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周刊─55 歲阿伯搞募資 變身臺版《高年級實習生》
鉅亨網李家如 2016-08-17 16:10
科技日新月異,是不是覺得自己跟不上時代? 貝殼放大投資長並不這麼想。
蔡裕景是昔日創投老將,人生洗牌、投入新創,現在的老闆還比他小兩輪呢!
早上十點,亞洲最大群眾集資顧問公司「貝殼放大」辦公室的開門時間,幾名穿著 T 恤、短褲的年輕人睡眼惺忪地進門。一位 55 歲阿伯,穿著襯衫、西裝褲,早已精神抖擻地坐在辦公桌前。
這名阿伯,有一張貝殼放大的名片,頭銜印著「Nokia Man (諾基亞男)」,因為他握在手裡的「諾基亞 6330」,在當今滿街的智慧型手機中,特別顯眼;而他的年紀,也像他手上的老舊手機,比整間辦公室的「90 後」同事都老上一倍。
或許不會用智慧型手機、不會玩臉書,但是,他是貝殼放大的新任投資長蔡裕景,正在幫「鮮乳坊」、「台灣吧」等台灣年輕人最喜歡的新創品牌找投資人。
「Eric(蔡裕景的英文名)一個人在創投歷練,比我們整間辦公室加起來還資深!」貝殼放大營運長王佑哲坐在旁邊,像朋友般和蔡裕景聊天。
邊緣化,求生路
投入沒人看懂的網路科技
蔡裕景的確不是一般的阿伯,他在兩個世代中穿針引線,替傳統投資人找到資金出路、為創業年輕人找到圓夢的天使基金。
其實,蔡裕景是創投界的老將,會和這群年輕人當同事,都是一連串有趣的機緣。
1998 年,蔡裕景還在中華開發調研處工作,後來因業務整併到直接投資部。中華開發的投資部,是台灣半導體及資訊產業的重量級投資重鎮,舉凡台積電、聯電等知名企業,中華開發都有角色。
不過,這些大案子都與蔡裕景無緣。講話直接的他,坦言自己剛進到投資部時被「邊緣化」。「熱門主流的產業都有人占走了,所以自己只好聚焦於當時還是邊緣的網路小案子投。」而蔡裕景第一件成功參與的案子,就是當時還名不見經傳的「KKBOX」。
現在看來,KKBOX 已是台灣網路串流音樂的龍頭;但在當時,這些新興的網路公司還不成氣候,「像愛情公寓,(當時)整家公司只有 3 個人;無名小站也才剛起步。」蔡裕景回憶。
「台灣是硬體起家,以前看案子只要看產線幾條,就可以算投報率。但是新創公司沒有工廠,服務還免費,說他們會賺錢,鬼才相信!」蔡裕景大笑。他好不容易整理出獲利模式,加上當時的長官支援他,中華開發成為 KKBOX 早期新創公司的投資人,並開始注重文創服務業的投資。
曾和蔡裕景一起投過這些「小案子」、現在仍在中華開發服務的前同事,就非常佩服他看公司的獨到眼光。「當時沒什麼人在看網路,但 Eric 就一直覺得這塊很有希望。他用很開放的觀點看事情,才能看到新東西。」
08 年雷曼兄弟倒閉,衝擊金融業,蔡裕景毫不掩飾說自己是「第一批被請走的」。但他對網路情有獨鍾,繼續在一家創投公司當財務顧問,直到一件案子,讓他徹底醒來。
12 年,台灣新創公司「走著瞧」 (Gogolook)正四處籌資,蔡裕景覺得這家公司潛力無窮,無耐創投公司看不懂軟體,遲遲不肯放手投資。隔年,走著瞧就被 LINE 的母公司──南韓 Naver 集團,以新台幣 5.29 億元高價購併。
喬事情,有手腕
深諳錢在哪、金主想什麼
眼睜睜看著本土公司被國外買走,台灣的「老鈔票」卻猶豫不前,讓蔡裕景十分痛心,「我得換個更年輕的老闆。」當他聽說貝殼放大要做私募股權的媒合平臺,他便向貝殼放大創辦人兼執行長林大涵接觸,兩人見面一拍即合。於是,55 歲的蔡裕景,老闆變成 29 歲的林大涵。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