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光電帝國:三大巨頭的世界電力之爭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9-05 10:10


書名:《光電帝國:愛迪生、特斯拉、威斯汀豪斯三大巨頭的世界電力之爭》

作者:[美]吉爾-瓊斯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6年8月

內容簡介

《光電帝國》詳細描述了一部影響整個人類工業文明進程的商業史傳奇,高度概括了三位開創、生產和輸送電的先驅者——愛迪生、特斯拉和威斯汀豪斯。沒有這三大電力巨頭,世界將不會是我們現在知道的這樣。

在19世紀最後的10年里,就是這三位卓越的富於幻想的美國鍍金時代的巨擘為創造一個龐大的電力王國卷入激烈競爭。在《光電帝國》里,歷史學家吉爾-瓊斯描述了這非凡的「三重唱」,還有他們那既引人入勝而又殘酷無情的尖端科技世界,那些關於發明創造、陰謀詭計、金錢、死亡,還有貪婪的華爾街百萬富翁們的故事。

愛迪生經過艱辛的努力,將他的直流電(DC)技術引進喧鬧的紐約,而特斯拉和威斯汀豪斯用他們的交流電(AC)技術與之抗衡,於是引發了一場美國公司歷史上最獨特的對壘——電流之戰。戰場從華爾街1893年芝加哥世界博覽會尼亞加拉瀑布,直到死囚室——吉爾-瓊斯帶着我們走入陰森的監獄房間,在那兒,威廉-凱姆勒,這個被判死刑的殺人犯,成為第一個坐電椅被處死的人。

《光電帝國》闡釋了電這種「神秘的流體」,以及愛迪生、特斯拉和威斯汀豪之間生死攸關的沖突是如何徹底地改變了世界。

這是一部厚重的、扣人心弦的電力史記。

作者簡介

吉爾-瓊斯,作家和歷史學家,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獲得博士學位。

她普被授予美國福特基金會獎和國家慈善基金會獎,曾著有《南布朗克斯區興衰史》(South Bronx Rising)和《爵士樂手、緝毒警察和白日夢》(Hep–Cats,Narcs and Pipe Dreams)。

她和家人住在美國馬里蘭州的巴爾的摩市。

「摩根的豪宅昨夜燈火通明」

在1882年的春末,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這位舉世聞名的,發明了電報、電話、留聲機和白熾燈的天才,常常步入華爾街23號的摩根公司——一座靜靜地位於德雷克塞爾(Drexel)的,如文藝復興時期宮殿般莊嚴的白色大理石大廈。在那帶玻璃牆的密室里,約翰-皮爾龐特-摩根(J. Pierpont Morgan)坐在帶活動頂板的巨大書桌後面,指揮着他的王國。這位統治者身穿銀行家的黑色制服、漿得雪白的襯衣,戴着領圈和精致的銀灰色絲綢領帶。他那從不離口的、價格不菲的哈瓦那雪茄,不斷地冒着煙,顯示着主人的身份和權力。摩根的投資公司——是愛迪生在曼哈頓繁華商業區的美國第一家白熾燈生產工廠的投資伙伴。每當愛迪生造訪德雷克塞爾的摩根大廈,這位總是把臉刮得干干凈凈的年輕發明家,經常喜歡諷刺這辦公室里的煤氣燈,說它們在「制造毒氣」。事實上,煤氣燈很快將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將是愛迪生發明的清潔可愛的電燈。

愛迪生雖然只有35歲,可已經是個大名鼎鼎的人物。人們熟悉他那卷邊的舊禮帽、鮮艷的圍巾以及磨損的艾伯特王子牌大衣。他和同事們連續18個小時灰塵漫天地工作,使珍珠街的發電站按時完工,而且能在夜間連續鋪設長達14英里的順街而下的管道電纜。每日清晨和傍晚,行人如潮涌般地穿梭於這金融地段。身着黑色制服的紳士們炫耀着自己的禮帽,搖晃着手中的拐杖。銀行信使的手袋中裝滿硬幣、美鈔、匯票、債券和股票,匆匆忙忙、來來往往。一位當時穿梭於華爾街的忙碌者曾這樣寫道:「雙眼緊盯自己手中的文件包,又同時關注着身邊經過的那些辦公室職員、那些手持來自世界各地郵件的郵差,人群在這里交匯,川流不息。」愛迪生更喜歡晚上工作,他總是和他的愛爾蘭同伴們在珍珠街附近滿身油污地鋪設地溝,或是在二層樓上裝配大型的發電機。

那年春夏之交,愛迪生有機會和摩根達成協議,做一件看起來不大但很重要的工作。在辦公室里,摩根不可一世,吹胡子瞪眼、亂喊亂叫,無論來客是誰,他都我行我素。與當時流行的夸張的蓬松大胡子相反,45歲的摩根先生留着整齊干凈的小胡子。他是地道的金融界紳士——保守、嚴厲、墨守成規。但是,19世紀80年代的美國正處於大變革的年代,男男女女都做着勇敢的夢,抓住機會,不顧一切地去攫取盡可能多的財富。與摩根大廈僅隔了幾條街的南面,羅布林家族設計的雄偉的東河大橋(East River Bridge),經過近13年的艱苦奮斗後才出現的懸掛奇跡,飛跨在紐約的河面上;附近的高架鐵路建於曼哈頓亂糟糟的交通之上,小功率蒸汽機車嘎嘎馳過,運送着成千上萬的工人,在城市鄉村之間南來北往;大西洋(600558,股吧)的海底電纜開創了電報傳送的奇跡,以前從老摩根在倫敦辦公室發出的信件,要幾個星期才能到達,而如今電報幾分鍾就將信息傳遞到目的地;鐵路運輸使過去的沼澤地和大草原變成了新城市,僅在前一年就鋪設了10000公里長的鐵軌。1880年調查報告顯示,美國有5000萬人口。摩根不同於其他的金融界巨頭,他關注時代新潮流,敬佩像愛迪生那樣勇敢、有志、勤勉、自信的人。

那時摩根剛從歐洲旅行回來,他把手頭的業務暫時放在一邊,向愛迪生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他將在自己居住的麥迪遜大街富人區的高檔住宅中,展示愛迪生的白熾電燈,這樣將推動革新的進程。意大利風格的摩根豪宅率先在紐約市使用電燈照明,這是一個了不起的壯舉。摩根要求,到那年的秋天,當他和夫人范妮及3個十幾歲的孩子從哈得孫河畔克拉格斯坦的鄉村別墅,遷居到市里來時,所有電燈都應安裝完畢,並且能夠正常使用。愛迪生喜出望外,有摩根先生的鼎力相助,所有視其發明為不安全和不可接受的說法將不堪一擊。無論世人如何看待摩根先生,都不得不承認他聰明過人。金融界人士均開始認識到,摩根有主見、有膽量、有頭腦,而最重要的是他守信用、說話算數。

所以,當腓魚即將在哈得孫河里產卵洄游時,愛迪生的工作隊伍也馬不停蹄地開進了位於36街東北角的麥迪遜219號即將完工的摩根豪宅。他們一鍬一鏟、費力地在木制馬廄下挖了一個地下室。在這臭烘烘的地下室里,他們安裝了蒸汽機和鍋爐,以帶動兩台發電機。摩根的馬匹只好移到另外的馬廄里。他們還挖了一條通道,使新地下室與房子連通。先鋪地磚,布好電線,再用磚砌蓋好。在室內,裝飾師克里斯琴-赫脫(Christian Herter)在監督着工人,沿着裝飾精美的牆面下原來已有的煤氣線路,再鋪設新的、彎彎曲曲的絕緣電線,這些電線通達整個住宅。一些房間里,每隔幾步就有線頭從高高的天花板頂上小洞中懸吊下來,它們的底端掛着小小的電燈泡。

1882年6月18日,愛迪生電力公司董事長梅傑-舍伯恩-伊頓(Major Sherbourne Eaton)致信愛迪生:「摩根的豪宅昨夜燈火通明。我沒在現場,但被告知摩根先生對燈光很滿意。控制250個燈的電動機出現火花,需要迅速更換,韋爾負責此事。赫脫一直在現場,一切正常。摩根只是對赫脫的固定裝置有些不滿。」到了秋天,當紐約的社交季節開始時,這位華爾街金融老板的家中已經裝上了385盞燈,它們照亮了房間的每個角落。從仆人房到配膳室,從卧室到日式客廳及大廳,到處柔光四射。在羅馬式高高的、帶橡木鑲板的餐廳里,透過10英尺見方的彩色玻璃天窗,燈光更是發出迷人的、寶石般的光輝。

高級雜志《藝術人家》(Artistic Houses)更是狂熱地評論着這所豪宅的裝修細節,特別是巨大華麗的赤褐色的客廳,「那里的牆上,有着從意大利古羅馬時期留下來的淡淡味道,或者更確切地說,是空氣中的余香,從中體現出完美的品位。」這些當然讓摩根先生高興異常。他蔑視那些粗俗的新貴族,雖然他的房子體現了金錢和權力,但它同時成功地顯示出他獨有的歐洲教養、文化水平和超人才智。當然,最奪目和標新立異的則是愛迪生的電燈。「每個房間都裝了燈,想照明,就簡單地按下開關。摩根先生只需輕輕按下床頭的開關,就可以瞬間打開大廳、一層的每個房間以及地下室的燈光——這對防止盜賊入室太有用了。」可是這設想的盜賊從未在午夜前出現。在摩根先生女婿赫伯特-薩特利(Herbert Satterlee)的回憶錄中寫道:「因為每天下午3點鍾有工程師來點燃蒸汽發電機。這樣在冬天的下午,4點後就可以開燈照明。工程師每天晚上11點下班,通常這時客人還在,或許牌局未完,而主人往往忘記看時間,而燈光卻慢慢地熄滅了。」接着人們就在突然降臨的黑暗中,摸索着又點起蜂蠟蠟燭和煤油燈。

但對摩根先生來說,這點小麻煩已不算什麼問題。每當冬日的黃昏來臨,城市白天的喧囂和噪音漸漸消失在默里山後,只有偶爾駛過的馬蹄聲打破這夜色的寧靜。當煤氣燈點燃時,萬籟無聲,可是當太陽消失在地平線下,摩根先生的蒸汽機和電動機卻開始發出震耳欲聾的轟鳴。這些機器聲音如此之大,以至於摩根先生的鄰居詹姆斯-布朗太太抱怨,她的整個房子都在跟着發抖。當然還不止如此,那該死的蒸汽機用的是煤,還冒着討厭的濃煙,布朗太太聲稱她的銀餐具也正在逐漸褪色。摩根先生向憤憤不平的布朗先生保證,愛迪生公司的「一個『專家』即將親自來檢修機器,解釋我們之間由此發生不快的原因。當然這一切都是免費的。」

愛迪生派出了一組人,先在機器下面加固了一層印度橡膠墊,又用氈子墊在馬廄里,並且把沙袋墊在機器下面。之後他們還挖了一條溝穿過院子,使煤煙進入宅子的煙囪里去。可是新的噪音又出現了。薩特利這樣寫道:「冬天,當冰雪在屋頂上開始消融,成群結隊的野貓聚集在這條溫暖的煙道上,它們的號叫讓人更難忍受。」同時,機器短路和故障仍然不時發生。

【作者:和訊獨家】【了解詳情請點擊:www.hexun.com】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