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與科技 是誰在革誰的命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3-12-24 10:59
本報記者 邢
日前,由寰球傳媒集團主辦的“汽車安全3.0時代”論壇在京召開。論壇期間,汽車企業、IT互聯網及諮詢業代表紛紛就 “汽車與IT誰能革誰的命”、“汽車與IT的融合”、“汽車比IT變革更慢”等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最終雙方在汽車必將走向智能化的方向上達成了一致意見。
雙方的話題是由特斯拉現象以及谷歌無人駕駛技術引發的,針對主持人首先提出的 “傳統汽車是否還有生命力”這個思考,搜狗CEO王小川以例證來闡述了他的觀點:需要倒逼機制推動汽車加快變革的步伐。他同時還表示,IT雖然越來越多的參與到汽車市場中,但並不會“革了汽車的命”。
吉利汽車董事長李書福也表明了他對互聯網的態度:不會涉足IT,不會考慮誰吃掉誰的問題,他只專注於如何做好汽車,因此,他更多的是強調的是 “術業有專攻”。不過,對於汽車與IT的融合互補,他認為這是大趨勢。他認為吉利當初決定收購沃爾沃的部分原因正是因為沃爾沃擁有汽車智能化的研發能力,尤其是在無人駕駛技術方面的研發優勢讓他對其勢在必得。
諮詢公司麥肯錫董事高旭也持有與李書福同樣的觀點。他認為,汽車與IT不是誰革了誰的命的問題,最重要的是雙方的高度融合才能推動汽車業向前發展。“躲汽車走”的王小川曾經嘗試過與汽車企業合作,但結果讓他感到崩潰,“IT是以月為時間單位,到了汽車企業就成了以年來計算。”這對於視時間如黃金的IT企業來,車企的決策流程“實在太慢了”。不過,他並沒有放棄對汽車未來發展的關注,對於無人駕駛技術的現實應用,此前體驗感覺並不好的他反而對此興緻頗為濃厚。高旭則認為,汽車是一個複雜的技術高度整合的品,因此,它不太可能跟得上互聯網變革的速度,但這並非是汽車業 “不思進取”的理由。他建議IT企業應把握汽車製造業的規律,以便更好地融入其中,推動汽車業加速變革。
易到用車CEO周杭是個敢於吃螃蟹的人,作為特斯拉的用戶,他認為他的選擇 “並不后悔”。他稱,特斯拉的優勢在於其具有良好的用戶體驗,而非價格。在周杭的眼中,特斯拉並非完美之作,但卻隱隱讓他看到了汽車未來的樣子。李書福也讚賞特斯拉的獨特魅力,但他更認為這是在新的歷史時期出現新的汽車工業的發展模式,“也許發展到一定程度以后,它去併購一些傳統的汽車公司,把傳統汽車公司改造成新的業務模型的新的汽車發展方式”。
不斷創新的能力讓互聯網的變化日新月異,王小川們都會感到來自業內的強大壓力。而對於傳統汽車業,這個壓力並不比互聯網小,“汽車業可能正在面臨第三次革命”,因此,沃爾沃、奔馳推出了無人駕駛技術,寶馬、大都在電動車上加了籌碼,豐田、本田也加速混合動力技術的推廣。而國內車企也在迅速佈局新能源市場,目的只有一個,在未來汽車市場競爭中不會落於人后。
“這個革命應該就是從傳統汽車向智能汽車的轉變。”當所有嘉賓都贊同這個觀點時,李書福再次拋出了 “汽車是四個輪子加一台計算機,再加上一堆電池”的新的造車理念。他給所有嘉賓描繪未來汽車的三項功能:四個輪子是基礎,是載體;計算機則是指智能化的發展趨勢;一堆電池則是勾勒出了汽車的新能源方向。李的觀點並不新穎,但必須承認的一點是,這正是未來汽車的方向。
王小川則以互聯網的特徵為李書福的觀點“添枝加葉”,他將互聯網的兩大精神嫁接到了汽車上:一是用戶體驗,二是數據共享。目前,汽車業也越來越重視用戶體驗的效果,一向自負的大汽車甚至也於近期提出了“以人為本”的營銷理念。而在數據共享方面,汽車業也有一些嘗試,但尚未打通車企之間的數據共享壁壘。相比互聯互通的互聯網,汽車業的變革的確是慢了半拍,但這絲毫不會改變汽車仍將是未來社會生活中最重要的載體地位。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