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碧燕專欄】關於資產配置二三事
鉅亨網記者楊伶雯 台北 2016-06-15 15:53
經常聽銀行理專說,雞蛋不應放在同一個籃子裡,資產要做配置才能分散風險。一般投資人應該怎麼做資產配置?基金教母蕭碧燕指出:『資產配置絕對是對的』!但是很多人「濫用」資產配置,並不是每個月定時定額2檔基金就叫資產配置,而是要在資產累積到一定程度才做資產配置。
蕭碧燕表示,假如是每月定時定額6000元買兩檔基金,這種情況並不是資產配置,這個觀念是不對的,資產配置是總要資金累積到一定程度才做吧,例如資產累積到300萬元,有一定程度的資產,再進行資產配置的投資。
蕭碧燕以自己為例說明,一開始是全做股票基金,一直累積到10多年後有了一定程度的資產,之後才開始做資產配置;她強調,至於資產配置是年輕人買多少?老年人買多少?要買多少的股?多少的債?這些完全要看個人的許多情況,包含:資金來源情形、積極/保守/穩定程度、未來這筆錢的運用....等,所以大家應該要自己認真去思考。
蕭碧燕重申,資產配置一定是累積到一定程度的資產才做較有意義,也才是真的資產配置。如果只是買個3檔基金,但全都屬於股票基金,或是全部是主題基金,這些情況都不算是資產配置。
蕭碧燕指出,每個人想要做到什麼樣的資產配置,標準要怎麼訂?這是要由個人的本性去決定。例如是老人家的收入已是終端,財產應該是守而不是追求高報酬,但如果是年輕人則是可以追求高報酬。
蕭碧燕認為,投資可以稍加變化,並非穩健的人一定要投穩健的標的,譬如說:你是屬於穩健型的人,透由定時定額是比較保守的投資方式,挑選標的時就可選積極型的標的,這樣亦可達到風險小一些,但報酬多一些。
蕭碧燕表示,用資產多寡來區分資產配置的方式,同時要了解各類型基金的屬性,是積極型基金、保守型基金或是穩健型基金?對基金的分類要清楚,這是大家都缺的概念,要了解產品的本身是什麼?不是買了3檔就叫資產配置或稱分散,前題要是了解基金的本身是積極、穩健還是保守,這是投資人要做的功課。
蕭碧燕強調,資產配置不是單純用年紀來分,要參考的因素很多,年紀只是其中一項,如果老人家、年輕人同樣有10億元,可以同樣都保守啊;總之投資人要了解資產配置的代表意義,了解各類基金的屬性,然後確定自己是積極、穩健還是保守的投資人,再決定買什麼基金及要怎麼分配。
- 白宮變天!美股前景佳 惟須留意三大隱憂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