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基金的正確姿勢(7)—業績內部評價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8-03 18:10
上次,我們從基金公司、基金規模、基金經理背景、基金費用等幾個方面探討了基金業績的外部評價標准。今天我們來聊聊基金的業績內部評價標准,把金融機構選擇基金的方法告訴大家。看看和非專業投資者選基金的方法有什麼區別。
基金業績內部評價
基金的內部評價體系中,可以分為定性評估與定量評估。定性評估中,包含投資過程評估和組織結構評估。投資過程中,需要從基金的投資風格、投資策略、風險管理、信息來源、交易能力進行評估。組織結構中,需要評估的方面包含基金公司的股權結構、激勵機制、資源支持、團隊經驗、員工穩定性、後台管理。定量評估中,需要參考基金的歷史業績、風險調整後收益、業績持續性、信息質量。在這些評價因素中,不同的金融機構在對基金的評價中,對這些方面的側重點各有不同,給這些方面賦予了不同的權重。對這些可定量的指標進行排名後,再根據權重對這些排名形成的分數進行綜合評分。
歷史業績分析
對於一只基金的評判標准,歷史業績是一項很重要和直觀的判斷標准。在對歷史業績進行評價中,很多人用凈值增長率作為標准。認為過去一段時間內漲的最多,這只基金就最好。但在金融機構眼中,過去一段時間的收益高,並不代表未來的收益還會高。所以需要對歷史取得的業績的原因進行分析。
有些基金經理選股的能力強,買入後長期持有,但總是能買到大黑馬,選出的股票在大盤漲的時候漲的更多,在大盤跌的時候跌的更少。長期下來,這只基金的收益就比大盤強了很多。金融中將這種能力叫做alpha收益。
另一種基金經理,雖然選股能力一般,他的股票組合大盤漲時跟着漲,大盤跌時一起跌。但調倉換股的時點把握的好,總是能在高位賣出,低位買入,買了就漲,賣了就跌。這種情況叫做beta收益。
後期有人將alpha和beta結合,起了個新名字叫smartbeta收益。
人靠衣服馬靠鞍。語言也是一種藝術。簡單的事,一旦換成金融術語,有沒有瞬間覺得逼格提高了?
再舉個小例子,如果你需要用錢,想找朋友借錢。一般情況下會說:「嘿,老王,我最近手頭緊,想跟你借點兒錢花,過倆月還。」
如果用金融術語說出來,一般就是:「王總,今天見面是想向您推薦認購一款為您量身定制的關於本人未來60天的打包現金流的專項理財計劃」聽起來是不是感覺就完全不同了。
言歸正傳,在歷史業績分析中,有些金融機構將alpha能力作為基金業績的參考核心。由於基金的規模偏大,beta收益會因流動性因素導致的沖擊成本較高而降低。(翻譯成人話的意思就是:雖然我能判斷出市場漲跌的時點,但因為錢太多,同時等待賣出的股票相對太少,這種情況下,想買的時候市場沒有足夠的股票賣給我,只能以更高的價格買,想賣的時候同理,再加上市場中會有一些漲了就買,跌了就賣的跟風盤。可能會出現一買就買到了漲停,一賣就賣成了跌停的情況。這種「想買買不到,想賣賣不出」的情況,就叫「流動性不足」。「沖擊成本」就是沒能按照預定的價格成交,而多付出的成本。)而選股產生的alpha收益,受沖擊成本影響較小,更加適合大資金操作。因為就算是熊市,也會有因成長性強、盈利增速強、股價持續上漲的黑馬型股票出現。通過阿爾法這個指標就體現了基金經理選出黑馬股的能力。運用方法是:分別用過去1年、2年、3年的alpha值進行單項評分,並賦予不同權重。有些機構認為過去1年的表現比過去3年的表現更重要,表現了基金經理捕捉當前機會的能力。另一些機構認為過去3年甚至5年的表現比過去一年的表現更重要。更長期的業績表現了基金經理的穩定性,而不是短期運氣好。不同的觀點就會對短期和長期alpha賦予不同的權重。所以最後的評分結果也就不同了。
另一些些金融機構以基金的凈值增長率、夏普、特雷諾、信息比率作為基金評判的核心。「凈值增長率」指的是這只基金過去一段時間的賺錢能力,「夏普SharpeRatio」和「特雷諾Treynorratio」這倆指標可以理解為風險與收益綜合評價後的結論。「信息比率Information Ratio」關注與市場平均收益的對比後所獲得的超額收益。體現的是這只基金的主動管理能力。
運用方法是:對需要評價的主管理性基金,分別取過去1、2、3年的數據,對這4個指標分別進行排序評分,再從橫向與縱向的角度,對1、2、3年和上面的四個指標賦予不同權重。最後綜合出來,這個內部業績評分就出爐了。
當然,基金的業績評價方法絕不止這兩種,可以說沒有兩家金融機構評價標准是一摸一樣的。有的機構加入了其他例如傑森指標、赫斯特指標,下行風險指標,換手率,投資比例超限率等等指標。有的又對這些指標進行取平均值等「深加工」。最終的評價標准也就百花齊放了。看到這,你可能會問:那尼瑪到底還有沒有靠譜的標准?!
這個問題問的好!舉個例子,就像「宮保雞丁」這道菜,不同省市地區使用的食材種類不同;食材種類相同時,不同飯店采購的食材新鮮程度不同;采購的新鮮程度相同時,不同廚師使用食材的用量比例不同;比例相同時,不同廚師對火候的把握不同。同理,基金評價的標准也就各有不同了。
延伸的說一句,就算是同一個廚師,同一家飯店,同一批食材,同一個鍋,炒兩盤宮保雞丁,這回總一樣了吧?這樣的話,可以說大概率情況下品質一樣了。但也不一定。例如炒完一盤後,炒第二盤時,老板過來催菜、停電、煤氣故障等一般突發情況仍可能出現而導致品質不一,更不用說自然災害這類毀滅性打擊造成的影響了。同理,基金評價的標准在長期來看,也會隨着市場結構的變化而出現變化。
說了以上這些,有沒有發現金融機構(主力)相比於非專業投資者(散戶)的巨大優勢?但是,剛才談的這些內容對於選擇基金的完整流程中,還只是冰山一角,在當代金融機構對基金評價體系的總結中,定性方法所被賦予的權重(75%)遠高於定量(25%)的方法。下一期我們再簡單介紹一下定性的基金評判方法。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本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准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 投資10至18歲孩子的最佳方案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