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場危機復來 資金避險又會逃向何方?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6-14 10:40
有評論指出,全球金融市場本周焦點集中於多國央行的貨幣政策決定,包括美聯儲、英倫銀行、日本和瑞士央行等。此外,下周英國脫歐公投的不確定性,或造成全球金融市場的連鎖沖擊,本周金融市場開局的主題離不開「避險」兩字。這篇文章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美元兌日元於昨天亞洲時段下試106,現貨金價升至1284水平,以及英國、德國、日本和美國國債孳息率上周起明顯走低,可見避險情緒正在發酵。以10年期國債孳息率為例,日本、德國及英國上周五同創新低,分別錄得負0.14厘、正0.02厘和正1.232厘。美國10年期國債殖利率則跌至2013年以來最低水平的1.64厘。
評級機構惠譽估計,截至5月份,全球總共60萬億美元主權債之中,近17%(約10.4萬億美元)的收益率為負值。追蹤逾2.3萬只投資級別債券走勢的美銀美林全球總體市場指數(BofA Merrill Lynch Global Broad Market Index),2016年迄今上升4.7%,創1997年有紀錄以來歷年同期最大漲幅。
伴隨整體債券價格飆升,作為歐元區借貸成本指標的德國國債,9年期及以下的債息全面走進負數,10年期國債亦降至接近零息水平;瑞士和日本的10年期國債殖利率更早已是負值。
近年債券大受歡迎的背景,可追溯至美國次按危機冰封全球經濟增長後,一眾央行的政策方針改為層出不窮地印銀紙救經濟,以及扶持「大到不能倒」的投資銀行。故此,長期利率被壓至異常低水平,造成流動性四溢,催生了「資產荒」。
2014年6月以後,歐洲和日本央行相繼推行負利率政策,更加劇了債市的火熱程度。目前英國脫歐公投爭議、美聯儲貨幣政策左搖右擺,以及全球經濟增長停滯不前,避險資金出路不多,債市泡沫愈吹愈大。
然而,債價升幅創紀錄並非一件值得高興的事。盛況空前的國債市場,亦象征其作為傳統「安全資產」的角色/作用愈來愈小,國債相對風險提高至前所未有的程度。基於市場規模差距,債市泡沬爆破的沖擊必然大於股災。
主權債乃建基於投資者對一國政府和央行的信任。日本央行今年1月執行負利率政策後,連15年期國債也即將邁入負息行列,重創依賴利率回報的金融機構。日本最大銀行三菱東京日聯銀行(BTMU)上周證實,考慮放棄日本國債一級交易商資格,擬退出國債市場,並傳聞尚有多間銀行跟進,可見銀行對貨幣政策之絕望。當然,由於近3年日本央行儼然成為日本國債大買家,就算這些銀行全部退出日本國債市場,也絲毫沖擊不了已經歸邊的債市。不過,一旦日本銀行業撤出其國債市場,是否意味其他食之無味的債市終將殊途同歸?
萬一此情節成真,多米諾骨牌效應下,這些不信任政府和央行而爭相逃出債市的資金,又會往哪兒去?貴金屬?虛擬貨幣?若如此,將是財富大洗牌的時機。(文章來源:hkej)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