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革才能使中國成為創新國家?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6-29 08:40
本文由安邦咨詢授權和訊網智庫發布
自本世紀初以來,中國是專利申請增速最快的大國,此間中國企業在境外提交專利申請的數量已增加30倍,專利申請從未像現在這樣流行過。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專利申請的一個顯着特色是,跟其他大國相比,專利在不同領域的分布不均衡得多。中國85%的IP5專利來自電信、計算、數字通信和視聽技術領域。在化工、藥物和生物技術等領域,中國幾乎是一片空白。多數中國專利並未達到國際舞台,因此並未納入經合組織或歐洲專利局的數據之中。
中國的絕大多數專利是在國內申請的: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去年12月發布的《世界知識產權指標》(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DICATORS)報告顯示,2014年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SIPO)收到的專利申請達到驚人的92.8萬件。緊隨其後的是美國(57.9萬件)、日本(32.6萬件)、韓國(21萬件)和歐洲專利局(15.3萬件)。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的數據表明,2014年中國的發明者在中國境外提交的專利申請僅為3.67萬件,遠遠落後於美國(22.4萬件)、日本(20萬件)和德國(10.6萬件)。
另一方面,許多外企不願在中國申請專利,倫敦經濟學院(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的知識產權專家馬克•香克曼(Mark Schankerman)說,「因為,通過中國的法庭進行專利維權幾乎是不可能的」。
香克曼教授將中國如今對待專利的態度和19世紀初的美國相提並論。他說,「那時,美國人從英國偷竊知識產權,因為他們是技術的消費者,而非生產者。如今,美國成為技術發明的先鋒,而中國人就像那時的美國人。」
中國市場這麼大,國際公司不敢忽視它,越來越多的外企設法在中國保護知識產權。香克曼教授預測,北京方面很快將通過強化執法來鼓勵這一趨勢。他說,「一條原因是,中國想要鼓勵外國投資進入,如果知識產權被系統化竊取,外資將不會進來;另一條原因是,中國正逐漸從低工資的技術消費國轉型為技術生產國。」
安邦咨詢(ANBOUND)的研究團隊認為,中國要實現向創新大國的轉變,必須在兩個大的方面實現轉變:一是中國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這是個復雜的建設過程,不僅涉及法律和制度的系統建設,還包括相關的中介服務體系的發展和建設,需要的過程會比較長;二是知識產權主體的培育,也就是需要大量的創新型企業和研究機構,需要它們創造出真正有質量的創新型知識產權,而不是簡單比拼發表論文數量多少,申請專利的數量多少。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