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為了忘卻的紀念——從唐山大地震反思災害預報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8-03 09:32


本文由安邦咨詢授權和訊網智庫發布

1976年7月28日,北京時間3時42分53.11秒,東經118.1度、北緯39.6度,河北省唐山市豐南區一帶突然發生里氏7.9級強烈地震,震源深度16公里。23秒鍾後,唐山被夷成廢墟,682267間民用建築中有656136間倒塌和受到嚴重破壞,242769人死亡,164851人重傷,4204個孩子成了孤兒。直接經濟損失達30億元人民幣以上。地震罹難場面慘烈,為世界罕見,名列20世紀世界地震史死亡人數第二,僅次於海原地震。唐山大地震當年的死亡率高達44.1‰,人口自然增長率驟降到-29.2‰。


40年後的今天,這場災難仍然在中國人心中有很重的份量。7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到河北省唐山市考察。上午9時55分,習近平來到唐山地震遺址公園,在紀念牆前敬獻花籃,緬懷40年前在那場大地震中罹難的同胞和在抗震救災中捐軀的英雄。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在紀念地震罹難者的同時,我們也應該從中有所反思,從災害和教訓中學習,才能有所改進。

唐山大地震最應該反思什麼?作為國內獨立智庫,安邦咨詢(ANBOUND)研究團隊認為,最應該反思的是地震預報和預警工作。地震等自然災害不可避免,但災害預報和預警工作則是人為可以改進的,通過主觀努力可以拯救寶貴的生命。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之後,地震是否可以預報的問題在國內引發爭議。令人驚訝的是,最堅持「地震不可預報」觀點的,竟然是專門負責管理管理全國地震工作的中國地震局。中國地震局的11項基本職責的第6條就是:「管理全國地震監測預報工作;制定全國地震監測預報方案並組織實施;提出全國地震趨勢預報意見,確定地震重點監視防御區,報國務院批准後組織實施」。如果中國地震局堅持「地震不可預報」論,實際上就是否認了國家賦予它的一項重要工作。

安邦咨詢進行的大量信息跟蹤研究發現,「地震不可預報」的觀點主導中國地震局系統由來已久,在唐山大地震發生前,並不是沒有機構預測唐山將發生大地震,但遺憾的是,來自國家地震局的專家意見否定了這些地震預報,沒有對唐山給出應有的預警建議。只有青龍滿族自治縣的地方官員對地震局年輕研究人員的臨震預報當了真,青龍常委會進行了積極部署,結果距唐山115公里、有47萬人口的青龍縣在大地震中無一人死亡,堪稱人類災害史上的奇跡。

中國地震局在地震預報研究中的保守與消極,與其行政化和缺乏擔當有關。曾有國內學者表示,在地震局現有的職能中,救災是民政部的事,建築抗震標准制定是建設部的事,剩下最核心的地震監測預報職能純粹是科研性的。而中國地震局表面上雖是事業單位,但實際上已經高度行政化,「考慮到行政因素,會綁架政府的信用——政府因為難以承擔錯報的道義和法律責任而寧可不報,歸責於科技,甚至打壓民間預報以免讓官府難堪。」分析人士認為,如果地震局回歸科研機構本色的話,其即使預報錯誤,也只是科研上的事,而不會傷及政府。四川省地震局前預報組人士也持類似的看法,他認為,在現有地震機構設置體制下,市縣地震局表面上有人,實際上形同虛設,「沒有科研技術支持,管理就很虛」,必須對地震局系統進行改革,轉變作風、打掉架子,讓大量的人員到一線去做研究。

短期臨震預報是世界性的難題,沒有一個機構在這方面做到准確。但預報不准確並不意味着不能進行地震預報研究,更不能因為擔心預報錯誤而扼殺了相關的研究。這種出於「政治責任」而不是出於「專業責任」的擔心,扭曲了官方地震部門的決策標准,也使得他們在一次次地震中成為尷尬的不作為者。

除了地震預報研究之外,中國還應該大力加強建設地震預警系統和預警機制。不同於地震預報中的巨大不確定性,預警系統是在地震發生後提供緊急預警,其原理就是與地震波打時間差。安邦咨詢首席研究員陳功曾經指出,日本能做到提前10秒到1分鍾發出警報,這是一種巨大的成功,中國應該立即學習日本並着手建設保護民眾安全的預警信息系統,綜合利用廣播電視電信等通訊系統,在任何地方發現地震波的瞬間自動向全國發出警報(每日經濟,2011年8月8日,總第3983期)。實際上,這種系統在日本已經有成功的實踐,日本的地震預警系統通過提前幾秒至十幾秒的預警,能夠有效減少人員傷亡。據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所長王暾博士介紹,「監測站需要搜集震前3-5秒的數據進行分析,因此有20公里左右的預警盲區。但是在距離震源50公里內的地區,會在地震前10秒收到預警信息;90-100公里內的地區,能提前20多秒收到預警信息。」

唐山大地震過去已經整整40年了,中國經濟發展取得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綜合國力和科技水平有了極大的提升。在自然災害研究、預警和防災救災等方面,也應該有相應的提高。但從今年應對特大洪災來看,可改進的地方還有很多。在唐山大地震40周年之際,應該理性地反思過去,科學規劃,才能在未來改進。

【作者:和訊獨家】【了解詳情請點擊:www.hexun.com】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