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忠謀:帶領3000研發大軍迎戰英特爾三星
鉅亨網新聞中心
新浪科技訊 12月13日下午消息,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宣佈卸任CEO一個月后,於昨日接受台灣《經濟日報》的採訪時強調,他本人仍然親自掌握先進製程的研發,並帶領3000多人的研發大軍,通過靈活的戰術迎接英特爾和三星的挑戰。
張忠謀指出,台積電靠“技術、製造優勢、客戶及大聯盟伙伴的信任”這三點取勝,未來幾年均將會維持相當高的資本支出;盡管資本支出占營收比重將隨營收成長而下滑,但對金額仍會是相當高的水平。
張忠謀重申,未來10年內,是他擔任台積電董事長最關鍵的交棒階段,原因是董事長要對股東、員工及社會負所有成敗責任,且是“很大的責任”,即使他已交出執行長的棒子,仍親自督軍台積電的先進製程研發。
張忠謀已將特殊製造的近700位研發人員及4000位工廠研發人員的指揮權,交給接任共同執行長之一的魏哲家,自己則親自帶領負責先進製程的3000多位研發人員,在16納米/10納米、極紫外光(EUV)、先進設計服務平台等領域,持續奠定領先的基礎。
張忠謀強調,壯大研發陣容及提升研發經費之餘,也必須要投入巨額的廠房、設備等資本支出,才能收割研發的果實,強大的研發陣容與高資本支出,是台積電未來幾年都還能有不錯豐收最大憑藉。
台積電近三年資本支出分別為72.9億、83億及97億美元,營比占比均約50%,明年資本支出也將與今年的97億美元相當,但因明年營收規模擴大,占營收比重將略低於今年。
張忠謀強調,“技術、製造優勢、客戶及大聯盟伙伴的信任”,一直是台積電的戰略,從開始至今都沒改變;但台積電的戰術靈活,很可能在某個先制進程贏得某一客戶的信賴,隨時都會有新的突破。
據法人透露,台積電去年研發支出低於英特爾和三星,但十幾家主要客戶和台積電的總研發支出金額達到135.64 億美元,超越三星的102.38億美元及英特爾的101.48億美元。
接班 要把外面世界帶進來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昨日表示,擔任台積電董事長的責任,是要把外面的世界帶進公司,用公司組織力量來迎應(歡迎和應付),不要只在公司裏面苦幹。
他強調,交出董事長棒子,是他未來十年內最重要工作,他希望交棒的時間“愈快愈好”,但二位共同執行長還未成氣候,也急不來。
為了闡述他心中理想董事長人選條件,張忠謀拿出珍藏的手稿,勾勒企業領導人養成軌跡圖,強調兩位共同執行長劉德音和魏哲家已進入最頂層的企業管理者位階,但才剛起步,要完全勝任,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以下是張忠謀專訪紀要:
問:董事長交棒人選?須具備什麼條件?
答:為了回答你的問題,我特地准備由Ram Charan所寫一本書當中劃的一張企業管理者養成軌跡圖來明。
在職場生涯當中,一個年輕人從學校畢業之后,要先從“管理自己”開始。之后,第二階段是“管理他人”,然后進入“管理經理人”階段、再到“功能管理者”,最后才是進入“企業管理者”。
兩位共同執行長之一的劉德音,1993年進入台積電,當時是從“管理他人”進入“管理經理人”的階段,經歷20年,他進入企業管理者階層的起點。
另一共同執行長魏哲家,是1997年離開特許半導體加入台積電團隊,他是直接從“功能管理者”階段,經歷16年也到了企業管理者的起點。
至於我已經做企業管理者近27年的時間,我評估,對台積電的付出已相當多了,雖然現在最大興趣仍是台積電,但也希望能在個人還有十年健康身體前,盡快完成交棒,享受其它的興趣。
未來十年內,我要帶他們兩位走企業管理者的路,過程當中,也許他們當中某人、甚至兩個人可能會從這條路上掉下來,但我還有備案,就是加入一位具有企業管理經驗、約當在戰后嬰兒潮出生的外國人。
問:你心中的國外接棒人選會是哪裏個領域的人才?
答:董事長與CEO的責任,主要是把外面的世界帶進來,用公司組織力量來因應,不要只是在公司裏面。
董事長交棒人選,我以魏哲家、劉德音兩人為首選,現在還不需要去想找哪裏個外國人來。其實,當前最緊迫的就是把魏、劉兩人”帶上來“。現在我也會鼓勵他們,給他們機會。至於有沒機會,要看他們自己走得多快,我盡我的能力幫助他們,讓他們上戰場。
問:你希望什麼時間能完成交棒?
答:時間當然愈快愈好,這是很大的責任。
一家公司有三種主要利益關係者,包括股東、員工及社會。台積電是台灣重要的公司,對三種關係者責任也很大,我非常謹慎交棒,非到接棒者確定把公司與責任接下來,我是不會走的。
看創新 才能拉升毛利率
問:台積電為何近三年大幅拉高資本支出?
答:2009年我回鍋擔任執行長時,就提出台積電未來將採取三個策略轉變,首先是價格下滑幅度將止穩,其次是研發費用要巨幅增加,再來就是增加資本支出。因為研發是種子,要靠資本支出蓋廠房、添購設備,才能收割。
問:如何看台灣的創新能力?
答:我認為,政府近年來對研發經費投入不少,如工研院五年投資500億元,中研院也投入甚多,但台灣業界投入研發太少,導致創新能力受限。
台灣企業毛利偏低,是導致創新能力受限的關鍵。由於沒有錢投入研發,導致毛利偏低,沒有競爭力,又會再次落入沒錢投資研發的泥淖當中,這是惡性循環。
台積電今年研發經費是以往的三倍,增加很快,別的企業也在增加,但增加很慢,關鍵就在於毛利過低。
台積電毛利率高時甚至有五成,少也有四成,平均45%。研發費用是要從毛利拿出來,估計約8.5%至9%,加上其它包括銷售等管銷費用,平均約12%至13%。
若是一家公司毛利率僅剩5%,光支付管銷費用就是一筆沉重負擔;若是拿去做研發,等於把賺到的純益用掉。這也是為何台灣的公司研發做得少,如此就很難創新;不創新,毛利率就低,只能徒呼負負。
談設廠 不考慮美國製造
問:如何看美國總統奧巴馬鼓勵製造業回美設廠?台積電是否考慮赴美設新廠?
答:過去二、三十年以來,亞洲因為生成本低、工程師供應充沛且薪資低廉,很多美國工廠開始移至亞洲設廠,使得美國年輕人的工程相關就業機會變少,不願意選讀工程相關科系;在年輕工程師愈來愈少、無法滿足工廠需求之下,美國逐漸失去製造優勢條件。
現在奧巴馬提倡把工廠移回來美國,但工程師供應仍不足。不可否認,已有蘋果、鴻海前往美國設廠,有其象徵性反應。奧巴馬是政治人物,這樣的話,或許可討好失業的民,但奧巴馬最多也只會再做三年美國總統,因此,我認為“美國製造”的效應有限。台積電在美國已有設廠,目前沒有赴美設新廠的規劃。(木南)
- 技術分析變簡單了!化繁為簡實戰學招生中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