下跌,匯率由2014年初的高位(1月1日美元/人民幣中間價報6.0969),跌至2016年8月中的低位(8月15日美元/人民幣中間價報6.6430),即以每年約4%的幅度貶值。同時,自今年初以來,人民幣相對美元已貶值了3.4%。
再看香港人民幣定期存款額,2014年底左右達到峰值826,590(單位:百萬元.下同),隨後也告逐漸下跌,至今年5月數額回落至536,947,與2013年4月水平相若。人民幣總存款額,包括人民幣支票戶口、儲蓄戶口和定期存款戶口,於2014年底達到1,003,557後亦告掉頭下降,降至2016年5月的732,153,跟2013年9月水平相若。由此來看,人民幣似乎失去其吸引力。
對於那些關心人民幣資產價值變化和人幣國際化進程的投資者來說,上述無疑是一個令人憂慮的趨勢。然而,問題關鍵是,人民幣貶值趨勢何時方休?對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會產生什麼影響?過去幾年,中國積極推動人民幣國際化,以人民幣結算的商業貿易活動增加,香港作為人民幣離岸中心,人民幣業務一度相當旺盛,如今人幣持續貶值,吸引力減弱,對本地金融業又會產生什麼影響?
有人擔心,人民幣貶值之勢不知伊於胡底,這樣勢必對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產生影響。投資者不願意持有人民幣計價資產,也不以人民幣進行貿易結算,弱化外國中央銀行持有人民幣作為儲備貨幣的意願。
筆者並無以上的憂慮。因為人民幣現在的貶值是短期的,是經濟周期(businesscycle)的現象。從長遠角度看,中國的工資、土地和商品的價格,相對美國只會持續上升,原因是中國的生產力上升速度比美國為快。為什麼?原因是像中國這樣的後起發展中國家,其生產力一般會持續上升,並會向那些發達國家(如美國)靠攏,追貼其生產力水平,兩者的差距愈拉愈窄;而中國相對美國的生產力持續增長,長期而言會導致人民幣兌美元的真實匯率(realexchangerate)持續升值。
決定匯率的經濟邏輯
再進一步,筆者相信人民幣兌美元的真實匯率升值,會導致人民幣兌美元的名義匯率(nominalexchangerate,這就是一般人說的「匯率」)升值。原因是,如果中美兩國的長期通貨膨脹率相若,人民幣長期實質匯率升值的速度,就會與名義匯率的升值速度相若。事實上,從1994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期間,中美兩國的年均通脹率相差無幾,都是處於相當低的水平。因此,基於上述理由,可以預期,未來十年,人民幣兌美元名義匯率升值的速度,與人民幣兌美元的真實匯率升值的速度相若。因此,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的升值速度,與中國相對美國的生產力增長速度密切相關。
以上分析是有理論根據的。據巴拉薩-薩繆爾森(Balassa-Samuelson)理論,人民幣兌美元真實匯率的長期增長速度,取決於中國相對美國的全要素生產率(totalfactorproductivity,TFP)之增長速度。原因是中國的全要素生產率上升,會推高工資、土地等生產要素價格,雖然這並不影響在中國的貿易品價格(原因是貿易品的價格由國際價格所決定),卻推高了非貿易品在中國的價格,意味中國商品和服務的平均價格,將相對於美國上升;也意味人民幣兌美元的真實匯率升值。
一國的全要素生產率的增長,等於實質GDP增長率減去勞動力投入的增長、資金投入的增長和平均人力資本水平的增長所作的貢獻。多倫多大學ZhuXiaodong教授應用這個研究方法,計算出2007年中國的全要素生產率只為美國的13%;另一方面,從1978年至2007年,中國的全要素生產率增長速度為平均每年3.16%。顯而易見,中國的全要素生產率,與美國比較還有大段距離,這意味了人民幣兌美元的實質匯率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間。
全要素生產率舉足輕重
究竟有什麼因素使中國的全要素生產率上升?從1978至2007年間,中國全要素生產率提升,是因經濟進行市場化改革,而提升了資源的使用和配置的效率、非國有企業的成長、國有企業改革和把農村的勞動力釋放出來,並投入到非農業生產的部門(即結構性轉型),再加上技術革新所致。因此,未來十至二十年,中國全要素生產率的增長,需要有進一步的結構性轉型、技術革新和經濟改革所推動,改革包括貫徹金融部門自由化、引入現代化金融監管、改革國有企業,減少壟斷,讓私營中小企業能夠自由進入市場營運;與此同時,有序開放國際收支的資本賬,使資金能夠比較自由地內外流動。
可以預期,未來十年或二十年,中國技術進一步革新、結構性轉型和繼續進行經濟改革,會令中國相對美國的全要素生產率繼續增長,這樣一來,人民幣兌美元的名義匯率長期來說就會升值。
筆者預期,未來十年,中國經濟增長率可保持在約5.5%至6%水平,而增長率主要是靠全要素生產率增長所拉動。據ZhuXiaodong的研究,從1978年至2007年間,中國相對於美國的全要素生產率,由3%提升至13%,而全要素生率增長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則達到78%,這是一項很重要的發現。
日本相對美國的全要素生產率,從1950年的56%提升至1975年的83%,其後這個比率開始停滯不前。而南韓相對美國的全要素生產率,從1965年的43%,提升至1990年的65%,其後這個比率每年以0.24%的緩慢速度增長。台灣相對美國的全要素生產率,於1965年為50%,至1990年提升至80%,之後,跟南韓相似,這個比率每年僅以緩慢速度增長。換句話說,中國鄰近國家和地區,它們相對美國的全要素生產率,起碼增長至60%才停頓下來。
即使采取悲觀的假設,中國相對美國的全要素生產率增長至50%就停滯不前,未來一、二十年中國也可以取得不俗的經濟增長率,原因是中美之間在全要素生產率方面的差距很大,而且中國幅員廣闊、人口眾多,地區間的差距很大,有很多的空間,讓中國進行增長追趕。但必須指出,不俗的增長率的前提和基礎,是建立於持續的技術革新、結構性轉型和經濟改革,以逐步減少經濟體系中的扭曲和低效。
未來十年人幣始終升值
我們可據以上分析,去預測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設定中國未來十年,經濟增長率年均為5.5%至6%,中國在全球生產總值和貿易總值的占比繼續增長,加上人民幣匯率長期升值、金融體系改革和開放資本賬,將使人民幣在海外得到更廣泛的應用,包括作為貿易結算、貿易計價、金融資產計價和外國央行的外匯儲備貨幣。
從2005年8月至2008年7月這三年期間,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從8.27水平上升至6.83水平,每年約以6.3%幅度升值,這段期間的升值是多種因素導致的,包括貿易自由化(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非國有企業的擴展和國有企業改革等。可以推斷,這段時期的相關發展使中國的全要素生產率也告顯著上升,從而加快人民幣兌美元的升值。
未來十年,即使全要素生產率像這般的增長速度不再,但估計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以年均3%的幅度升值也非不合理的預期。因此,雖然人民幣目前出現貶值,但長期而言(或說未來十年左右),人民幣始終會升值。(文章來源:hkej)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