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市違約潮爆發 今年上半年違約金額超去年全年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6-29 08:40
6月27日晚,中國人民銀行(央行)在其官網發布《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16)》,對2015年中國金融體系的穩健性狀況進行了全面評估。其中提到,2015年公司債、企業債和債務融資工具共有18起違約事件,較上年有所增加。其中,公司債12起,涉及債券本金35.3億元;企業債2起,涉及債券本金23億元;債務融資工具4起,涉及債券本金60億元。
也就是說2015年全年的債券市場違約金額超過100億。
還沒完。值得一提的是,據Wind資訊統計,截止目前,國內債券市場今年已經發生18家發行主體債券違約事件,涉及債券數量36只,涉及本金超過200億元。而在此之前,中國債券市場曾長期(超過10年)未發生過實質違約。
這些名字中包括大量之前人們心目中的明星企業:南京雨潤、保定天威、東北特鋼、廣西有色、金滿堂、上海雲峰、山東山水、春和集團等。
半年的債市違約金額即達到去年全年的兩倍,這也意味着今年全年債市違約金額或達到去年的4倍!
近日,標准普爾全球評級發布《中國違約情況增加令市場穩定性面臨風險》報告警告稱,中國境內債券違約風險加劇,僅今年頭四個月,已經超過去年全年的數量。若出現一宗意料之外的大額違約將引發市場動盪。
包括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內的多個國際機構日前就中國企業債務高築表示擔憂。
從2014年開始,中國債券市場的神話逐一被打破:公開信息顯示,2001年至2014年3月,中國債券市場沒有發生過發行主體實質性違約;即便偶爾出現信用事件,也都在剛兌的環境下化解,債券收益並不反映其風險,投資人總能穩得信用利差。這一「神話」隨着2014年3月「11超日債」(ST超日於2012年3月7日發行,至2014年3月6日期滿兩年)未足額兌付終結。
2015年,中國信用債市場風險繼續暴露和蔓延。2015年4月,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下屬天威集團發布公告稱,未能支付發行額度15億元的2011年度第二期中期票據利息,成為首只違約的國企債券;當年9月,天威稱集團及旗下三家子公司無力償還到期債務,擬申請破產重整。這意味着央企不敗金身告破。國資委隨後摸底排查106家央企債券,三年來債券違約涉84億元。
信用債違約也從私募債蔓延到公募債。2015年4月,「ST湘鄂債」構成實質性違約,成為內地公募債券首次本金違約。中科雲網(002306.SZ)發布公告稱,其雖然通過股東財務資助、資產處置等多種方式籌措資金1.61億元,但仍有2.41億元的資金未能到位,最終導致當天回售日到期的「ST湘鄂債」出現違約。
目前,城投債成為信用債市場少有的尚未出現違約的品種,然而,實際上從去年開始已有城投擔保的債務出現違約。今年4月份,北山投資、海南交投發布公告,宣布將通過地方政府債務置換提前兌付「14宣化北山債」「14海南交投MTN001」。有業內人士認為提前償還債務,只還票面利息,對於投資來說並未能如期拿到足夠的回報,也是一種變相的違約。
央行在《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16)》中表示,債券市場信用風險狀況主要有以下兩個特點:一是債券違約事件有所增加。二是違約企業主要集中在產能過剩行業。2015年,發生違約的企業主要處於光伏、造船、風電、煤炭、有色金屬等產能過剩的行業,約80%為民營企業,國有企業違約事件也開始顯現。
監管方面對此的表態是:對於當前公司信用債券市場信用風險要客觀看待。
在經濟下行周期,債券市場違約事件增多是國際市場普遍存在的現象。標准普爾數據顯示,美國信用債券市場在2007-2011年違約率從0.49%上升到5.71%。我國債券市場過去幾年的快速發展正處於經濟上行周期,較少發生違約,隨着宏觀經濟增長趨緩,部分發行人經營出現一些困難,違約概率上升是企業信用風險釋放的自然反映。
- 不論是30歲還是70歲 都值得嘗試做一次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