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A股港股

放開“看不見的手”用好“看得見的手”(1)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1-27 12:48


【治國理政·新實踐】


放開“看不見的手”用好“看得見的手”
——十八大以來推進“使市場在資源設定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紀實


這是一個歷史性的抉擇。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使市場在資源設定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表示:“關於使市場在資源設定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這是這次全會決定提出的一個重大理論觀點。”“提出使市場在資源設定中起決定性作用,是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規律認識的一個新突破,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一個新的成果,標志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這是一面思想的旗幟。十八大以來,這一重大理論突破為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進而牽引和帶動其他領域的改革指明了方向,引領中國經濟用好“看不見的手”和“看得見的手”,努力形成市場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機統一、相互補充、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的格局,實現了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按規律辦事,中國經濟理論的偉大探索

“使市場在資源設定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引領全面深化改革戰略全域的重大理論突破,必將深深銘刻在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豐碑之上。

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核心問題是如何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黨的十四大以來,我們一直強調要使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設定起基礎性作用。黨的十八大提出“更大程度更廣范圍發揮市場在資源設定中的基礎性作用”。十八屆三中全會將市場在資源設定中起基礎性作用修改為起決定性作用,雖然只有兩字之差,但對市場作用是一個全新的定位。

戰略的謀定來自對規律的認識和尊重。

理論和實踐都證明,市場設定資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市場決定資源設定是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必須遵循這條規律。隨著中國經濟市場化程度的大幅提高,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把握規律,解放思想,在處理好政府和市場關係、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上邁出了新的步伐。

十八大以來,從中共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到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從習近平主席訪美前夕接受《華爾街日報(博客,微博)》采訪到2015減貧與發展高層論壇,從“一帶一路”建設到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從扶貧工作到城市發展,無不貫穿著“使市場在資源設定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辯證思想。

讓創新活力在市場化機制下迸發——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七次會議指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就是要推動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堅持需求導向和產業化方向,堅持企業在創新中的主體地位,發揮市場在資源設定中的決定性作用和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增強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

以市場化手段服務“一帶一路”建設——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八次會議強調:“‘一帶一路’建設是一項長期工程,要做好統籌協調工作,正確處理政府和市場的關係,發揮市場機制作用,鼓勵國有企業、民營企業等各類企業參與,同時發揮好政府作用。”

改革是培育和釋放市場活力的根本動力——習近平總書記在華東七省市黨委主要負責同志座談會上指出,“要圍繞破解經濟社會發展突出問題的體制機制障礙,全面深化改革,增強改革意識,提高改革行動能力,使市場在資源設定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形成對外開放新體制,加快培育國際競爭新優勢。”

市場在資源設定中起決定性作用,並不是起全部作用,不是說政府就無所作為,而是必須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著力提高宏觀調控和科學管理的水平。

一方面,“股市漲跌有其自身的運行規律,一般情況下政府不干預”;但同時,當中國股市出現異常波動,為避免發生系統性風險,中國政府果斷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遏制了股市的恐慌情緒,避免了發生系統性風險。

一方面,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充分激發市場活力,滿足多層次住房需求;同時,對於一部分由於勞動技能不適應、就業不充分、收入水平低等原因而面臨住房困難的群眾,政府“補好位”,為困難群眾提供基本住房保障,積極構建“以政府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場為主滿足多層次需求的住房供應體系”。

一方面,商業類國有企業以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放大國有資本功能、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為主要目標,按照市場化要求實行商業化運作;另一方面,公益類國企以保障民生、服務社會、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為主要目標,必要的產品或服務價格由政府調控……

用好“看不見的手”和“看得見的手”,使之有機統一,相互協調,是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優勢的內在要求。

為早日實現共同富裕的偉大目標,中國堅持動員全社會參與,發揮中國制度優勢,構建了政府、社會、市場協同推進的大扶貧格局,形成了跨地區、跨部門、跨單位、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多元主體的社會扶貧體系。

城市發展需要凝聚多方合力。習近平總書記要求:“要善於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集聚促進城市發展正能量。要堅持協調協同,盡最大可能推動政府、社會、市民同心同向行動,使政府有形之手、市場無形之手、市民勤勞之手同向發力。”

讓市場在所有能夠發揮作用的領域都充分發揮作用,推動資源設定實現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優化;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創新行政管理方式,健全宏觀調控體系,優化公共服務。十八大以來,有機統一、科學發揮兩種“作用”已經成為統一全黨共識,凝聚改革力量,實現更健康、更高質量、更可持續增長的強大思想武器。

相信市場,激發出新的增長動力

當改革安裝上市場化的發動機,中國經濟激發出新的增長動力,走上了更加高效、更加優化、更具活力之路。

20多年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實踐仍然留下了不少“痼疾”,束縛了市場主體活力,阻礙了市場和價值規律充分發揮作用。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從廣度和深度上推進市場化改革,減少政府對資源的直接設定,減少政府對微觀經濟活動的直接干預,加快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建立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規則”。

三年多里,簡政放權的“重頭戲”始終唱得不松勁,改革紅利得以持續釋放。

過去蓋個章要一個一個部門去跑,現在不同部門可以同時辦理;過去得到北京“跑項目”,現在可以在網上及時辦理——去年底,國家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實現了與全國省級在線審批監管平臺的全面貫通,實現了網上受理、辦理、監管“一條龍”服務,讓資訊多跑路,讓企業少跑腿。

數據顯示,本屆政府成立以來至今,已取消和下放586項行政審批事項,提前完成取消和下放三分之一以上審批事項的預定目標;通過連續兩年修訂政府核准的投資項目目錄,中央層面核准項目累計減少了76%;工商登記實行“先照后證”,前置審批事項85%改為后置審批。

價格作用是市場對資源設定最重要的手段。煤電價格聯動機制、全面推進工商業用電同價,輸配電價改革試點啟動,非居民用存量氣和增量氣門站價格並軌,藥價改革全面實施,政府定價項目清單化……以重點領域價格形成機制改革為支點,改革向市場化方向大踏步邁進。

2015年9月,中央深改組審議通過《關於推進價格機制改革的若干意見》,首次以黨中央、國務院名義提出價格改革的路線圖、時間表:到2017年,競爭性領域和環節價格基本放開。到2020年,市場決定價格機制基本完善。

2015年10月23日,中國人民銀行宣布,對商業銀行和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等不再設置存款利率浮動上限,標志著我國利率管制基本放開,長達20多年的利率市場化進程進入了新階段。利率市場化條件下,利率的價格杠桿功能增強,推動金融資源向真正有資金需求和發展前景的行業、企業設定。

國企改革翻開新篇章。緊緊圍繞增活力、強監管兩個目標,《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應時出臺,從分類改革、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和國資管理體制、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等入手,只為一個目標——把國有企業打造成為獨立的市場主體。

一度為壟斷行業“玻璃門”“彈簧門”“旋轉門”阻擋在外的民間資本終於被“松綁開路”。金融、石油、電力、鐵路、電信等領域一批符合產業導向、有利於轉型升級的項目開始向民間資本開放。原來80%的政府定價項目已經下放;藥品等一批商品、電信等絕大多數服務總計近60項政府定價項目陸續放開。

保護存款人利益的《存款保險條例》正式實施,金融安全網更加完善有效。有了存款保險的護航,我國民營銀行加速設立,兩年來成立了5家民營銀行;未來也不設數量目標,成熟一家審批一家,多層次金融體系建設成效顯著。

資本市場注冊制改革穩步推進。未來監管機構將不再對發行人的資質進行實質性審核和價值判斷,發行公司股票的良莠留給市場來決定,從而形成市場參與各方各司其職、各盡其責的責任體系。

一批帶有頂層設計性質的改革方案相繼出臺,一批本著市場化目標的關鍵性改革舉措陸續推出,一系列多年孜孜以求的重點領域改革取得突破,為經濟社會發展釋放了大量制度紅利。

政府有為,為市場化改革搭橋鋪路

一個成功的國家既有有效的市場,又有有為的政府。

曾經,政府在經濟運行中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還經常扮演“救火隊員”,多年“政企不分”的“積弊”成為市場公平競爭、實現優勝劣汰、解放生產力的最大障礙。

轉變政府職能是深化行政體制改革的核心,實質上要解決的是政府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各級政府一定要嚴格依法行政,切實履行職責,該管的事一定要管好、管到位,該放的權一定要放足、放到位,堅決克服政府職能錯位、越位、缺位現象。”習近平總書記指出。

沒有超強度刺激,頂住經濟下行壓力,十八大以來,我國不斷健全宏觀調控,堅持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防風險腳步不減慢,堅持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的目標不偏移。

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m2增長了13.3%,人民幣貸款增長了14.3%,固定資產投資增長了10%,明顯低於2008年的17.8%、18.8%和26.6%。宏觀調控力度在保持穩定的情況下,更多的是通過推進深化改革,從體制機制上保障中國經濟發展的穩定性和創新驅動,打造新的增長極,增添新的增長動力。

宏觀調控的針對性和有效性進一步增強。人民銀行綜合運用多種工具合理調節流動性。2015年四次普降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五次定向降準,充分運用價格杠桿引導融資成本下行,引導金融機構將更多信貸資源設定到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

面對繁重的結構性改革任務,戰略上堅持穩中求進、把握好節奏和力度,戰術上抓住關鍵點。2015年底,短短一個月內,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兩次給“僵尸企業”發“紅牌”。按照企業主體、政府推動、市場引導、依法處置的原則,新一輪化解產能過剩的號角已經吹響。

依法治國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也是發展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

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領域立法工作緊跟全面深化改革節奏,成為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堅強后盾。

打擊“零負團費”,不得強迫購物……旅遊法的實施使中國旅遊業進入了全面依法興旅、依法治旅的新階段,有力推動了旅遊市場秩序的規範,維護了廣大旅遊者的權益。

早在上海自貿區掛牌前,全國人大常委會就作出決定,授權國務院在上海自貿區內對國家規定實施準入特別管理措施之外的外商投資,暫時調整外資企業法、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和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規定的有關行政審批。立法工作已經成為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個“牛鼻子”。

新修訂的環境保護法將“保障公眾健康”寫入總則第一條;食品安全法修正案草案嚴格維護百姓“舌尖上的安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修正案全力保障網絡時代的消費者利益……有了法律的保障,“市場之手”和“政府之手”便有了推進改革不斷前行的力量。

管好“政府之手”不等於政府“完全撒手”,更不是“束手束腳”,相反,開放的市場更呼喚政府敢於“邁開腿”,“步子要大,步子要穩”。

從簡政放權到建立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從鼓勵創新創業到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服務,從定向為“三農”和小微輸血到企業減稅降費;從加快收入分配改革到戶籍制度改革;從促進新型城鎮化到建立健全社會救助制度……

取消和下放制約市場活力的所有“桎梏”,破解前進中的舊痼新疾,實現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讓市場的活力得到盡情地釋放。

日臻完善的創業環境調動了創業的積極性。中國大地上創新創業之潮風起云涌,眾多身份各異、年齡不同的人有了一個相同的稱呼——“創客”。2013年5月至今,中央層面已出臺20多份相關檔案促進創業創新。2015年,全國新登記企業443.9萬戶,比上年增長21.6%,注冊資本29萬億元,增長52.2%,兩項數據均創歷年新高。自去年10月“三證合一、一照一碼”登記制度改革全面實施后,近兩個月全國新登記企業數量連創新高。

“互聯網+”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若干意見》《國務院關於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中國制造2025”……以互聯網為標簽的新經濟形態成為拉動增長的新引擎,日益創造著新供給、釋放出新需求、打造成新動力(310328,基金吧)。

社會政策“托底”,為經濟改革“清障”。全國城鎮新增就業超額完成年度目標;居民收入增速連續兩年“跑贏”經濟增速;三項基本醫療保險覆蓋人數超過13億人;織就世界最大的“社會保障網”;教育、司法等事關公平正義的改革措施紛紛出臺……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前無古人的偉大命題。雖然有增長放緩的壓力,雖然有結構轉型的陣痛,但放在一個更長的歷史坐標中,更加相信市場的力量,更加期待政府的作為,更加依賴個體的智慧,今天的中國經濟或正在三股強大合力的作用下涅槃重生。

(光明日報記者 溫源)

(本新聞來源:和訊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